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动画影像的视觉文化研究

时间:2022-07-26 07:14:43

传统动画影像的视觉文化研究

一、社会语境

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产生的动画影像背后,隐藏着各种看不见的力或关系,便是视觉观念,不同的观念,塑造了人们不同的视觉经验,而不同的视觉经验又决定了特定的视觉文化及对它的理解。中国早期动画带有明显的美国影响色彩,或称为是对美国动画作品的一种回应。该时期作品如《铁扇公主》为中国以后的动画创作奠定了基础,包括创作观念及对观众培养起来的视觉经验。所以形成的中国动画片不同于世界各国,这种不同并不仅仅在于民族文化和语言的不同,同时也在于其生产制作的运作模式完全不同。中国的动画片既不是纯商业的、也不是纯艺术的,往往处于一种兼有两种风格的中间状态,不过,在某些时期或某些个人身上,它们也会出现倾向性,或倾向于艺术的表现,或倾向于为一般普通的观众服务。20世纪60年代是我国动画电影的成熟期,该时期在题材、技法、风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直接促进了动画的批量生产。但“”中动画创作受到严重创伤,该时期作品极度减少,并具有强烈的政治化倾向。80年代以后动画迎来了一个新的篇章,此时的动画一边迎合国外比赛的艺术性,一边开始转向系列剧的生产,在制作体制上的计划性导致人才流失,影片制作质量下滑。可见对于中国传统动画片,观众的视觉经验形成的社会语境是政治意识形态与制作者艺术追求博弈的场域。特别是在中国,该时期的动画制作机构都为国有,这便直接决定了中国传统动画创作与表现国家意识形态的霸权地位。

二、视觉表征

视觉表征即为中国传统动画影像中各元素的表现及再现形态,重点研究中国传统动画影像中的各种中国传统视觉符号的运用及表现,这些符号的表现或再现,正是使中国传统动画影像具有中国传统艺术光晕的关键要素,也是让国内外观众在视觉表现感观上能够引起关注和兴趣点的基础,特别是在中国动画影像制作的开拓阶段,在没有外国动画影像作品视觉文化冲击的前提下。具体到动画影像中便可一目了然。从《铁扇公主》《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牧笛》等影片分析,从背景、角色造型到表演、音乐、道具等都是中国所特有的,都是按中国人的审美惯性来塑造的。或借鉴于中国古代雕版印刷中的绣像插图;或采用我国京剧脸谱的造型方法;或吸取了戏曲艺术中程式化的表演手段;或强烈地突出了神话中的幻境,用青绿色为主的中国古典山水绘画形式作为场景的基础,借鉴庙堂壁画、民间年画、戏曲舞台布景等形式的精华等。该时期最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影像如水墨动画与剪纸动画也是一种对自然的审美。可见中国传统动画影像表现便是在中国的审美及视觉经验基础上的动画技法的实验与探索。

三、视觉权力

中国传统动画影像中权力的视觉话语是如何运作的?在福柯看来,人们谈论问题是依照复杂的规则中一系列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来运作的,它们形成了某种排斥,所谓真/伪、善/恶、理性/疯狂、正常/反常、科学/非科学等的区分。这些区分往往是以“知识”和“真理”的名义展开的,就是说,我们的言谈、视觉活动等都有一种对真理或知识的追求与认知意志。因此,“知识”和“真理”变成了权力的代名词。权力产生知识,知识反过来又强化了权力。中国传统动画影像便是被借来的生产大众的“自我监视”功能。“文以载道”的中国传统意识形态在早期的动画影像创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种思想认为,将某种意识形态注入作品以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是一种正确的和应该被提倡的做法,是文人的一种责任和义务。可见,这种思想的进行是儒家文化的成果,是儒家文化的规训意识的作用,致使创作者的认知“知识”和“真理”便是爱国,这种爱国情怀在统治者面前便被统治者的意识形态与权力所利用变成为爱统治者、为统治者代言。具体到中国传统动画影像中,如创作《铁扇公主》时正值日本侵略我国的国难当头之际,这种民族化的意识又促使万氏兄弟将《西游记》的故事进行了修改,将原故事中孙悟空打败牛魔王和铁扇公主的情节改成了孙悟空唤起了民众,从而将象征性的抗日内容融入了影片。后来,这种“载道”的方法演变成了行政的要求,并恶性发展,特别是在“”时期。政治宣传几乎完全取代了艺术作品的娱乐和审美的功能。“”以后,极“左”政治的影响才逐渐在动画片中消退。在国家政治权力的控制下,中国传统动画即使到了20世纪80年代,虽有《黑猫警长》《邋遢大王历险记》《舒克和贝塔》等电视系列片的出品,但中国观众对动画片的兴趣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了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外的动画片上,这一现象被视为在中国传统动画影像的规训空间中对其影像权力话语的颠覆和抵制。

四、视觉形象与消费

观众对影像作品的观看首先是建立在一种假设的认同基础之上的,在观看过程中,观众首先感知到的是是否符合自我原始冲动的体验,在这种原始冲动的吸引下,采取判断影像是否符合本我的认知,之后超我提炼影像传达的文化,最后会将这种文化以形象符号的形式进行重复体验。中国传统动画的视觉形象明显地表现出强艺术性而弱消费性(或称弱视觉消费引导性)。通过以上中国传统动画视觉表征和视觉权力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动画影像形象所传达的或是一种艺术审美、或是一种国家意识形态的符号体现。这种文化的认同,对于动画视觉形象的大众消费群体来说,具有一定难度。更重要的是,该时期的作品更注重的是对大众的一种思想启蒙或教化,动画影像的娱乐功能被减弱或消除,这便直接阻断了大众进行个人情感体验的基础。此外,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外国(美国、日本等)动画影像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这些外国作品娱乐大众的视觉文化准确定位对中国大众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则是国家在动画片制作体制与销售体系方面的不健全,缺乏动画产业的营销理念。即便偶尔有些具有可开发价值的动画形象,也依然将其定位在艺术层面,这也导致了中国传统动画在该阶段末期逐渐江河日下的状况。

五、视觉形象与权力主体的重构

中国传统动画的视觉影像要进行现代视觉形象再现,必须结合现代动画影像的社会语境即多元文化视角及跨文化的动画视觉影像表征。对中国传统动画影像来说,最需要改观的便是视觉权力的再现,创作者一定要将影像中的国家权力与国家意识形态或说教性质的权力话语转化为观众主体的大众话语权,使观众的视觉、心理得到满足或认同。此外,便是对观众消费品位和格调眼光的培养,这种眼光的培训反过来又引导着消费者在广袤无垠的消费市场上寻找适合于自己的东西,进而获得自我或集体的认同感,从而最终实现视觉形象的消费引导性和观众消费的主动性。

作者:陈茂涛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上一篇: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管窥 下一篇: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