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永康:云计算不是零和博弈

时间:2022-07-26 10:35:26

容永康:云计算不是零和博弈

国内公有云服务提供商远没有达到敌对的状态,而是站在同一战线上培育这个市场,由此带动传统公司对云服务的接受和认可,帮助其实现管理、采购、应用开发、产品、服务等的互联网化。

作为毋庸置疑的国际业界巨头,去年12月18日,亚马逊AWS落地中国的时候,曾在本土竞争对手中引起不小的激荡。就在当天,先是IBM宣布了与世纪互联的合作协议,紧接着,阿里云主动降价50%,腾讯云推出6折促销活动,随后有动作的还有微软和金山。

时至今日已经接近一年,表面看来, AWS上交的周年答卷并不十分完美,毕竟其仍然停留在“有限预览服务”上,而且只针对有限范围的客户提供云计算服务。

更为市场所关注的是,AWS引以为傲的众多应用服务也没有跟随全球同步推出。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虽然微软Azure拿到牌照刚刚半年,但其已经开始商用,颇有后发而先至的意味。要知道AWS在全球范围内是遥遥领先于微软Azure的。

“只有先把根扎深才能更好的成长。”AWS全球副总裁及中国执行董事容永康显得并不急躁,反而成竹在胸。“其实这一年来,总部给中国区的业务指标并不高,我们已经超额完成。”

“和商用进度相比,总部反而更重视我们与开发者、企业包括初创企业的接触程度。”在容永康看来,初入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这一年,有多少人接触过AWS的培训,培训到什么程度,其中又有多少人拿到认证,从长久来看这些工作远比仓促的开启商用更重要。

这句话似乎是对亚马逊高级副总裁、AWS全球负责人Andy Jassy的良好印证。就在11月14日,美国召开的亚马逊云计算峰会re:Invent大会上,Andy Jassy很坚定的表示,“正在为AWS能够在中国做的事情感到兴奋”。他认为,无论是从客户增长、生态搭建和合作伙伴关系建立的角度来看,AWS在中国的发展非常快,而且,“AWS重要的服务,中国都一定会有”。

待培育的市场

CEI:亚马逊云计算上周在美国召开了re:Invent大会,今年的会议与以往有什么大的区别?

容永康:无论是企业级客户还是解决方案商,都能看出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公司的认可和接受。2012年参会人数大概是6000人,今年增加到1.3万多人。对于企业而言,云计算正在变成一种新常态。

和往年不同,今年企业级的案例也增加了很多。之前大家可能有一个误解,认为只有互联网公司才喜欢用云计算,现在这种观念正在发生改观,比如飞利浦把其整个医疗体系都放进去了,壳牌石油公司也尝试通过云来管理企业内部重要的应用。

其实AWS是一个全球性的资源池,虽然我们做的不是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在全球大竞争的环境下,云计算平台已经是一种必需品,而如果自己去做,显然速度太慢,跟不上需求。

CEI:把专业的问题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做。我们注意到在中国包括360和小米都是AWS的客户,是不是也是这个原因?

容永康:AWS的平台是非常开放的,因为我们不像传统的IT厂商自己有一些包袱,所以AWS支持的平台是最丰富的。再加上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自动化工具,可以大大提高可管性和可控性。这就意味着企业级用户可以实现快速部署。

AWS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很好的性价比,不然很难去触动用户。AWS现在不但技术上有差异,还能在售前和售后为客户提供一些工具,更加便捷的让客户实现快速部署。

在上周召开的re:Invent大会上,AWS公布了11个全新的服务,甚至有一些可以说是自我革命。以我们的核心产品EC2虚拟机为例,以往我们是要客户自己去编程,按照不同的需求作一些可控的弹性资源处理。

现在我们推出的Lambda服务,实现了完全自动化。另外我们针对MySQL数据库,通过全新的云计算服务的方式来提供,成本是传统MySQL的1/10,速度是原来MySQL的5倍。

CEI:去年12月,亚马逊AWS正式落地中国的时候,包括IBM在内的很多公司都相继降价、联合等公告,俨然是一种如临大敌的感觉,一年之后的现在,你会如何评价这种做法?

