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计划

时间:2022-07-25 04:38:10

发改委计划

20*年,我委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全国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市委三届四次全会和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化项目带动、实施品牌带动,致力发展,推进改革。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当好参谋助手中显作为

1、围绕发展蓝图主动作为。市委三届四次全会和市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科学调整了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规划和本届政府任期目标,绘就了海西绿色腹地建设的发展蓝图。我委将紧紧围绕既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牢固树立“急、争、抢”的意识,密切跟踪落实各项指标的实施情况,在主动融入全省“两个先行区”建设中积极作为,深入思考研究,提出先行先试、两岸对接的具体措施和项目,推动科学发展和跃升发展。按照省上统一部署,做好“*”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对我市“*”规划纲要和重点专项规划实施以来,主要目标和任务完成情况、相关项目落实情况等进行中期评估。

2、加大重大问题调研力度。着重围绕国家在投资、节能减排、建设用地、环境保护等方面新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积极开展调研,提出有针对性的调研成果。同时,力争在谋划新兴中心城市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培育壮大生物、创意等新兴产业,策划生成影响力大的重大基础性和生产性项目等方面开展课题调研,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3、做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配合工作。按照省上要求,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中,牵头召集相关部门,对国土空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发展潜力等进行认真分析,及时提出本地区主体功能区划分的意见和依据。

4、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在政策把握上,密切跟踪国家在投资、金融、节能减排、建设用地等方面的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吃准吃透政策的精神实质,深入分析政策变化产生的影响,做到应对有方、贯彻有力;在运行分析上,坚持并健全月、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制度,在加强对一般性经济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经济发展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综合分析,更加注重对民生、环保、节能减排等指标的分析,更加注重对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减排等指标的分析监测;在对策建议上,围绕经济运行中已经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对策措施。同时,关注经济运行未来走势,开展前瞻性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未雨绸缪的建议意见。

(二)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中走前头

坚持以项目带动集聚要素、落实工作、增强后劲,在项目生成、建设、协调、管理上有新突破。

1、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20*年全市重点项目123项,总投资757.3亿元(不含前期项目),其中在建项目81个,总投资506.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8.4亿元;预备项目31个,总投资251.1亿元;前期项目11个。全市重点项目中,列入省重点项目47个,总投资645.7亿元,其中在建项目32个,年度计划投资66.8亿元;预备重点项目15个。今年我市重点项目在数量上比往年多,达到123个,比上年实际多29个,列入省上重点项目也比上年多14个;在投资上比往年大,全市重点项目总投资比上年增长73.4%,年度计划投资增长10.2%,47个省重点项目总投资比上年增长32.5%,年度计划投资增长48.8%;在类别上,新增了11个重点前期项目。

2、提升项目策划生成水平。积极拓展项目领域,高起点策划生成项目,20*年计划策划重点招商项目110个,项目更新率达60%以上。

3、争取上级在项目、资金上有更大支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的产业政策导向和资金安排投向,用好、用足、用活国家部委和中央企业支持海西发展的各项政策,争取上级在项目、资金、指标上的支持。特别要根据今年省级预算内资金主要投向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六个领域的特点,按照“规划先行,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定资金”的原则,做好具体项目的策划、申报、对接和汇报工作,力争在各类建设资金支持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三)在打造“6·18”品牌中立首功

做大做响“6·18”品牌,提升“6·18”综合效益,扩大“6·18”影响和效果,力争在第六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对接项目成果400项以上,推出企业技术难题100项以上,争取“6·18”专项扶持资金800万元以上。

1、促进对接项目落实。不断健全市县两级项目跟踪管理系统,分级跟踪落实项目。对合同项目,主要跟踪项目开工建设、形象进度和建设资金到位情况,促进合同项目尽快落地、动工和投产;对意向、协议项目,主要跟踪项目的后续洽谈情况,促进项目的升级和履约。争取到第六届“6·18”开幕时,第五届“6·18”对接项目开工率达到三分之二以上,其中合同项目开工率达到90%以上。对列入20*年重点服务的24个重点转化项目及14个重点前期项目,认真帮助协调解决用地、融资等问题,争取到第六届“6·18”开幕时,重点转化项目开工率达到100%,其中三分之二以上项目要实现投产或部分投产。

