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企业产业链以促产业生态化

时间:2022-07-26 03:30:25

小议企业产业链以促产业生态化

一、延长产业链以促产业生态化的例说

产业生态化的基本措施是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残余物的排放。其中当然包括二氧化碳,也就是所谓低碳。产业生态化,可以通过两条途径完成。一是企业上下游之间互相联合,形成合理的生产生态化环节,形成企业生产链条的生态化,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企业延长生产链条,促成企业内部生产的生态化。相关的案例分析可以说明。1、卡伦堡产业共生网络的成员构成和副产品交换。整个卡伦堡的产业共生模式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包括发电厂燃烧排放的、炼油厂排放出来的废气、发电厂和炼油厂的冷却水、发电厂煤燃烧后的粉煤灰、发电厂产生的余热、制药厂所产生富含养份的淤泥。该产业生态系统由以下五个部分组成:(1)Asnaes火力发电厂;(2)Statoil炼油厂;(3)Gyproc石膏板工厂;(4)NovoNordisk制药厂;(5)卡伦堡市:供应地方一万九千居民热能,同时供水给家庭与产业用。在这个产业生态系统中,(1)来自NovoNordisk制药厂生产过程以及鱼池水处理工厂所产生的废弃污泥为临近农场提供了肥料;(2)Asnaes公司利用碳酸钙(CaCO3),将二氧化硫(SO2)置于烟囱中,同时4Megawatt(百万)瓦特瓦斯发生反应,产生出可以卖给Gyproc工厂的硫酸钙(石膏)(3)炼油厂利用去硫过程制造出纯液态硫,再把它卖给一个制造硫酸的公司Kemira。NovoNordisk生产胰岛素所剩下的酵母则给农夫作为养猪饲料。与此同时,随着新成员的加入,企业产业链条增加,产业生态化经济产值不断增加,而对环境扰动却在减少。2、企业内部生产链条的生态化。燃煤发电企业是传统的污染密集型产业。然而通过产业生产过程的重构,企业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行为的环境影响。以大唐湘潭电厂(陈若华,龚光明,2012)为例,尘渣是可悬浮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来源,并且严重污染环境。大唐发电厂通过研究,采取措施,延长产业链条,在除尘除渣的基础上,实现废渣的资源化利用,利用废渣建造建筑材料;在脱硫的基础上,延长产业链条,使之成为生产化肥硫胺的原料;同时通过污水处理的引入,实现了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同时相关资料表明:湘电集团通过生产过程的生态化,每年降低煤炭使用量20万吨吨。同时延长产业链条的产品均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从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二、延长产业链中的低碳经济思考

在追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中,中国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里提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十七大报告中则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近年来,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经济发展模式。1、厘清碳排放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对于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及企业生态行为的激励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第一,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其实,这种观点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一种推测、猜想,且不着边际。把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全球气候联系起来,与其说是一个科学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从物候学的角度来分析,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既不是历史上最冷的时期,也不是历史上最热的时期,难道说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居然超过了今天,这显然不可思议!而地球物理学家、地理学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曲线图与全球气温关系变化图,也在很大层面上,否认了这种关系的存在。其实,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影响全球各地气候变化的、或各季气温变化的,首要的当然是太阳活动:如太阳黑子、日珥、耀斑等活动以及太阳高度的变化。地震、火山活动也会对地区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当然,从更长期的历史角度分析,大陆漂移也是影响气温分布变化的重要因素。第二,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关系。自上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人们再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各种废弃物对人类生态系统危害日益为人们所关注。从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到日本的水俉事件、米糠油事件,我们均可以发现其中其主要作用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影子,可以发现硝化物、硫化物以及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影子。然而在这其中,就是不见或很少见二氧化碳的影子。当然我们并不是赞成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尤其是以人类工业为主的排放。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意味着传统的以煤炭、石油为主的非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在发现足够的替代能源之前,提高现有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当然是发展经济的不二选择。然而建设“两型”社会,仅提低碳,很显然是不够的。很容易发展模式由一种污染物的排放减少转移到另外一种排放物的增加。按照目前的惯例,发展低碳经济存在两条路径:一是提高能源效率,由每万元GDP的能耗,在这方面,我们存在不少差距,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④;二是降低传统能源的使用量,寻找替代能源。现阶段我们的做法很明显是应该存在改进余地的,强调碳排放的降低而相对忽视了其他排放物的影响。2、厘清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到底是从源头的角度入手,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是应该从产业生态化的角度入手,降低碳的排放量。从我国能源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把这个问题厘清,是认识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也就是说低碳应该从哪一个环节入手,才不至于走上迷途?众所周知,在我国的各种能源储量中,煤炭的储量相对较为丰富,我国是世界上煤炭资源储量总量相对较为丰富的国家。煤炭资源在我国现阶段和可以预见的将来,都将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因此,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可避免。因此,从源头入手减轻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只有两种措施,第一正如我们已经指出的提高单位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一点,大有可为。尤其是与发达国家单位GDP的能耗相比,存在巨大的上升空间。第二,降低煤炭资源的总使用量。这一点,出发点是好的,愿望也是好的?关键就在于是否具有可实施性。从提高煤炭资源的效率入手,在短时间内,也许是可行的,但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其可行性是很值得怀疑的?第一,经济的不断增长意味着能耗的增加。第二,煤炭作为一种资源的特点,有其独特性:作为一种能源,许多区域的煤炭资源,并不是埋在地下越久越好。在地底高温高压的环境下,许多煤炭资源是有可能自燃的。对于这些煤炭资源,我们不仅不能让它久埋地下,反而必须尽快、尽我们的能力,将其开采出来,消费使用。因此,在寻找到适合的替代能源以前,降低煤炭资源的使用总量,基本上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行的。同时,即使发现了适合的替代能源,就让煤炭在地下自燃,更是不合理的。这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可行的。但是联系现阶段经济的发展来进行分析,从源头降低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的使用量,是不现实的。这就意味着,发展低碳经济,我们必须有新的思路:第一,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第二,在能源的总使用量不降低甚至增加的情况下,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三、延长产业链中的循环经济思考

