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服“房颤”这匹脱缰的烈马

时间:2022-07-26 01:31:32

正常的心跳,是心脏内电活动行经固定线路、高度规律协调的结果。房颤的发生,是因为心房的电活动脱离了正常轨道,犹如一匹受到诱惑后挣脱缰绳的烈马,在原野上狂飙。治疗房颤,就要使心房的电活动重新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这就相当于把诱惑烈马狂飙的事物屏蔽掉,使其回到固定的线路上。

什么是房颤

我们的心脏是一个不知疲倦的“超级劳模”。正常情况下,它每天要完成86 400~144 000次左右的心跳,而且每次心跳都很匀齐和规则。心脏之所以能协调完成如此高强度的工作,是因为心脏内部有一个高效的指挥系统。由于指挥心脏跳动的信息主要是生物电信号,因而又有人称之为心脏的“电路系统”。

我们的心脏有2个心房和2个心室。其中右心房上有一个小组织叫“窦房结”,是控制整个心脏跳动的司令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规则地发放生物电,首先激动2个心房,使心房收缩;然后通过3条固定线路,传递到心房与心室交界处的“房室结”中转;再通过固定的线路进入2个心室,最终激动所有的心室肌细胞,使心脏完成一次协调的收缩。这是由窦房结主导的正常心律,因而叫作“窦性心律”。在病理情况下,心房内出现了许多各自能产生生物电信号的“捣乱分子”,篡夺了窦房结对心房的控制权且又各自为政,心房内生物电活动的传导方向就会杂乱无章,表现为频率快(高达300-600次/分)而且不规整。此时心房不再有规律、协调的收缩,而是表现为极其快速而不规则的“颤动”,这就是“心房颤动”,简称为“房颤”。

房颤的危害

房颤时心跳快而不规则,患者会感到心脏跳动紊乱或心跳加快、体力疲乏,也容易感到疲劳、头晕眼花、胸部不适或气短。原有冠心病的患者可能会诱发心绞痛;原来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则可能诱发心力衰竭,表现出明显的气促、下肢浮肿等。

房颤更严重的后果在于它的并发症。长期心跳快,会耗竭心肌组织储存的能量物质,使心肌组织因能量物质匮乏而收缩力下降,发生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这种因长期心跳快而诱发的心功能不全,医学上称之为“心动过速型心肌病”。如果能终止其过快的心跳,是可以逆转甚至完全恢复的。

此外,房颤时心房不再有有效的收缩,心房内的血流速度会明显下降,容易在心房壁上产生血凝块,医学上叫作“血栓形成”。如果血栓从心房壁上脱落,就可能随血流播散到别处,堵塞其他脏器的营养血管。栓塞到下肢会导致下肢急性缺血,产生疼痛、皮温下降,甚至可以导致缺血性坏死,需要截肢;栓塞脑动脉会导致急性脑梗塞,即“脑中风”。据统计,房颤患者中,继发脑中风的比例高达10%以上;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老年房颤患者更易并发脑中风,应引起高度重视。

房颤的治疗

当房颤患者就诊时,医生的治疗目的主要为:⑴恢复正常的心跳,终止房颤的本次发作,并预防其今后的再次发作,力图使其能一直维持下去,房颤终生都不再发。这是最理想的情况。⑵如果难以达到理想目标,则退而求其次,控制房颤时的心跳次数,预防心动过速型心肌病。⑶适当的抗凝治疗,以防止心房血栓形成,进而预防脑中风。

第2个目标和第3个目标,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一般都能够实现。但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实现理想目标。国外相关的大型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持续性房颤患者通过电复律终止房颤后,服用目前最有效的药物胺碘酮,连续观察一年,期间没有任何一次房颤复发的患者仅有24%,即使用胺碘酮预防房颤发作,有效率不足1/4。

目前,导管消融因有可能达到房颤治疗的理想目标而受关注。现代医学认为,房颤主要是与左心房相连的4支肺静脉产生了异位的电活动,并传导到心房。导管消融可以把左心房及与其相连的4支肺静脉电学上的联系进行隔断,但仍保留肺静脉正常的血流功能。这就相当于把烈马与外界的诱惑区隔开来,使烈马的活动逐渐回到正常的轨道,可以真正治好房颤。一般年龄在75岁以下的房颤患者,只要不合并严重的器质性心脏损害及其他严重的全身疾病,均可以考虑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目前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阵发性者可达80%~90%,持续性者可达70%~80%。

上一篇:让大肠癌止步于“三大红灯”前 下一篇:阳痿患者因何越壮阳越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