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俗共赏之我见

时间:2022-07-25 11:36:31

王国维给戏曲的定义是“以歌舞演故事”。几百年来,人们习惯了在欣赏戏曲艺术中得到精神的愉悦,无论是志趣高雅的文人士大夫阶层,还是识字不多的平民百姓,都能从看戏中得到各自的满足,所以,戏曲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后来,文艺成了宣传的手段,政治需要让文艺的负荷重了许多。前些年,文艺宣传也还曾强调过“要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但是慢慢地,随着全国上下各种评奖项目的不断增多,随着所谓精品的不断问世,“群众喜闻乐见”这样的说法鲜有人提,领导们、专家们、作者们一个个玩起了高深。探索、创新、颠覆充斥着我们的戏曲舞台(当然必须是上档次的、专为评奖而设的舞台)。评奖搞得轰轰烈烈,观众对于获奖的剧目却是弃而远之。戏曲沦为少数相关人士自娱自乐的“高雅”艺术。

在许多评奖活动中,某些专家评委再三强调剧作的思辨性和哲理性,一味地反感剧作者讲故事,好象一讲故事就显得陈旧,显得落伍,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但是在我看来,只要一个戏讲出了一个有吸引力的故事,精彩感人,又有点意思,这样的戏也算是好戏了。戏曲的革新、发展是完全需要的,但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不是要和传统彻底剥离。为什么戏曲非得故意玩高深,把一个好端端的故事讲得支离破碎、不知所云才过瘾呢?许多戏曲从业人员一味追求戏曲剧目的“精英化”方向,把戏曲过分“神圣化”、“殿堂化”,结果令戏曲越来越背离广大观众的审美需要,这是戏曲发展的方向吗?

作为一名潮剧编剧,我始终把雅俗共赏当作我的艺术追求,并体现在我的创作之中。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潮剧,传统积淀丰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看潮剧本来是潮汕乡亲最为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之一,随着影视和网络的发展,人们可选择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不可避免地流失了一部分观众,难道我们还要跟着人家玩高深,再吓跑又一部分观众吗?

剧作家李志浦先生是雅俗共赏创作观的积极倡导者,他曾在给我的信里这样强调:“写戏要达到雅俗共赏,这是最重要的一条,舍此他求,戏剧永无重见辉煌之日……我水平不高,但我是自觉努力向雅俗共赏方面追求……”李志浦先生创作的《张春朗削发》、《陈太爷选婿》等剧目,都体现了他的这种艺术追求和主张,自上演以来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屡演不衰,成为潮剧的经典之作。在先生的影响下,我写戏的时候,从选材、立意和人物的定位上都自觉地以雅俗共赏的目标来要求自己。

现在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发掘地方题材,急切地要把本地的文化资源和历史人物搬上舞台,打造城市文化名片,而丝毫不顾这些资源和人物,是否具有戏剧性,是否具有艺术化的空间,力邀名编名导创排,但是“打造”出来的绝大多数“精品”却难以得到绝大多数当地观众的认同,这种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我个人的做法是:不盲从,不拔高,坚持走自己的路,碰到有兴趣的、有感觉的才写,并且写的时候有自己的取舍。我们潮剧院曾组织过好几次采风活动,许多地方的民间传说不少,但都无法让我动心,唯独一次南澳岛之行,却令我产生了一种想写点什么的冲动。提起南澳题材,一般认为较有影响和价值的应该是写郑成功招兵或是戚继光平倭寇,但是我偏偏对戚继光剿灭的“海盗”吴平和吴平的妹妹吴三妹感兴趣。这缘于一座雕像。南澳人在一个叫金银岛的地方为吴三妹立了一身塑像,并且听说香火还很旺盛。这就引起了我强烈的兴趣:在吴三妹身上曾经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为什么岛上乡亲不给民族英雄戚继光塑像,偏偏要给这个小女子塑像呢?我搜集了许多关于南澳岛、关于海盗和倭寇、关于吴平寨的各种资料,反复研究。虽然资料里没有太多关于吴三妹的描述,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吴三妹的形象却在我脑海里越来越清晰,越来越丰满,甚至让我有了一种想要一吐为快的感觉,于是我写出了《海不扬波》这个剧本。我把最有名气的戚继光采取了虚写的手法,把关注点放在了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吴三妹身上,写出她对家乡的热爱,对民苦的怜悯,对幸福的追求,我觉得这样写会更加符合潮剧观众的审美需求和习惯。“艺术家情感的天平必须向着弱者的一边倾斜,因为正是那些饱受屈辱和苦难的人们,那些孤独无助的灵魂,最需要艺术的呵护和抚慰。”这是黄心武在《艺术家的思维中》一文中提出的一个观点,我很赞同。我并不喜欢刻意描写人性的阴暗和人类的无助,因为这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过于残忍。大多数人还是希望通过艺术来印证自己的信念:虽然不乏丑恶但这个世界仍旧存在着美好善良,总有些让我们值得活下去的东西。

田汉说过,成功的艺术都写的是永远的人性。但是,“人性”并不是空泛、抽象的,“爱人”也是“人性”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爱人”、“与人为善”是我的《海不扬波》和其他作品的主要基调。 正是因为人最难以说清楚,所以才给作者们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才有了戏剧作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把艺术性提高到重要的地位。不管什么作品,想要得到人们的青睐,首先要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为了占领市场,我们除了应该排演一些所谓的“精品”之外,更大量的还是要排演专门针对普通观众、让他们能自愿掏钱买票前往剧场观赏的剧目。

当然,戏剧是“寓教于乐”的艺术,我们要通过艺术的手段,提高观众的审美情趣,而不是迎合观众的习以为常的审美习惯,尽量做到雅俗共赏。综上所述,雅俗共赏是潮剧艺术发展提高的一个大课题,也是我继续奋斗的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单位:广东潮剧院)

上一篇:插件时代MIDI标准的现状和成因 下一篇:找回观众服务山乡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