生态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基础,讲求生态效益是保障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许家林、王昌瑞,2008)。产业生态学的问世,即意味着人们已经意识到促使企业生产链条生态化的重要性。而从上一个世纪末,人们即已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完美结合的有效方式。日本政府在20世纪末即已提出走向“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口号,即从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为特征的现代经济社会向以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的循环型经济社会转变。从产品的提供角度分析,改传统的重厚长大型为轻薄短小型,节约资源的耗费,提升产品的质量。1、循环经济和传统经济的区别:从本质上分析根本区别就是资源观的不同。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下,企业生产的残余物一般属于经济上无利用价值的物品,因此向地球生态系统一排了之,而由于地球生态系统承载量的局限性客观存在,废弃物的不断积累终于导致了水、土壤、空气等等生态圈生态质量的全面下降。从循环经济的角度分析,传统产业的废弃物实际上属于浪费的资源,是可以持续地进行再利用的。因此从产业生态化的角度,要求运用生态学的规律,对产业布局进行重构,把经济活动重构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利用模式,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对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达到消除环境污染、提高发展质量的目的(李超顺、王文中,2008)。因此循环经济的发展,从产业布局的层次,首先强调企业布局遵循生态系统生物链和生物网的关系,形成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生态有机整合关系,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将各种有害排放物质再利用⑤,实现有害物质的大量减排,促进人地关系的和谐;第二,强调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评价产品、服务和行为对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的影响,以产品、行为、服务的生态友好为基本要求,从产品、服务、行为的各个阶段,全面评价产品、服务、行为的环境影响力和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促进企业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2、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的比较:两者都强调减排,但循环经济强调减排是在资源再利用、再循环的基础上的减排,也就是说,在遵循生态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减排。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发展循环经济强调产业布局的生态化;第三,发展循环经济,强调从产品的生命周期的角度分析产品和服务在不同阶段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以不破坏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其持续改进为原则;其四,目标明确,不易引起歧义:强调整体有害物质的减排,不像低碳经济乍一听,使人觉得碳排放是万恶之源。3、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循环经济在发展中资源开发和资源利用技术的创新是关键。由于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相关的制度安排。由于生态消费市场的客观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以美国为例,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表现出两个主要特点:“第一,基本上是一种经济发展政策,既强调以开发新技术,而不是改变居民生活方式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强调环境保护措施的多样、创新性和灵活性⑥”。在我国,其实发展循环经济从而实现产业生态化的事例还是较多的,如广西贵港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山东鲁化循环经济示范园,均是成功的案例。他们的经验是,第一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第二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第三,尤其重要的是,增加了企业的收益。

四、延长产业链以促产业生态化的要务

为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刺激循环经济的发展,联合国ISO14000的颁布,各国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法规的出台,以及发达国家出台的对企业环境成本的规定等等,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的生态化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以往的措施偏重于成本的研究和惩罚的实施,正如阿兰.斯密德所陈述的那样:对某种行为的惩罚将会减少那种行为的发生。但是,惩罚仅仅是对那种行为进行频繁的压制,试验对象将会怨恨、误入歧途……。这一方面是由于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习惯于以经济绩效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是由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正的外部性的存在,以中国为例,有人研究指出,如果在十年内为所有公民提供清洁用水的成本是400亿美元,其收益的折现值将为800亿美元(Hammer&Shitty,1995)。因此在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基础上,研究企业环境收益的内化实现机制,刻不容缓。当前,延长产业链发展,进一步促进产业生态化的要务:一是政府出台相关环保措施和法规,进行引导,激发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二是对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之中所存在的外部经济进行补贴或者进行制度创新,是企业的外部经济行为可以得到一定的补充。以大唐湘电公司为例,国家的脱硫补贴对与大唐湘潭电厂二氧化硫产业链条的生态化延长,无疑具有主要作用;第三,对企业违反生态规律的行为、损害环境功能的行为进行重罚,这是激发污染密集型企业实现产业链条生态化的基本保证。在此基础上,落实企业生态经济受托责任的考核和计量,也就是说,开展企业生态收益计量(龚光明、陈若华,2012),从加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的角度入手,推动两个目标的实现:第一是实现经济的生态化,这一点,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第二,是生态经济化(龚光明、陈若华,2012),使以循环经济为代表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

作者:齐绍琼

上一篇:市区低碳经济发展问题论述 下一篇:谈国内经济模式与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