容永康: 当时我们也感受到了很多友商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但我觉得公有云市场,其实无论是国内还是起步较早的美国,都只有几年的应用而已,市场规模和前景非常大。不管是IDC还是Gartner的预测数据,公有云这一块业务全球的年增长是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涉及公有云的众多公司其实远远没有达到敌对的状态,现在是站在同一战线上培育这个市场,进而带动传统公司对云市场的接受和认可,帮助传统企业实现其管理、采购、应用开发、产品、服务等的互联网化。

CEI:是不是可以理解为,目前中国的公有云市场还处在一个共同开发和培育的阶段,还没有达到零和博弈的状况?

容永康:对,因为这个市场太大。而且还没有成熟到像传统的IT行业那样,某一家公司出一个创新,其他几家马上针对性的提出应对方案。当然,在某些项目上可能竞争对手之间会有有一些冲突,但市场发展的速度很快,有足够的空间等待公有云提供商去开拓。

很难说这个市场什么时候能够彻底发育成熟、各公司之间真的处于零和博弈的状态。这取决于企业用户对云计算的接受和应用速度。现在的公有云企业大部分精力还都在培育客户尤其是初创企业上,以及完成大企业或者政府单位项目的迁移。全球IT市场大致在3万亿美元,而公有云目前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植根为先

CEI:AWS进入中国也已经接近一年了,你感觉这一年上交了一份什么样的答卷?

容永康:总部给我们的业务指标我们已经超标完成了。因为这一年真正的业务指标其实并不高,他们反而要求我们跟尽量多的开发者、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接触。和业务指标相比,他们更关注这一年有多少人接触过AWS培训,是什么程度的培训,有多少人拿到认证。

当然,明年AWS要继续加快拓展的步伐。例如,CSDN注册会员已经有2-3千万,活跃客户也差不多有1000万。而我们今年只是接触到了200万开发者,免费的AWS云服务培训仅仅才实际完成1万多,差距还很大。明年我们还会推出除了现场培训和大学培训之外的网上培训,比如与从事网络教育的慧科教育的合作。

此外,我们跟北航签了合作意向书,将在明年1月初开创一个联合孵化器,用对方的学生、老师的一些科研结果,转化为商业化的解决方案甚至是成立一些公司,进而推送到市场。

CEI:那你感觉AWS在中国市场这一年来,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容永康:目前,一线城市或者沿海城市对AWS的认可度已经非常不错,但二三线以下的城市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仅是AWS,所有的云计算厂商都在发掘这个市场。尤其是初创企业里面的互联网企业,很多都已经在美国、欧洲市场了解了AWS,甚至很多已经尝试过应用。

另外一个就是功能,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好,现在仍然只是有限预览,第二个EC2可用区还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让客户尝试,虽然一些核心功能已经具备,但还有一些功能需要我们多一点时间去完善。

CEI:经过这一年的业务试错,AWS明年在业务规划方面是否会有一些调整?

容永康:因为云计算市场还不成熟,所以没有一家国内的云计算公司知道明年、后年这个市场的发展重点在哪。我们会谨慎的观察一下这个市场的需求。

当然,我们也会根据需求做一些比较细致的分类,比如初创企业、互联网企业、中小企业、大企业以及政府机关。根据这几类用户不同的需求以及我们自身的资源,有针对性地去开拓。

同时,我们也会在中国市场里找一些有解决方案能力的合作伙伴,我们负责提供资源或给他们培训,针对性地提供一些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企业级的需求,因为我们很清楚我们不是做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我们只是提供一个资源池。必须要有一些系统集成商,或者是有开发能力的服务供应商,按照这种公有云的架构提供解决方案给我们客户,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服务和支持。

CEI:今年10月份AWS在上海建立的孵化器主要是面向创业公司的,这是否说明AWS日后的工作重心会转向这类公司?

