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相照”开启脂肪肝治疗新篇章

时间:2022-07-25 08:10:08

近日,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脾胃病研究所所长季光教授领衔的“基于病证结合中医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转化医学实践”荣获2013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目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患病率高、对全身代谢危害严重等特点,以创新脂肪肝证侯病机为突破口,开展病证结合理论指导下的临床转化研究与实践,实现了脂肪肝证侯分类的可视化。同时,“病―证―方”结合的新模式,也证实了胆宁片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不禁让我们好奇:原本用于治疗胆疾病的药物何以能用于治疗脂肪肝,难道“肝胆相照”这个成语,真的在医学上成立?为此,记者采访了季光教授,请他为我们揭示其中的奥秘,并提供一些防治脂肪肝的建议。

季光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脂肪肝、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青年贡献奖等数十项荣誉。主持编写的《酒精性肝病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被定为行业指导原则。

众所周知,很多体检都少不了“肝功能”这一项,这说明肝脏是人体极其重要且极容易受伤的器官。它任务繁重,要把我们吃进的食物加工成蛋白质等身体需要的成分,处理大量代谢废物,同时又要承受病毒、细菌、药物和酒精等伤害而面临疾病的威胁。肝病种类繁多,最常见的是病毒性肝炎,其次是脂肪肝。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率在我国约为10%~20%,越是物质条件好的城市,患病率越高。然而,许多在早期曾查出脂肪肝的患者,当时认为脂肪肝不是什么大病,不用治,直到出现肝功能异常、乏力,甚至已经发展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才引起他们的重视,但这时往往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因此,加强脂肪肝的早期诊治非常重要。

脂肪肝的3大危害

季光教授介绍,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良性病,危害通常并不严重,因此在过去数年间,它都被患者和医生“小瞧”了。然而,近几年来,脂肪肝所带来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患者一定要认识到脂肪肝存在的3大潜在危害:

1.影响全身代谢。研究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预警信号。全身代谢性疾病都有一个发病基础,就是胰岛素抵抗(编者注:胰岛素抵抗是医学术语,通俗地讲,就是对胰岛素不敏感),有了脂肪肝以后可能会出现糖代谢和脂代谢的紊乱,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等。

2.使肝胆耐受能力变差。一般来说,脂肪肝患者即使肝功能检查正常,其肝脏也较正常人脆弱,而当一些外源性的药物刺激,比如感冒时吃的解热镇痛类药进入肝脏,正常的人可以耐受,很少或几乎没有影响,但如果换成脂肪肝患者,就可能会引起肝功能损伤的急性事件;另外一些本身就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则有可能在脂肪肝的基础上,对肝脏产生更严重的损伤。

3.隐源性肝硬化祸首。单纯性脂肪肝若不加以控制,肝脏内会出现炎症性改变(脂肪性肝炎),肝细胞出现坏死,转氨酶就会从肝细胞中释放出来,检查则发现转氨酶升高。如果在转氨酶升高时加以控制,就有52%~79%的患者稳定或肝纤维化逆转,也会有9%~20%的患者进展成为隐源性肝硬化。 一旦诊断为隐源性肝硬化,5~7年后有40%~60%的患者会出现肝硬化相关的并发症,包括肝腹水、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衰竭和肝细胞癌。

因此,季光教授特别强调,脂肪肝虽是慢性病,但其危害也不小,一旦查出,还是应及时就医,听取专科医生的建议,做必要检查和治疗。

病证结合,调控胆汁酸代谢

说起脂肪肝的治疗,季光教授指出,“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就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效方法。而其余的治疗手段,主要是针对脂肪肝伴发疾病的治疗,比如肥胖患者要减肥(若伴有脂肪代谢混乱应给予卵磷脂治疗)、糖尿病患者必须控制血糖(若伴有胰岛素抵抗应给予胰岛素增敏剂)、血脂异常患者要进行调血脂等治疗。

中医治疗脂肪肝要辨证论治,不同的医生具有不同的经验,但多认为需要健脾活血化痰,这种方法也确实有效。季光教授则根据调查和临床辨证,将脂肪肝分为3种类型:1.湿热证;2.湿热伴血淤;3.和疾病相关的脾虚证,脾虚证里又有阶段的不同,早期可能是以气虚为主,到了后期则可能是阳虚为主。而胆宁片主要针对的是第1型,即对湿热证患者有较好效果。

说起如何会想到运用胆宁片治疗脂肪肝,季光教授告诉记者,这源自临床的偶然发现。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名中医、龙华医院胆道外科的朱培庭教授发明了胆宁片,原用于治疗胆道感染、胆石症。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朱培庭教授发现,胆石症的患者在服用胆宁片之后,有一部分结石还没有掉下来,脂肪肝却先好了。他将这个现象告诉了季光教授,随后在季光教授的牵头下,上海4家医院对120例脂肪肝患者用胆宁片进行治疗,以半年为疗程,结果发现,胆宁片对湿热证型的脂肪肝确实是有效的。随后,季光教授就对其中的作用机制做进一步研究,历经10年后初步发现:胆宁片在氧化应激方面作用显著;对胆汁酸代谢方面有效。之后,季光教授重新翻阅了10年前近800例脂肪肝病例资料,发现其中有40%的患者同时伴有胆结石、胆固醇结晶、胆囊息肉。于是,他大胆推测,部分脂肪肝患者容易出现胆道病变。在进一步动物实验的基础上,季光教授又对这40%患者的情况作出分析,认为排除饮食等因素外,脂肪肝患者好发胆囊结石、结晶,应该与胆汁酸代谢有关系。这又验证了之前发现的,胆宁片可以调控胆汁酸代谢这样一个结果。这也就是脂肪肝和胆道疾病之间的“肝胆相照”。

季教授介绍,湿热证类型的脂肪肝患者具有体型胖、饮食不规律、常感口干口苦口臭、全身困重、上腹或肝区胀闷、小便黄或泡沫、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等特点。但中医辨证较复杂,加之中药也并非没有副作用,所以,脂肪肝患者一定要咨询专业中医师,不能自己到药店随便买药服用。

规律生活,轻度脂肪肝可以逆转

脂肪肝是一类可以预防的疾病,轻度的脂肪肝也是可以逆转的。而要真正防控脂肪肝,季光教授建议日常生活应该做好以下3条:

1.合理膳食。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摄入足量的蛋白质能帮助清除肝内脂肪;要少吃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

2.适当运动。每天坚持体育锻炼,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对于已患有脂肪肝的人群,运动强度应较健康人群增大,一般要求运动时的心率应达到(170-年龄)次/分左右,持续时间在40~60分钟。为了达到有效的运动量、减少意外伤害,最好找专业医师进行评估和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运动计划。

3.慎用药物。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任何药物进入人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所以,平时用药一定要慎重。对于有症状的脂肪肝患者,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应特别谨慎,尽可能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上一篇:让“蜜月期”更久一点 下一篇:冬来补气血,黄芪当归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