贤明的君主满目俊才

时间:2022-07-26 12:33:35

汉朝初年,陈平在魏无知的举荐下投奔刘邦,刘邦封陈平为护军中尉。有一个了解陈平的大臣对刘邦说:“陈平虽然相貌伟美常人难见,他很可能只有花拳绣腿,未必有真才实学。据传说他与他的嫂子有,是一个品行低劣的小人。他投魏不被魏所容,又投楚不合己意,没有办法才投奔皇上你。皇上封了他大官,他收受下属对他的贿赂,谁给他钱多他就委以重任。皇上重用这样的小人,恐怕后患无穷啊。”

刘邦听了这一番话后非常生气,就对魏无知说:“朕想听听你对陈平的看法,请你如实回禀。”魏无知说:“我举荐的是陈平的才能,不是他的品行,这两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如果苛求既有才能又有无可挑剔的品德的人,我个人认为很难有几个合格的。品德再好没有才能的人,能帮您打天下吗?至于他是否与他嫂子有或收受他人贿赂,我想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能否帮皇上多打胜仗,为国家多立战功。请皇上对臣所言多加深思,看是否有道理”。

刘邦是个善于用人的皇帝,他召见陈平说:“你原来在魏王手下,后又投奔楚王,如今你又投奔我,不怕别人说你反复无常吗?你收受属下的贿赂是何道理?”陈平回答说:“我离开魏王是因为他不采纳我的建议一意孤行。我离开楚王是因为他疑心太重,只相信他的亲戚和王后的话,不相信任何人。我投奔皇上是因为听说您是一位任人唯贤的明君,我在您这里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证实我的人生价值。对于收受下属贿赂一事确实存在,我收受下属的贿赂,想用这笔钱作为打仗时的赏金,因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果皇上不相信可派人到我的府上去查,我对收受的贿赂金一两未动,全部用军印贴着封条,封条上写着特殊军饷几个字。如果皇上对我说的话还有疑义,可恩准我到山林里隐居,把那些贿赂金按名册退回。”

刘邦确信陈平是个难得的人才,更加委以重任,提升他为护军中尉,专门监督诸将。从此,陈平一心一意为刘邦“六出奇计”夺取天下,官至宰相,成为西汉安邦定国的著名谋臣。

在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过这样重要的对话。孟尝君田文因为瞧不起他食客中的某人,因而就想把他赶走。鲁仲连对他说:您的马厩中有上千匹骏马,难道都是千里马吗?您的后宫中有十个妃子,难道他们都是西施一样的美女吗?猿猴如果离开树木浮游水面,它们动作没有鱼鳖灵敏;要说经过险阻攀登危岩,良马也赶不上狐狸。曹沫手提三尺长剑,万夫难挡;假如叫曹沫丢下他的三尺长剑,让他改拿耕田的家具,和农夫一样在田里工作,那他连一个农夫都不如。由此可见,一个人如果舍弃他的所长,改而用其所短,即使是尧舜也有做不到的事。现在让人干他不会干的,别人会说你无才;教人做他做不了的,就说他笨拙,你哪里能够发现人才呢?孟尝君说:“先生的话很有道理。”于是决定还是留下这个食客,使用他的长处。

《淮南子》中也有这样的论述:如果等到有飞兔这样的骏马才驾车,那世上的人就不能乘车了;如果要等到有西施这样的美女才娶妻,那终身就别成家了;如果要等到古代的英才出现才选用人才,那么你就不可能选到可以使用的人才了。

走进历史的殿堂,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君主具有宽阔的胸襟和睿智的眼睛,他的时代必定是满目俊才;相反的是,如果一个君主没有一双慧眼,他的手下则是遍地糟糠。因此,我们可以说,那些哀叹自己身边没有贤才的人,多半是自己平庸无能,没有发现人才的能力。

(摘自《济南日报》)

上一篇:皇太极疑人也用 下一篇:袁枚中暑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