容永康:这个肯定会。就像刚才说的,我们把公司用户分为几类,包括初创企业、互联网企业、中小企业、大企业以及政府机关等几类,针对每类用户我们都有不同的专业团队。创业型公司尤其是其中的互联网业务公司,对云计算的接受程度比传统企业要高很多。

在开拓客户过程中,我们希望每个团队跟对口的客户尽量多地互相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认真聆听客户的声音。如果客户自身是具有开发能力的,我们就为其提供培训和相关的资源,让他们自身的开发人员测试、尝试一些新的功能。

对于一些没有自主开发能力的公司,AWS会跟对方一起寻找合作伙伴或者为其原有的合作伙伴提供培训资源,通过提高对方的能力,实现把其老的架构迁移到公有云或者混合云上面。

通过对市场的细分,然后找寻不同的合作伙伴为企业级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这将是AWS明年一个非常重大的改变。

安全是核心

CEI:你曾经说过AWS在中国要建立一个云计算的生态,现在是否已经建立起来了?

容永康:现在只是刚起步。因为这个生态圈不是传统IT产业所说的生态圈这么简单。AWS只是一个资源平台,我们希望任何企业、个人开发者或者我们的合作伙伴,可以在其中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速度拿到最需要的IT资源,快速尝试一些想法或经营模式,这也就决定了这项工作是需要长久准备的。

CEI:这一年来,你感觉中国云计算市场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容永康:中国市场客户对稳定性的要求非常高。前几年不少的国内云公司服务不稳定,这就对客户造成了坏的影响。虽然随着技术的发展,这种不稳定越来越少,大半年来基本上已经没什么大规模的宕机了,但要改变这种固有观念并非易事。

其次就是安全。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云之前都会对产品的可管性、可控性提出要求。只有真实的效果达标了,才能让客户满意。云的交付和IT产品的交付是不同的,它的门槛非常低,现在已经可以用秒来计算了。我们欢迎有疑问的客户都来试验一下。

此外,我们还与包括360在内的多家安全厂商达成战略合作,为AWS提供全面的云计算安全防护服务,包含网站卫士、网站安全检测、网站监控服务等。AWS的中国用户只需要在后台添加相应模块,就可以享受到安全便捷服务。

CEI:信息安全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大势所趋,云计算自然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容永康:对。不只是中国,全球各国对安全的要求都在提升。一个多月前,AWS 宣布推出新的欧洲(法兰克福)区域,这是我们全球第11个技术基础设施区域,也是继AWS 欧洲(爱尔兰)之后在欧洲的第二个区域。现在所有客户都可通过AWS建立业务并在位于德国的基础设施上运行应用。

全球对数据安全的要求最高的就是欧盟国家,欧盟国家要求最高的肯定是德国。当时欧盟云委员会成员对我们的产品非常赞同,认为我们对数据安全的把握力度做得非常完善。AWS的做法是不管是到了哪个国家,都会遵循当地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数据安全的要求。

CEI:在中国市场甚嚣尘上的“去IOE”浪潮对AWS意味着什么?

容永康:其实我觉得说来说去还是一个技术架构的问题。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相对于一些企业自己定的标准,其本质是开放平台和封闭平台的比较,其实跟厂商品牌没有关系。AWS当然会有一些专门的应对策略。首先,这个趋势造成的结果对所有公有云公司发展业务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并且,从AWS业务设立的最开始,我们整个团队甚至包括很多企业及客户都意识到开源或者开放平台的重要性。

谈到团队,到现在为止,AWS的团队都是本土化的。虽然他们都是来自于原来不同的系统集成商、IT服务供应商,但他们都非常熟悉中国市场。另外从制度上,中国AWS直接向美国总部汇报,市场的一些特殊要求,可以快速地传达和落地。这也为我们适应这波潮流提供了便利。

上一篇:和利时:做“中国的西门子” 下一篇:高铁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