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经》中浅谈刺络放血法的具体运用

时间:2022-07-25 10:45:16

摘要:以《内经》为基础,综合介绍了刺络放血法的工具、操作方法、部位选取及出血量的控制四方面的内容。结合刺络放血法的现代研究,对这种安全、实用、方便的治法作了具体的阐述,对临床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做了说明。以期对该法的继承与进一步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刺络 放血 工具 操作方法 部位 出血量

From “In after” to discuss shallowly the thorn winds bloodletting method concrete utilization

Zhou Yuan Wang Xiaoqing Zhang Jinsheng

Abstract:“Via”,based on an overview of the law Pricking Blood tools,methods of operation,site selection and control of bleeding four aspects.Method combined with pricking blood of modern research on this safe,practical and convenient method of governance made specific elaboration of clinical practice areas that need attention are illustrated.To inheritance and the law have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Keywords:Pricking Bleeding Tools Operation Parts Bleeding

【中图分类号】R-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1-0009-01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刺络疗法的总则即“宛陈则除之”。《灵枢•小针解》解释为:“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凡是各种原因导致的气血淤于脏腑、经脉、络脉,均可刺浅表血络出血以直清其源。《内经》明确提出此法可用于如痛证、癃闭、疟疾、中风、久痹、痉证、痈疡、外伤以及癫狂等多科疾病。近现代以来,刺络放血法在治疗高热抽搐、肿胀疼痛等疾病及一些顽固实证方面被广泛运用,现代研究也证明该法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神经体液调节的重要作用。现以《内经》为基础,操作方法、部位选取及出血量控制三方面来谈一谈刺络法的具体运用。

1 操作方法

《内经》所述的刺络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

1.1 络刺法 :《灵枢•官针》云:“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即挑选浅表皮肤上隐现的小络刺其出血,是较为温和的刺络法,用于血络瘀阻病。

1.2 经刺法:“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即针刺患病经络间结聚不通的地方,病位较络刺深,针刺部位也更深。治疗邪客皮毛入络,久而入经所致疾病。

1.3 毛刺法:《灵枢•官针》云:“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现代临床上常用梅花针叩打皮肤,治疗各种疾病。

1.4 赞刺法:“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是谓治痈肿也。”即在患处快而浅地直刺几针,以浅表见出血点为准。主要用于痈肿,现代也用于其他一些非化脓性炎症如丹毒、结节红斑等。

1.5 豹文刺法:“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即在病变部位的前后左右,针刺多下,取其周围经络之血,以束缚病邪扩散。因心主血脉,故本法与心气相应,主要用于治疗扩散性、走注性等红肿热痛病症。

1.6 大泻刺法:“大泻刺者,刺大脓以铍针也。” 即将痈疡切开排脓的方法,主要用于面积较大的痈疡。

1.7 扬刺法:《灵枢•官针》云:“扬刺者,正内一,旁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搏大者也。”本法适宜于治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痹症。现代的梅花针扣刺,即为扬刺法的演变。

2 对于操作部位,主要有血络,穴位及反应点三类

2.1 血络。分为异常的络脉及正常的血脉两种。

2.1.1 异常的络脉。《素问•调经论》云:“病在血,调之络。”针刺放血,应首先辨认病变的血络。《灵枢•血络论》曰:“血脉盛者,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 这些异常的络脉多充盈扩张、局部压力大,色红或青紫或黑,无固定部位和形态,粗细不等,有的甚至高起成包或如蚯蚓状瘀积成结。针刺时应选择结聚或瘀阻最明显的地方放血。需说明的是,在异常的络脉上放血,又有刺结络与刺盛络的区别。结络为血之留,刺之以去瘀血。《灵枢•经脉》曰:“故诸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所谓结上,即指络血结聚而异常突出之处,宜刺之以去瘀血,以通其络。盛络为邪之聚,刺之以去邪气。《灵枢•经脉》曰:“故诸刺络脉者……甚血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甚血虽无结者,是指络脉虽异常胀起,但其粗突血聚不明显,为邪气所聚,急刺之以泻邪气。

2.1.2 正常的血脉。在正常的血络上放血,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取头面、舌下、窝处的较大静脉放血,如《灵枢•五邪》载:“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此“耳间青脉”,即指耳前后的静脉和颞浅静脉。二是选穴位及痛点周围的血管进行刺络。如《灵枢•厥病》曰:“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此“头动脉”当指头部的颞浅动脉。

2.2 穴位。《内经》大量出现了以穴位为放血部位的治疗方法。如《素问•刺热》说:“肺热病者,身热,热争则咳喘,刺手太阴、阳明聘为如豆大,立已。”《灵枢•刺节针刺邪》曰:“咳逆……取天容者,无过一里,取廉泉者,血变而止。”可见,腧穴作为疾病的反应点,也是刺络的重要部位。对于穴位的选择,可取特定穴,如四肢的五输穴、络穴、穴及下合穴,躯干的俞、募穴及许多交会穴等,当然,也可循经及辨证取穴。需说明的是,十四经之外的奇穴,大多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对某些特定病证有良好效果,如《针灸大成》载太阳穴治“眼红肿及头痛,用三棱针出血”;十宣穴“治乳蛾,用三棱针出血”。可见,奇穴刺络,疗效确切,临床可酌情选用。

2.3 反应点。反应点指脏腑病变在皮肤表面所呈现的病理反应点。《针灸聚英》载:“偷针眼,视其背上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即瘥,实解太阳之郁热也。”其他疾病如胃脘痛、吐泻、眼病、痔疮等,均可在胸、腹、背部寻找到细小的暗红点,在这些反应点上放血,多能及时祛瘀生新,调整阴阳,以治愈疾病。

3 出血量的确定

正常情况下,刺破血管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动停止,出血时间为1~4分钟,若超过5分钟则需用消毒棉球加压止血。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关系治疗效果的好坏,对此,《内经》明确提出,应因时、因人、因病确定出血量。

参考文献

[1] 温木生.刺络疗法治百病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63-64

[2] 刘冠军.中医针法集锦 [M] 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9-12

[3] 杨春成.中国针灸.1998;18(5):319

上一篇: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一篇:长山列岛高血压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