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戏剧创作态势浅析

时间:2022-07-25 03:57:54

洛阳市戏剧创作态势浅析

一、洛阳戏剧创作的现状

如果说,从上世纪50年代起到90年代末是洛阳戏剧创作的的兴旺期、丰收期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这10年来就是低潮期、徘徊期了。这10年间,洛阳市虽然创作、发表和上演了不少剧目,但缺乏艺术档次高的精品和具有轰动效应的力作。进入新世纪这10年间,在河南省举办的戏剧大赛中,洛阳多次名落孙山。这种下滑的态势,实在值得深思。

洛阳之所以在省戏剧大赛中连连失利,我们不能埋怨编剧,不能埋怨导演,更不能埋怨演员,我们应站在历史的高度来正视这个问题。当前,我们的时代已进入了一个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那么我们的戏剧创作,又应如何紧紧地跟上时代的步伐?不少同志仍然认识不足。我们的戏剧创作,要服从于时展,我们要有远见,要站得高,看得远,既要看到现实,也要看到发展的趋势。众所周知,艺术是生活的反映,只有认识生活,才能反映生活。认识多少,反映多少;认识多深,反映多深;认识到什么程度,反映到什么程度。认识水平,就是思想水平。作品写得深不深,主要是指作品对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及其意义揭示得深不深,理解得深,才能反映得深,揭示得深。作者对生活理解得深不深,是和他的政治思想修养以及他的世界观分不开的。所以,我们的作家要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首先,要站在时代的顶峰来认识生活、观察生活,要对世界新技术革命即将带来的一切充满信心,充满美好希望,从这样的思想高度来反映现实,展望未来,这样,我们的创作水平才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编剧队伍的现状与对策

戏剧创作的繁荣,首先离不开各具艺术个性的众多编剧。洛阳市的编剧队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相当的规模。那个时期每个演出团体都有两三个专业编剧,其中大多数是谙熟戏剧舞台艺术的中壮年编剧,余下的年轻者或是志愿献身戏剧的大学生,或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演职人员。不管是专职创作人员还是业余编剧,也都是老中青年的合理结构。80年代以后,随着洛阳地区被并入洛阳市,戏剧创作人员又有所扩大,组成了市文化局直属的洛阳市艺术研究室,九县六区都成立了二至三人的剧目工作组。然而戏剧不景气的无情现实,使来不及爆发的创作热情逐渐为困惑所消解,消极的影响导致了戏剧创作渐无后续的年轻者。

巩固并发展洛阳市戏剧创作的态势,所能调动和依靠的这些为数不多的编剧,普遍存在生活积累不尽人意的状况,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在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使他们放下包袱,真正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到生活的热流中去,使戏曲艺术来一个大革命,在变革中得到新的繁荣。就目前来讲,洛阳市的编剧实力不可低估,从屡屡得奖或获得好评的改编曲目,即可窥见编剧的眼力及编剧水平。然而自创剧作却质量平平,这除了生活库存及体验感受浅薄外,经验不足也是原因之一。这就进一步说明,生活的积累至关重要,而经验的积累也不容忽视。事实上,在商品经济大潮的激荡下,一些编剧在自我进修时很难平静下来,而钟爱的戏剧事业,又继续徘徊于低谷。这时,或浮躁或怨悔的情绪,一时得不到排解,于是潜心执著的理想追求不再强烈,先前有过的交流切磋,而今也无心思投入参与。这其中受经济的制约,外出观摩受到限制,编剧的眼界当然不能开阔,狭窄的视野必然削弱经验的积累。

因此,编剧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已刻不容缓,应尽快有所举措。笔者从有关报刊的报道中得知,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市就公开招聘编剧,并将合格者预先约定为某一团的专职编剧,并保送进有关高等院校定向培养。此法可以参照,而现有编剧的稳定与提高更是当务之急。其中尤以创作思想的提高和观念的变革为重,与此相配合的则是为深入生活制造条件,提供机会。

要将一个新的剧目搬上舞台,接受观众的检验,正像一个新产品一样,需要投放大量的资金,而目前要想将一个新剧目搬上舞台,恰好就因为经费的有限而牺牲了一些好的剧目。由于目前戏剧对社会变革转型的极不适应,演出仍面临困境,剧团的新剧目生产机制尚未形成,处于几乎是无指令性任务便不排新戏的状态,编剧往往处在被动的等待中。因此,要充分调动编剧投入创作的积极性,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政府对新剧目上演要给予必要的投入,认真做好新剧作的策划和论证,在不断演出中加工提高,逐渐使之成为上乘之作。洛阳是拥有500万人口的大市,戏曲实力雄厚,更不乏编剧人才。我们原有一定的基础,并有专门研究戏剧创作的机构,进一步充实、完善、健全市、县二级创作网,并不困难。使这支队伍真正稳定、专心,就一定会做出成绩。可是,目前不少剧团的编剧人员得不到重视,工作、生活、学习上的困难无人过问,即使写出一定水平的剧本,排演、发表更不容易,致使编剧的积极性受到压抑、挫伤。有的被迫要求改行、调动,或从事小说、诗歌、电视剧及其他形式的创作。这样,本应加强的编剧队伍反而受到削弱,长此下去,势必出现更严重的剧本荒。因此,我们应为编剧提供施展才智的天地,为彻底改变戏剧创作的薄弱环节,还可实行广泛“招标”,以扩大戏剧新作的来源,形成竞争的态势。

