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民主法治要答案

时间:2022-07-25 01:02:08

向民主法治要答案

国家主席9月5日在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开幕式前接见与会代表时,谈到了中国“将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公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他同时表示“我们将继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最近又一次谈到推动民主法治的建设。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之后,中国社会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利益布局,主体及诉求日趋多样,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交错旁午,传统的化解与调整手段,并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社会局面。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正是在社会面临空前考验的时候,而朝向这一目标的努力,其既是一次继续的考验,也是一次自我更新与完善的空前机会。

民主与法治的结合,是通向社会和谐之门的第一把钥匙。列于曾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论断,但他并没有来得及充实这一理论,也没有来得及发现它的实践意义。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道路上历经风雨,甘苦自知,如今,作为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全社会范围内健全民主法治制度,丰富民主法治形式的决心,日益坚定,将这一次心落实到制度性探索的努力,也在近年的改革实践中不断体现出来。

本刊这一期发表的《为农民打开“当官”通道》的文章,即是反映农民通过民主法治的途径,在政府帮助下打通行使主人翁权利的通道,积极参与国家管理的例子。它提出要给包括农民在内的每一位公民“更平等的平台”。本刊多次报道过的村级直选是另一个范例。对那些断言普遍的乡村农民缺乏民主素质的人士来说,直选的实践提供了并不一样的回答。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观察者发现,村民焕发出意想不到的热情,不仅是对选举村委会主任这一过程本身,更重要、而且也更有长远意义的,是由此而来的对公共事务的热情。而这一方法现今已由法律进行了固定。

选举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惟一的内涵所寄。民主从内涵到形式都是非常丰富的,它是最好的社会动员方式,和最可靠的社会团结体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广泛的参与机制,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让别人听到自己声音,并且,在他认为有必要的时候,还能让别人看到他的行动,没有比这更能使人意识到自己在社会的成员地位,意识到公共事务与他自身的息息相关,从而关心社会,对社会抱的责任感,从消极的,无能为力的个人成长为社会的积极公民。

中国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民投入到社会共同体中,不仅在身份证意义上,更在精神意义上;需要更多的友爱,不仅是在抽象意义上,更是在实际意义上,不仅仅对亲友,还对整个社会与广大的同胞。中国还需要人们对社会秩序和政治秩序有基本的认同,需要建设多重的、有效的社会沟通渠道,个人与社会,公民与政府,各个大小群体,各个阶层与亚阶层,整个社会结构的各个支点之间,在平等的基础上彼此理解,互相承认。而在缺少民主法治的个别地方,这是难以想像、更无法实现的:本来是民众心中早有公理定论的亨情,反被颠倒黑白,或模糊一团,乃至多年无法澄清。

民主法治面临的全新发展机遇,还在于政府今后不再是全能的政府。政府的转型涉及一系列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它所放弃的部分治理功能,将由社会中分散的公共机构以及私人机构来填充和承担。政府职能的限制,不意味权威在社会中的削弱,而是将权威建立在广泛合作的基础之上。那也将是最稳固的基础。

而党和政府将在法律的轨道内运行。法治国家的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开五千年未有之新局”,亦不为过。如果说,民主使和谐社会成为可能,法治的保护使它成为现实。近年,中国法治建设的发展速度相当于“跑步前进”,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从《宪法》到《选举法》的修改,从《行政许可法》到《交通法》的实施,经过了越来越充分的讨论,日益走向民主立法的进程。

法律保护人们的权利,而人们得到保护之后,自然乐于遵守法律。一旦为人奉行,规则的力量就展现出来。可靠的程序将被用来仲裁社会中权利和利益的冲突,解决人们之间的纠纷。这一功能,是由法律体系来执行,还是由其他力量来完成,效果有倍蓰之别。

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一样,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也将是永无止境的进程,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要铺设一条良好的轨道,通过制度性安排来保证我们自己以及后代,循序渐进地迈向日益协调的社会。我们的国家也将纳入这样一条良性轨道,从而与困扰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动扰与不安告别。

中国在和世界同步发展。中国人民也在与世界人民共享发展的经验。环顾世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国情。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乃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

上一篇:中欧峰会不谈军售 下一篇:纸上博议 第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