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音乐本体的思考与研究

时间:2022-07-26 02:05:34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注重音乐本体的思考与研究

摘 要:从音乐本体出发,提高音乐课堂的音乐性,是当下音乐教学的热点话题。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关注音乐本体;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要注重音乐本体,回归“双基”,精选内容,品味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教学活动要紧紧围绕音乐本体。让我们一起努力,让音乐课堂回归音乐本体!

关键词:音乐本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

从音乐本体出发,提高音乐课堂的音乐性,已成为当下音乐教学的热点话题。回顾课改以来我们的音乐教育,是不是过分注重了所谓的教学形式,而忽略了音乐的本体?在音乐教学中,音乐课程中的“双基教学”到底应该放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忽视音乐本体的音乐教学,不是真正的审美教育。作为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努力将这一理念付诸于教学实践,让音乐教学回归本源。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关注音乐本体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的制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多问自己几个什么:一问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二问多长时间可以获得;三问知识与技能如何获得;四问教学后目标达成度如何?以此四问为出发点,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目标有序展开,决不能为了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使教学手段与目标脱节。

例如,低年级唱游课《小星星变奏曲》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制定:(1)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片段,在游戏、模仿、演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体会乐曲不同的情绪。(2)能用断、连的方法复习演唱歌曲《闪烁的小星》,同时体验、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所表达的优美、安静的意境。(3)欣赏不同版本的《小星星》,同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版本为其配上不同的表演动作。在这个教学目标中,教师通过看、听、唱、舞、创等活动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学习,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充分突显了音乐学科的特点,真正做到了从音乐本体出发。

二、教学资源、教学内容要回归音乐本体

1.回归“双基”,回归音乐审美的本源

在音乐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我发现了一些值得商榷与思考的问题。如,音乐课程中的“双基教学”到底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实验稿为了突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精简了大量内容,淡化了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安排,将其分散到各个教学领域“结合”。实践证明,淡化“双基”的音乐教育,不是真正的审美教育。

柯达伊提出,音乐欣赏的教学原则是聆听之前必须先唱。北京刘稳老师的欣赏课《京腔京韵自多情》中,正是遵循了这个教学原则,在欣赏教学中,学生的唱生动且高效:学生通过唱来体验音乐韵味,感受音乐形象,把握音乐形态,学习音乐要素,体现了音乐教育的审美与文化传承价值。从这个音乐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审美体验需要双基的支撑,在愉快的审美体验中轻轻松松地落实了双基。

2.精选内容,品味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在教育走向信息化的今天,面对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引导者,课前我们要做细致的甄别,筛选有利于我们达到课时目标的内容,避免繁多的教学内容使我们无暇顾及音乐本体的现象。

如欣赏教学中,老师很容易照本宣科,堆砌内容。为了体现对“相关文化”的关注,就将地理、历史、风俗等知识一股脑地堆砌到课堂中,实际上,有很多知识与音乐本体并没有多大的联系,以致教学中出现“音乐”和“文化”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浙江张雁南老师执教《梦幻曲》,巧妙地依托一个音乐泡泡,引导学生想象用手掌托起泡泡随音乐起伏的情景,让学生在感受乐曲旋律特征的同时体验了乐曲梦幻般的意境。在细致聆听音乐时,她用课件演示了泡泡随着音乐飞舞的轨迹,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了旋律的高低走向,引发了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思考。

三、教学活动要围绕音乐本体

吴斌先生曾说过,教师要精心、谨慎地选择让学生关注音乐的有效活动。教学活动应当针对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围绕音乐展开,在提高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在实践中引领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天津付群老师执教的《智取威虎山》,把传统的锣鼓经演奏改用电子合成器的巧妙表现,丰富了戏曲音乐的表现形式,拉近了音乐与学生的距离。本课先用学生熟悉并喜欢的Rap这一形式诵读西皮唱词,体验快节奏,再用锣鼓经伴奏诵读唱词,体验西皮快板。付老师的这一巧妙设计,使京剧这一古老的艺术与学生不再遥远,同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让音乐课堂回归音乐本体,音乐老师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关注课改,践行课改,在课改实践中坚定目标,用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不断修正自己,积极探索,开创音乐教学的新局面,捧出如云锦般灿烂的音乐教育之花!

参考文献:

[1]吴斌.关注音乐[J].中国音乐教育,2006(1).

[2]廖家骅.深化教改的重要文献[J].中国音乐教育,2012(3).

[3]满月芝.在实践中前行[J].中国音乐教育,2012(3).

上一篇:浅谈在“欣赏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下一篇:“颠倒课堂”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实施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