2、促进企业技术难题的征集和对接。在新一轮企业技术需求征集工作中,重点抓好我市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填补产业链空白技术,以及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需求的征集,经核实后分类分批向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推介,促进对接;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通过深入企业广泛发动、交流沟通、牵线搭桥,进一步摸清企业的项目需求、技术需求,激发企业“我要对接”的主动意识,让各类企业通过走访各有关高校、科研院所,进行面对面的推介,或者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到我市解决企业技术难题。

3、促进项目又好又多的对接。多深入基层、企业,将省发改委从国内外征集的项目成果和我市校地合作单位搜集的项目成果,推介给我市企业和投资商,推进对接;通过“6·18”专网、服务热线、各相关媒体、各县(市、区)发改局和市直有关单位的联系渠道,将项目成果及时进行层层推介,让我市更多的企业了解项目成果的具体情况,促进对接;要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通过“6·18”项目成果专场对接会等方式,开展多形式、有准备、不间断的项目对接活动,促进项目成果对接。

4、促进项目资金落实。利用“6·18”对接项目搭建招商平台,将对接的科技含量高、能填补我市产业链空白和促进产业升级而又存在建设资金困难的项目,认真策划,推出招商。按照省上要求,积极向金融单位推介优秀的对接项目成果。积极争取项目成果转化扶持资金,认真筛选上报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前景好的成果转化项目,尤其是农业“五新”推广工程、生物医药、循环经济、农产品深加工、机械设备制造、小发明、小创造等项目,加强与省上的沟通、汇报,努力争取扶持资金。

5、促进“6·18”专业化水平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着眼于“6·18”平台内涵和外延的拓展,组织新闻媒体持续做好“6·18”宣传工作,不间断地宣传报道我市“6·18”筹备工作动态情况、项目成果转化政策、项目成果对接转化实效等,不断提升“6·18”品牌知名度。

(四)在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中出实效

1、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立足我市优势特色农业,支持发展品牌农业,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专业化和规模化,建设一批品牌农业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基地。依托“6·18”等平台,继续抓好农业“五新”推广,推进良种促进、示范推广、科技创新等工作。积极向上争取新农村建设资金支持,促进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重点畜禽养殖区建设农村户用型沼气池以及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村饮用水等项目建设。

2、提升工业产业层次。认真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战略,用好用足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认真实施市政府关于修订工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关于扶持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充分发挥“6·18”等创新平台作用,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配合抓好44个在建重点工业项目和17个预备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着力培育生物、创意、养生、旅游等优势产业项目,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升级。配合支持一批新“五南”式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形成工业新增长点。加大力度推进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的重大工业项目前期工作,增强工业发展后劲。集中扶持一批重点特色产业组团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在建、预备重点工业平台项目建设,构建发展平台,促进产业集聚。

3、加快服务业发展。落实好省上加快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策划、生成、建设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配合推进一批重点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推动市政公用服务、城市社区服务及农村服务业发展。推动和促进服务业改革和政策环境改善工作,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加大政策、规划、资金引导力度,促进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

4、促进旅游业发展壮大。会同有关部门,围绕打造武夷山国际性旅游度假城市和闽东北旅游经济龙头,加快推进机场扩容升级、国际会展中心、山水实景演出、A级体育赛事场地、自驾车旅游服务基地、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养生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资金,加大各县(市、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邵武和平古镇和天成奇峡生态旅游、佳苑花园酒店、浦城绿洲休闲山庄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

(五)在推进可持续发展中下功夫

1、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会同有关部门统筹规划城乡建设、经济发展、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建设城乡水、电、路、公交、通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统筹建立城乡就学、就医、就业、社保等公共服务体系。

