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导入探究

时间:2022-07-26 07:28:18

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导入探究

【摘要】主题式教学在数学新课程新标准要求下注重教学质量抛弃教学形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它体现于数学的五大过程,即主题情景――引发问题聚焦――数学活动方法――系统知识反馈――课外主题延伸。

【关键词】初中数学 主题式教学 导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51-01

一、问题提出

基于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当代数学教育从形式化转变为注重实质的教学执行体系,主题式教学方式提出,有利于导入数学实际生活中产生的问题,探究现实问题。所谓主题,是指现实问题和现实话题,主题紧紧围绕课堂中心,其教学目的要以项目探究方式和方法解决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数学矛盾问题。它即体现课内数学逻辑知识,同时也注重分析课外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使抽象的数学变为具体生活的数学。充分体现数学是以客观世界为研究主体在数量质量和时间空间中相互转化,体现数学较强的概括性、高度抽象性和缜密的逻辑性。因此,从数学教学和学习方面主题式的教学方法更加具有未来表达符号的理论意义,即抽象数学需要以主题完成程序化。

二、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主题式教学采取的基本过程为“主题情景――引发问题聚焦――解决问题方法――系统知识反馈――课外主题延伸”,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对教授数学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目标分析,合理分析当前学生所学的知识体系主题。并且依据主题的内容、方式、目标、原则等确定主题类型。

其一,现实生活主题。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目的是通过数学教授方式使学生用数学知识系统分析生活现象,寻求生活当中产生的数学问题,自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现实生活主题既是一段生活片段,一个活动场景,一场逻辑游戏等。它将数学问题、思维和方法寄予情节之中,以现实情节案例引起学生的共鸣反应和探究欲望。

其二,问题聚焦主题。数学教师以某个知识点作为导入新课开始,使学生从数学角度在日常生活中探究现实问题。在教学环节上注重学生把抽象数学符号转变为应用数学知识,体现数学是一个创造、发现、再发现的动态过程。这也是数学本身所要表达的教育形态过程。

其三,数学活动主题。“数学活动主题是教师不直接展现教学主题,而通过对学生适当指导,让学生以数学活动或数学实验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并自主引发的一种教学主题。它是以自主探索的数学实验为教学组织形式,以教师适当指导为主导,以培养学生数学学科兴趣与数学素质 、发展学生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为目标的一种主题教学形式 。”[1]

其四,数学活动方法。归纳以单个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总结数学活动一般性规律。数学活动是一种普遍性原理导入个别与特殊的结论推理方法。许多数学知识以实际为出发点,比如角的概念,有理数加法,角的定义,直角坐标系等都以实际生活中的抽象方法得以解决为最后依据。这一切教师还原数学基本模式方法就是不断猜想和实验验证推广的一种形式,这样才能积极引导学生个人对数学系统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

其五,课外主题延伸。课堂内是思维的源泉,课堂外是对思维的反思。法国数学家阿达玛说过“即使是优秀的数学家也经常犯错误,不过他们能很快地发现并纠正错误。”[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学生在认知社会环境方面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往往在学习中会产生知识狭隘犯一些理论知识错误,课题外主题延伸就是要体现在一个教学单元中以非常规方式教学督促学生重视错误,剖析错误来源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采取科学的方法使学生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知识,提高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能力的一种主题形式。”[3]课堂外主题教学把学生潜在的能力激发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力地提高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三、结论与建议

1.合理运用数学主题教学会以新技术方法辅助枯燥的数学教学形式,比较系统的掌握数学的各项方程式和较好掌握动作的技能技巧,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与逻辑分析能力。

2.合理运用数学主题教学辅助初中教学,能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活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增强学习数学的个人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情绪,调动积极性,增强参与解析复杂数学习题。

3.合理运用数学主题教学辅助初中教学,可以调节课程单元进度,为学生有充分时间调整学习状态,使学生在课堂中消化新知识系统,充分调整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

4.合理运用数学主题教学辅助初中教学,“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丰富想象力,提高表现力、创造力,发展和谐的个性”。

总之,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和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提高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使知识既来源于课堂又来源于生活。学会观察和深入解答学生的未知知识内容。促进初中数学主题式教学导入。

参考文献:

[1]陈重穆,宋乃庆.淡化形式,注重实质[J].数学教育学报,1993(11):4-9.

[2]全.数学新课程标准与主题式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2(12):33-35.

[3]邬云德.数学论辩交往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50―53.

作者简介:

李淑梅(1960.12-),女,吉林镇赉人,从事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研究。

上一篇:适应士官任职教育需要 积极推进教育观念转变 下一篇:浅谈Matlab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