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分析仪测定与显微镜检测尿夜RBC、WBC的对比分析

时间:2022-07-25 10:05:29

经尿分析仪测定与显微镜检测尿夜RBC、WBC的对比分析

目前,尿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的符合程度受到普遍关注,特别是红细胞和白细胞符合率一直是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分析仪测定尿液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检测少量尿液即可获得多项定性,半定量结果参数等特点。由于分析仪测定尿液易受一些药物及化学因素的影响。所以,本文对尿液分析测定红细胞,白细胞和显微镜检测作一对比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对象 随机抽样762例患者晨尿,取样后2 h内完成尿分析仪测量与显微镜检查。

1.2 实验方法 ①尿分析仪测定:使用桂林优利特UF50型尿十一项自动尿分析仪及配套试纸条。严格按仪器及试纸条使用要求进行操作,分析记录红细胞,白细胞的分析结果,并将红细胞分“neg”(阴性)10 μl,25 μl,80 μl,200 μl 五组;白细胞分“阴性”,70 μl,125 μl,500 μl四组;②显微镜检测法:取10 ml尿液,以1500转/min;离心5 min。弃去上清液,以尿沉渣镜检,观察全片。以平均10个高倍视野内所见红细胞,白细胞平均值报告结果。正常红细胞平均10个高倍视野

2 结果

检测结果见表1。

3 讨论

由表1可以看出,尿分析仪与镜检法结果比较。

3.1 红细胞阴性,阳性(大于3/HP均作为阳性)符合率如下:阴性符合率=(489+13)/526=95.4%;阳性符合率=(49+54+74)/(95+57+84)=75.0%。

3.2 白细胞阴性,阳性(大于5/HP均作为阳性)符合率如下:阴性符合率=(394+92+36)/568=91.9%;阳性符合率=(97+26+33)/(113+32+49)=80.4%。

尿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或其破坏释放的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具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能催化过氧化氢,氧化邻甲苯胺而呈色。由于过氧化物酶不仅存在于血红蛋白中,也存在于肌红蛋白及酵母菌中。故此项结果特异性较低,可出现尿夜分析仪测定的假阳性结果;另外,尿液放置时间过长,可导致细胞的变形,变质或破坏等多种变化,可出现镜检法的假阴性结果;同时尿分析仪既能检测完整的红细胞,又能检测游离的血红蛋白。因而使尿分析仪检测结果高于镜检,导致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误差。

尿分析仪检测白细胞主要是测定粒细胞中酯酶的含量,由于中性粒细胞浆内的特异性酯酶可作用于试带中的吲哚酚酯,使之释放吲哚酚,与重氮盐反应形成紫色缩合物,其颜色深浅与细胞多少成正比。如果尿液在膀胱中贮存时间过长或标本放置过久,使白细胞受破坏,酯酶释放到尿液中,导致尿分析仪测定结果高于镜检;若尿液中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则尿分析仪检测结果为阴性;尿液被甲醛污染或含有高浓度胆红质或使用某些药物(如呋喃坦啶)时,可呈假阳性。尿蛋白大于5 g/L或尿液中含有大剂量先锋Ⅳ号或庆大霉素等药物时,可使尿分析仪检测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结果。若两者结果相关性差异较大时,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由上可知,尽管两种方法检测红细胞,白细胞阴性,阳性符合率都较高,但尿分析仪检测红,白细胞的影响因素较多,如仪器稳定性,灵敏度,试纸条的质量,以及尿液的理化性质的改变,存放时间的长短,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尿镜检法检测结果受检验人员的检测技术和尿浓缩倍数的影响,可出现检测结果的差异。为此,若两者结果相关性差异较大时,应对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做尿分析仪测定的同时做显微镜检,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的结果。

上一篇:血清ChE、TC和TBA对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意义 下一篇:多胎妊娠51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