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主题研究

时间:2022-07-25 10:59:23

《永别了,武器》中的反战主题研究

内容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海明威出版了《永别了,武器》一书,他在该书中以独特的语言描述了一战中以及战后人们的生活。故事以主人公亨利从加入战争到最终放弃战争为主线,形象再现了亨利的思想历程,还描写了亨利与凯瑟琳两人的凄美爱情,重点指出毁灭两人幸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战争。可以说,整部小说都折射出反战主题。本文以此为主题展开探讨,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反战主题

一.前言

一战结束之后,美国到处都充斥着危机与动乱的味道,该时期是一个人类文明正处于“荒芜”的阶段,很多人由于一战的影响失去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他们变得迷茫又空虚。很多亲历战争的年轻作家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中倾注越来越多的真实想法。海明威是“迷惘一代”的代表作家,他在作品中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战争的残暴无情,并将这种想法渗透到他的作品中,所以海明威又被认为是描写战争最出色的作家之一。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海明威出版了《永别了,武器》一书,他在该书中以独特的语言描述了一战中以及战后人们的生活。故事以主人公亨利从加入战争到最终放弃战争为主线,形象再现了亨利的思想历程,还描写了亨利与凯瑟琳两人的凄美爱情,重点指出毁灭两人幸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战争。

二.《永别了,武器》中隐含的反战主题

1.以主人公悲惨命运来体现反战主题

《永别了,武器》中对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做了深刻描述。男主人公亨利逃离战争,又得不到爱情,是无情的战争毁了他对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亨利本来以为美好的爱情能弥补他的寂寞与失落,但又不得不受到命运的摆布,感受到生活的绝望。女主人公凯瑟琳是一个美丽而善良的女人,但是命运却让这个优秀女性以悲痛而终。另外,小说中还有一个人物是亨利的好朋友雷纳地,他是一个军医,本来对工作、生活充分热爱与激情,但是战争却将他变成一个污秽的牺牲品。《永别了,武器》以爱情和战争作为线索,爱情象征着新生与创造,战争象征着死亡与毁灭。故事中悲剧的结局直接表达出作者本人对战争的深恶痛绝。他认为战争毁灭了属于人类的幸福和美好,给人的心灵刻上了深深的创伤。战争让人类的精神文明毁于一旦,必须被猛烈抨击。

2.以景物描写来体现反战主题

《永别了,武器》的通篇都有着大量的景物描写。在开头部分,作者应用忧伤而灰暗的风格描写了景物,天空中飘零着小雨,冬天即将来临,创设出一种萧瑟低沉的景象,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整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看似随意,实则有心。比如“只死了七八千人”,这样看似冷漠而又平静的话语更加折射出战争的冷酷无情;“细雨一直在下,冬天即将来临,霍乱也会跟着雨降临”,这反映出战争的可怕与威胁,它与霍乱一样会给人带来死亡而且不可控制。作者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如实表达出对战争的厌恶。另外,作者还对雨做了大量描述。从某种角度而言,雨贯穿了《永别了,武器》的始终,从开始到结局,雨一直在下,而且每次都会有噩耗袭来,这就给读者营造了一种心理暗示,即雨是不幸降临的征兆。作者对雨的描写隐含了他对战争的痛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在战场上,亨利明确感受到战争的非正义性,觉得人类受到了战争的愚弄。所以他试图逃离战争,憧憬和平美好的世界。然而,残暴的战争夺走了他的一切,最终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一种无法承受的孤独感,怅然所失,心中哀痛。

三.结束语

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描写了“迷惘的一代”对人生的悲观失望,还对战争做了猛烈批判和抨击,让他的反战情绪体现得一览无余,也为读者真实再现了一战后青年人的思想世界,传达出对和平世界的向往与憧憬。作者的写作手法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汹涌,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深邃无穷的艺术魅力,使我们对其艺术创作深深感动,欲罢不能!

参考文献

[1]兰玲.《永别了,武器》的风格研究(英文)[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2]李昂.《永别了,武器》体现的是宿命论[J].沈阳大学学报.2006(06)

[3]陈水英.从社会学批评的角度来分析《永别了,武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4]马云飞.《永别了,武器》的颜色词文化学解读[J].龙岩学院学报.2009(06)

[5]李树欣.“家园无觅处”:《永别了,武器》中的自然象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12)

上一篇:企业资源视角下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下一篇:《月亮和六便士》的价值观冲突及其现实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