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环保现状与发展战略

时间:2022-07-26 03:47:29

化工行业环保现状与发展战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伴随而来的是环境的持续恶化,能源和资源的急剧减少,对人们的生活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也是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化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有毒气体和污水,污染空气、水资源以及土地资源,造成大量能源和资源的枯竭。在新时期,为了谋求长远生存和发展,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将生态环保理念应用在化工行业,有助于降低行业发展对环境带来的破坏。由此,本文主要就我国化工行业环保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发展战略,以求更好的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为人类营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化工行业;环保现状;发展战略

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发展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近年来,我国各省雾霾现象愈加严重,由于空气污染导致各地疾病发病几率逐渐上升,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是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于环境污染现象的治理,传统方法是先污染创造经济效益,后采取治理措施,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导致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随着近年来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为了谋求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提升环保工作开展力度是十分有必要的,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规范,以求改善化工产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问题,谋求行业持续发展。

1我国化工环境污染现状

化工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根本,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推进化工产业建设,在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环保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化工行业在创造巨大经济利润的同时,也为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应对这一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降低化工行业发展对环境带来的污染[1]。“三废”问题治理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治理工作开展顺利,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治理效率。就权威数据机构调查显示,我国超过两千多家化工企业化工废水排放总量获得了明显的改善,2007年化工废水排放总量较之2005年减少了4%,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降低2.6%,但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他的工业生产固体废弃物有所减少。针对化工产业的环保工作顺利开展,构建相应的化工环保机构,各地区的化工厅,各地区相继设立了环境保护办公室,大型化工企业内部设置环保部门,对化工行业生产建设起到了全面的监督和制约,健全相应的环保治理体系[2]。对于化工行业污染问题,先后成立化工清洁生产中心以及化工防治污染技术协会,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全方位的对化工企业生产进行监督和指导。化工大中型企业为了谋求自身发展,近年来相继在内部成立环境保护管理机构以及检测中心,对化工生产各个区域和流程设立监测站,吸收更多的环保治理人才,壮大队伍规模。为了推动化工行业环保工作建设,在实际工作开展中有章可循,化工部环保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环境保护工作决定》,颁布环保工作职责范围的《化工部环保领导小组环保职责范围》等众多法规条款,结合化工行业实际发展情况,提出了更为合理的环保建设意见。化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对于环保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企业内部推行环保生产,吸收和引进先进的环保生产技术,并以此为基础,严格遵循下发的相关环保政策以及制度规范,对于一些污染现象严重的产品优化调整,大力推广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化工企业生产“三废”排放。此外,化工行业在环保工作开展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已经初步研发出实用性较强的环保生产技术,化工企业每年在“三废”方面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和改善[3]。经过了化工行业环保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但是当前面临的发展形势仍然不是很乐观,化工行业仍然占据着全国高污染行业的榜首,主要化工污染物为二氧化硫、粉尘和烟尘、氰化物、硫化物等,还有挥发酚和铅、汞,成为当前化工产业主要污染排放物。由此看来,加强我国化工行业污染治理仍然是当前环保工作首要开展方向,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完善和创新。

2我国化工行业环保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环保意识不足

为了保证环保工作有序开展、有章可循,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众多法律条款,尽管法律法规制度较为完善,但是部分化工企业在生产建设中,却将这些法律法规视若无物,重视程度普遍偏低,并未将其看做是法律法规,认为环保生产只是一种公民义务,遵不遵守无所谓[4]。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化工企业领导干部自身环保意识不足,对法律认知程度偏低,以至于在经营和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轻环保、重生产效益的现象,企业领导干部很少为环保分配更多的资金,即使有也只是敷衍上级检查,工作流于表面。化工企业的经营扩建中,忽视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规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造成建设水平过低,在无形中加剧了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对环境污染加剧,甚至有极个别的化工企业购置的环保设施一次未使用过,只是将其用作检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废气、废水以及废渣大肆排放到周边环境中,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从中不难看出,企业环保意识有待加强,为环保工作开展奠定基础[5]。

2.2生产水平偏低

我国化工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始终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从无到有,经过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生产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老牌化工企业较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期间,乡镇化工企业逐渐兴起,这些化工企业无论是生产技术还是生产设备,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发达的工业国家,并且有着较为突出的高能耗、物耗的缺陷,获得的经济效益偏低。基于此,造成大量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增加污染治理难度。但是就当前化工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尚未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以及治理技术对污染问题有效进行治理,加之全国范围内化工企业分布不均匀,过于零散,集中处理污染废弃物的想法难以实现。

