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价变动与外贸结构关系研究

时间:2022-07-26 09:12:08

汇价变动与外贸结构关系研究

第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对外贸易结构优化,抵消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可以认为,一国的出口是由一国的专业分工带来的,即可认为出口商品结构与产业结构是高度相关的。产业结构决定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和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在全球化和开放经济的时代,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应改造提升制造业、培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能源和利用方式变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我国应当继续加强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引导和调整,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新兴产业,大力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提高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扩大在国际竞争中的相对优势,利用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通过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抵消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消极影响。

第二,进口原材料和高新技术产品,调整主要出口产品比例,推动我国技术创新,促进对外贸易结构升级。人民币升值对一般贸易的影响较大,对加工贸易的影响小,因为加工贸易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冲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形成的压力。二十多年来,加工贸易出口额占我国出口总额比重的稳定上升,为我国商品出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民币升值对我国总体出口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各种产品的中间投入不同,其对于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较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小。因此,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趋势下,进口原材料和高新技术产品,合理调整劳动密集型商品和技术密集型商品的出口比例,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优化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第三,发展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根据中国国际海运网统计,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就出口市场而言,出口额前四位为欧盟、美国、香港、日本,分别为3112.3亿美元、2833亿美元、2183.2亿美元、1210.6亿美元,占2010年我国出口总额约60%,可见我国出口贸易过于依赖这四大出口市场,对出口贸易结构的长期发展不利。中国向美国、欧盟、日本出口较多的相同类别商品分别是纺织、服装、机械和运输设备、钢铁等,加剧了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过度竞争,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收益,同时这也是纺织、服装等出口贸易引发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反倾销和贸易制裁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各行业出口企业应该在稳固主要出口国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潜在贸易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实行贸易市场多元化战略,避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贸易摩擦的产生,扩大产品出口的发展空间,实现我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

另外,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也是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课题。外贸体制大体上可以细分为管理体制、经营体制和促进体制三个层次。经过多年改革,我国外贸体制中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已经基本接近国际惯例(除了外贸制推进较缓慢外)。但外贸促进体制比之美国、日本及欧盟等贸易大国,仍明显存在缺陷。商务部、务部贸易发展局及中国贸促会、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信用保险公司以及地方外经贸部门应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更好得为我国对外贸易服务。

本文作者:赵丹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上一篇:汇价变动对农产品的影响 下一篇:汇价波动对省域进出口贸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