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河记忆 第1期

时间:2022-07-25 02:29:25

川河的水位下降了。

家乡的小河也不再发河水了。

我童年的所有记忆都寄附在川河上。放牛、玩沙滩、捉鱼、游泳……所有童年乐趣都从川河而来。

川河是云南景东的第二大河流,在它的东边是哀牢山,西边是无量山,两条山脉就像两个臂膀一样呵护着川河边上生活的人们。两山的中上部是保存较好的原始森林,水流从两山而下汇入川河,形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

我们家住在川河西岸,小时候经常在河边放牛。川河对面有许许多多的青草和大片的沙滩,河边还有很多柳树。柳树的根须非常发达而且根丛里经常藏着许多虾子。每当夏天,天气都比较热,我们几个小孩都想把牛放到河对岸去。但由于当时年龄比较小而且不会游泳,所以要到河对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几个小伙伴便开始想办法,怎么干呢?我们发现牛会游泳,于是便抓着牛尾巴,让牛把我们拖到河对岸去,等到下午回家的时候再让牛把我们拖回去。

记得当时的河水大约有十来米深,我们过去后就脱了衣服裤子在沙滩上晒太阳、在浅水区追逐打闹、在柳树根里摸虾、用竹竿帮助学游泳……后来慢慢地就学会了游泳,再不用牛拉了。我从6岁开始跟着大孩子放牛,8岁上小学后也在放,一直放到14岁。

记得当时川河里鱼的种类特别多,我们在河里拿鱼,根本不用鱼钩和渔网,怎么弄呢?只需用一根小竹竿,挖点蚯蚓,用蓑衣上的丝线把蚯蚓穿起来后绑在竹竿头,就做成了一团鱼饵。把鱼饵往水里一放便会有许多小鱼蜂拥而来抢食,然后拿着草帽准备,待鱼儿还来不及吐出诱饵之时把它们迅速地提出来掉到草帽上。我们把这种捕鱼的方法叫做“讨饭鱼”,应该说这种方法是相当可持续的。

当时的沙滩上沙子很好,也有很多石头,随便拨开一块石头几乎都会发现沙蚕,太多太多的沙蚕。当时大家都喜欢吃沙蚕,觉得香脆可口。另外,我们还喜欢在沙滩上抓鸟。许多翠鸟(我们叫它们小鱼鹰)在沙滩壁上挖洞筑巢,产卵和养育后代。每到太阳快落或黄昏的时候它们就会飞回洞中,我们便去堵住洞口并活捉它们……

1982年以前还没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家几乎都只杀得起一头猪,但无论杀得起几头都要上交一半给国家。于是每一头猪都被平平地剖开,一半留给自家吃,一半抬去缴给粮管所。当时的猪肉不够吃,川河的鱼便成了我们的主要蛋白质来源。

家乡的那条小河非常清澈,清丝丝的,汇入川河。记得当时小河的鱼太多啦,每当晚上,很多鱼便会优哉游哉地在水里游而且不怕人。我们那时没有鱼钩没有电,也没有任何其他捕鱼的工具。到了晚上,我们点着火把,带上一把不锋利的柴刀,一个人拿着火把照明,一个人拎着桶,到小河与川河交汇的地方,对准鱼拿刀宰,鱼被砍死后拾入桶内(鱼刀不能太锋利,钝刀砍下去,鱼身还连在一起,方便拿,否则会把鱼砍断)。后来我们嫌这样的效率太低,干脆把水潭堵起来捉。

当时的动物也很多,但那时没有枪,于是就用扣子去抓。扣子就是一条绳子套个圈,晚上我们跟着大人,在动物走的路子上下套,一旦它们被套住了就可以直接抓获,被抓获的有野猫、黄鼬、野兔……

家乡小河的水很清,每年还发河水。7月~9月是雨季,河水很大,我们种的田地都会受灾被淹掉。以前的小河水灌田根本用不完,但现在快干涸了。以前的鱼很多,捕鱼的方法很原始,但现在捕鱼用电、用毒,所以河里也再没什么鱼了。

上一篇:让学校适应孩子 下一篇:2013创投圈第一届年会将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