2、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认真贯彻节能法,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推进城市污水、造纸、食品、化工、纺织、火电、水泥等行业的减排工作。支持重点企业节能、重大节能工程建设和重点行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配合推进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大规模畜禽养殖场治污力度,巩固禁建区治污成果,全面开展适度养殖区治理。继续推进水口库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持续改善库区基础设施条件。支持生态保护林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建设,积极争取闽江流域市、县水源地污染整治工程建设扶持资金,加强水源地保护。会同有关部门,推进部级生态示范市建设。

(六)在缓解建设资金瓶颈中求突破

依托市金融合作办,进一步加强与金融机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扩大我市的信贷投放,为跃升发展营造良好融资环境。当前,着重要巩固并扩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成果。积极拓宽金融合作领域,扩大金融战略合作,着力推动金融合作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努力创新金融产品,培育发展金融产业。

(七)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中见成效

从规划、政策、项目、资金投入等方面入手,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推动各类民生问题的解决。

1、落实惠民利民实事。配合有关部门,继续推进实施一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加快农村路网建设与改造工程、水利枢纽工程等项目建设。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库区项目生成和资金争取扶持力度。配合做好就业培训和“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推进农村敬老院、社区服务设施、老年人服务设施、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等社会服务保障设施建设,提高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水平。

2、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50个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和20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改造提升15个乡镇卫生院,加快建瓯市立医院病房大楼等医疗服务项目建设,争取年内投入使用;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继续推进一批城市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3、促进文体娱乐项目建设。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改善农村基层文化服务条件,推进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改造建设,推进自然村迎奥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基层体育设施建设,推进全民健身体育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一批城市文化项目建设,建成*大剧院、南武体育馆和博物馆;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重点向乡村和城市社区倾斜,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会同有关部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研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措施,形成富有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业生产经营机制。

(八)在加快推进改革中站首位

积极组织参与各项改革的推动工作,主动协调配合,加强督促检查,力争在以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1、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成立行政服务中心,整合部门审批职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贯彻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涉及民生的重大政策出台,实行听证制度。

2、完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扩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公示试点。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项目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投资责任和风险约束。推行企业投资网上备案。

3、推动企业改制上市。调整充实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努力形成“培育一批,改制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的梯次推进格局,今年争取改制设立股份公司3至4家,进入辅导2家以上;有针对性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培训力度,争取全年对企业进行资本市场政策及形势的培训两次以上。

4、推进招投标领域各项工作。根据《福建省招标投标条例》要求,修订完善我市招投标管理规定,完善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制度,出台相关的配套文件。建立招投标公共信息平台、信用制度和行业自律机制。发挥招投标联席会制度的作用,加强部门协作配合,规范全市招投标活动。认真履行《条例》赋予发展改革部门招投标的核准职责,把好招投标的源头关,主动介入、全程监督重点项目的招投标活动,认真受理招投标投诉案件,积极组织配合相关行政监督部门查处违反招投标法的行为。

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国有企业、农村、社会事业等领域方面改革,推进社会保障等制度建设,为海西绿色腹地建设提供强有力体制保障。

(九)在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中展新貌

不断加强我委自身建设,进一步强化责任,善于运作,勇于创新,体现作为,推动发展改革工作再上新台阶。

1、增强分析判断能力。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跟上职能转变的步伐,及时准确地了解、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学习新本领,提高正确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增强落实推动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升项目运作水平。在生成项目上善于运作,积极主动应对宏观形势的发展变化,树立开放性、前瞻性的思维,以锲而不舍的精神,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在建设项目上善于运作,通过运作整合行政资源,积聚项目建设的各种要素,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在争取项目扶持上善于运作,及时掌握国家宏观政策以及省上项目审批(核准)、资金安排等动向,主动汇报、积极沟通、有效运作,尽可能多地争取国家、省上有关部门的支持。

3、提高工作服务质量。树立服务意识,找准服务定位,创新服务举措,强化服务能力,提高服务实效。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在沟通中增进理解,在协调中推动工作,善于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形成发展合力。对基层的服务不仅要做好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也要注意在思路上和规划上的指导。

4、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加强建章立制,强化内部管理,把制度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把依法行政与勤政廉政有机结合起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做到廉政工作和业务工作两手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上一篇:发改委年终总结 下一篇:市科技局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