2.3管理方法落后

化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了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始终致力于无泄露工厂以及生态环保生产,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但是只有少部分化工企业污染排放符合标准,不能达标的化工企业占据多数。在不能达标企业群体中,多数为中小企业,这类企业自身经济实力较弱,生产品种缺乏统一规范标准,生产技术过于落后,分布过于零散等众多问题,导致环保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成为当前首要待解决的问题之一[6]。化学企业在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方面,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未能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作用,对于其中存在的污染问题难以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造成污染事故发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此外,环保治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匮乏同样是影响环保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当前我国环保科技人员更多集中在高等院校以及科研单位,停留在科研层面,企业难以吸收到更多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在近几年,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占据更大市场份额,谋求长远发展,过于重视生产效益,而忽视了环保工作开展,环保技术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大量技术人才的流失,长此以往,污染问题逐渐严重,环保治理难度随之提升。

2.4治理技术水平不高

在化工科研工作开展中,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这些化工技术并不能有效满足实际环境保护技术要求,针对环保技术开发的难度,等同于生产技术的开发难度,所以在新时期化工环保科研任务较为繁重,相较于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我国化工环保技术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有机废水处理技术浓度高、生化难,西方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主要是通过催氧化法或者湿式氧化法等技术,将污染物中不可转化的大分子转化成可生化的小分子,提升污水处理效果[7]。这种技术由于较为先进,我国尚未引进。其二,焚烧技术,国外针对有机废水的处理主要采用焚烧方式,我国对高浓度废水的焚烧设备始终未得到有效改善,诸如在喷嘴和焚烧炉内的防腐处理,存在较大的缺陷,大型焚烧设备在我国仍然处于空白形势,有待加强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但是这种高资金投入成为制约我国环保成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焚烧技术在化工行业的创新和开发。其三,生化处理的高效菌种研究。当前我国对于高效菌种的开发重视程度较高,但是由于化工环保行业资金投入较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难以进一步开展高效菌种研发工作,出现部分环保项目入水处理指标不合格的问题,由此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菌种。即使购买了菌种,但是仍然缺乏足够的资金对菌种变异特性进行深入研究,难以做到全面推广。在“三废”处理过程中,由于化工生产自身特性,即使处在同一个行业,不同企业所选用的生产原料不同,企业所拥有的生产技术也不尽相同,所以生产形成的污染物存在一定差异,尤其是在农药和精细化工行业生产中,产品种类繁多,造成的污染情况较为复杂,针对污染成分采取环保治理措施,存在众多的治理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浓度高、生化难的污水处理;②浓度高的有机废水处理;③含氰、磷废水处理;④低浓度废气处理。

3化工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3.1计划期间发展战略,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

增强环保意识,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是十分有必要的,加强各级领导干部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是首要前提,只有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环保工作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更科学合理的协调两者之间关系,落实环境保护战略。保护环境并非是单纯的说说而已,需要有严明的法律法规提供保障,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加强各级监督和管理,以此来规范化工企业生产行为。我国针对环境保护制定的法律规范和标准相继出台,主要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以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随着污染的加剧,相应的对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完善越来越严格,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3.2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化工产业布局

我国在“十五”计划期间,对工业布局以及企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主要是应环保工作要求开展工作,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推行高经济效益、能耗和污染物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一些经济效益高,但是污染较高的产品和项目应禁止应用对于现有污染较为严重的生产工艺,需要加强技术的创新和完善,优化内部结构,对于部分污染严重,但是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进行治理的化工企业,可以通过重组企业内部结构,引进先进技术,推行生产集中化、大型化,降低污染面积,逐步推进环保工作。

3.3推行环保生产模式,坚持防治结合原则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推行环保生产模式主要是强调采用清洁原料,规范清洁的生产过程,开发清洁产品,这是一个长期不间断改革过程,所以需要化工企业结合实际情况,针对企业污染点和污染面积有针对性的引进先进环保生产技术,不断优化和创新生产工艺,在治理旧有污染点的同时,防止新污染的出现。相较于中小化工企业而言,推行环保生产模式是对生产技术全面的创新和改造,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以降低污染为主要工作目标。由此,企业应转变传统生产方式,优化内部结构,选择更为环保的生产材料,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4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行业“三废”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愈加严峻,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当前全球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化工企业推行生态环保发展战略是必然选择,在实际推行中尽管为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化工企业需要自我进行改革,针对污染点进行创新改革,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为企业生存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杜亚明.我国煤化工行业的能耗现状及节能战略分析[J].煤炭技术,2013,13(09):11-13.

[2]戴厚良.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其技术进步战略[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2(09):1-4.

[3]刘良,花永康.我国精细化工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J].精细化工基地信息通讯,2012(01):8-14.

[4]孟全生.当前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非国有企业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1(12):7-15.

[5]康淑云.我国煤炭行业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分析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5,26(10):32-40.

[6]纪寿文.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13(07):11-14.

[7]金占明,闭俊东.浅论我国甘蔗化工行业的发展战略[J].科技导报,2012(06):47-50.

作者:张广松 单位:天津郁峰化工有限公司

上一篇:化工行业清洁生产管理研究 下一篇:石油化工行业环保现状及治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