三、洛阳戏剧创作应如何突破

进入21世纪,洛阳戏剧界的同仁们都在反思和求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承认落后,不甘落后,团结奋进,重振洛阳戏剧。要实现洛阳戏剧创作的突破,笔者认为必须抓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搞好戏剧创作的关键在于以科学的态度搞好规划工作

进入21世纪以后,事物变化的节奏空前迅速,系统观念的普及使人们愈发认识到,不仅政治、经济、文化诸项应协调并进,且发展也须前后有序。目的性和预测性特征在重大社会活动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小至企业,大到国家,均极为重视发展战略的设计和规划的制定。

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下,戏剧创作也应该有近期及长远的规划工作。长期以来,洛阳市的戏剧创作基本仍处于自然、自发的生存状态,没有总体目标和超前性引导,常常是抓到什么本子拍什么戏,发现某台戏不错,才组织力量去加工,此类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市戏剧创作的进一步发展。

以科学的态度搞好洛阳戏剧创作的规划工作,既能改变戏剧创作的自然、自发的生存状态,又是实施宏观管理戏剧事业的必要环节。我们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规划。要自觉贯彻“二为”方向及“双百”方针,在这一前提下,设计目标、规划题材、配置创作资源、协调各方关系,提出重点扶植剧目方案以及有目的地安排一些探索性的创作活动等。通过几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洛阳市戏剧创作跃上一个新高度,出现一些有分量的优秀作品。

2.繁荣戏剧创作的关键是要选择重大题材,高奏主旋律

创作一部作品,题材很重要,题材选准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现在,洛阳的不少作者,他们在选题上的突出问题,就是选择的题材分量轻,光有小桥流水的小格局,缺乏大江东去的大气势;光有小打小闹的小玩意,没有大起大落的大文章。因此我们必须变轻为重,化窄为宽。要变轻为重,就要选择重大题材,高奏主旋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需要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文艺是上层建筑的重要方面,因而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文艺必须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有人认为写主旋律作品就体现不出多样化,但我们应该明白,主旋律和多样化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没有主旋律就没有多样化,没有多样化也就不会有主旋律。主旋律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因此,我们在强调高奏主旋律的同时,还要提倡多样化。对主旋律和多样化还要全面和辩证地理解,主旋律并不仅是对内容的要求,多样化也不只是对形式的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都需要既突出主旋律,又实现多样化,形式上既要多样化又要有主色调。

总之,在题材突破上,还可以根据各位作者的特长,进行题材规划,在自愿的基础上确定题材,组织力量,集思广益,通力合作,集体攻关,这可能也是快出戏、出好戏的一个好办法。

3.洛阳戏剧创作取得突破的关键是要加强理论研究工作

戏曲理论研究不仅是戏曲艺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戏曲发展的驱动力量。洛阳市的戏剧创作要想在短期内有一个重大的突破,就应该高度重视戏曲理论研究,并切实加强这一工作。从当前戏曲的艺术实践来看,十分需要理论研究的支持和指导。戏曲艺术实践面临的问题是需要理论研究提供解决的思路和依据。像如何才能适应时代变革、戏曲自身有哪些潜力和障碍因素等等,如果没有理论研究的启示和“点拨”,戏曲艺术实践难免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而且,戏曲寻求新突破、新飞跃的前提就是观念的更新,理论研究工作者可以说是观念更新的推动者,他们在反思旧观念的同时,一项建设性的任务就在于捕捉新的精神文化信息,使之转换为新的戏曲观念。再者,戏曲改革、剧本立项等都有赖于理论上的讨论和论证,以防止出现大的失误。

值得庆贺的是,目前洛阳市已经加强了戏曲理论研究工作。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了洛阳市艺术研究所,配备了专业队伍。下一步艺研所要多做协调和组织工作,改变过去各自为战的现象。特别是要主动地与艺术表演团体加强联系,结合实际,制定一些综合性选题并组织落实,使研究与创作一体化,共同把洛阳市的戏剧创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作为具有悠久文化艺术传统的洛阳,它曾为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卓越的贡献。在新的形势下,如何使其戏剧创作更加繁荣,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希望此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引起更多同道的研究,力争达成一些共识,从而为洛阳市的戏剧创作加注更强烈的内驱力。

作者单位:洛阳市艺术研究所

上一篇:河南曲剧王派艺术的美学追求 下一篇:解读豫剧现代戏经典之作《朝阳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