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金刚3》:IMAX 必须的

时间:2022-07-25 10:00:35

《阿凡达》大热带动中国内地IMAX影院建造热潮,可惜一年多以来,还没有几部电影是“非IMAX版”不可。但《变形金刚3》绝对是一部!

比前两集更为强大而精细的CG特效与3D技术的完美结合带来的无以伦比的感官享受足够让人对影片叹为观止。尤其是最后一小时各类机器人白昼下在芝加哥城内的狂轰乱战,配合爆炸性的音箱效果,俨然是《世界大战》、《洛杉矶之战》等N部科幻电影的大力神组合升级版。以至于当电影最后所有的反派都死掉,我的眼睛已经发酸,累到差点要匍匐出影院,但心里又惦记一定要去更大的银幕再看一次。

技术精――更细腻的CG,更亮丽的画面,还记得4年前看《变形金刚1》,虽然激动于儿时偶像擎天柱的回归,但是,放大在20米的巨幕,擎天柱的细节描述很多还略显模糊,并且转瞬即逝,明显底气不足。直到《变形金刚2》,我们才看到了更为舒缓、清晰的细节描述,然依然留有遗憾,比如首次出现的大力神组合,漫天飞沙里,基本上观众眼睛都在做人肉分辨器,玩大家来找茬的游戏。但到了《变形金刚3》,擎天柱的亮相真可以叫“焕然一新”――不仅有了更绚丽的车身,而且,变形细节更加丰富,行动更为流畅。

强化的不仅是擎天柱,而是所有的塞伯坦公民。比如大黄蜂。相信很多观众都还记得第一集里大黄蜂对着山姆“痛哭流涕”狂飙汽油眼泪的画面,在第三集里,你会看到更加细腻的大黄蜂眼部特写,它的蓝色眼睛转动更为灵活,真的可以对机器上“传神”二字;还有新登场的塞伯坦元老御天敌。芝加哥沦陷时,它斩杀铁皮时的金属断裂质感之强烈,就像真的在你手臂上割一刀那么肉痛 坦白说,早前看到迈克尔・贝给北美影院写信,希望放映员可以调高3D放映机灯泡亮度,我曾一度怀疑这只是宣传手段。但看过电影,我立刻就明白迈克尔・贝的建议是有必要的。他用了大量的多角度慢镜头特写来放大机器人PK时的细节和金属质感。虽然这些画面让人一度怀疑导演有拿技术充时间的嫌疑――这些慢动作相当占时间,但是你心知肚明,目前看来,还没有哪部电影的CG制作可以有《变形金刚3》这般精细、强大。就算是放大到20多米的IMAX银幕上,它们都可以经得起考验。而且,这一切都是在《阿凡达》造就的强大的3D技术的强化下发生的。在最新3D技术的指引下,你可以成功跳出单调的二维视野限制,在3D空间里以多种角度看清楚制作更为精细、画面分辨率更为清晰的童年英雄们。

电影有这么一幕,说:博派机器人集体攻击狂派震荡波的眼睛(变形金刚的命门),让它因为看不见东西而失手掉。坦白说,看着银幕上一群汽车人围攻狂派,一时错觉自己就是电影里身陷包围的冲击波,四周围各种华丽的CG技术闪耀,目不暇接。尤其是最后60分钟的芝加哥大战,所有的3D CG效果全部在白昼下进行,短频快的视觉冲击本就叹为观止――整个是《世界大战》、《洛杉矶之战》、《星球大战》等各种外星入侵科幻片的混战集合。而随时可见的、更为清晰的细节放大更让人不由自主地高呼――“哇哦!”

看完电影,我万幸香港影院早早就打出“温馨提示”预告“片尾没有下集预告”。否则,你不是被各种CG刺激得热血沸腾导致唇泛干裂,就是因为中间吞咽口水太多、喝水太多,频繁往返洗手间而错过重点画面。

故事简――地球人插科打诨似曾相识,当然,没有电影是十全十美的。不同于《蜘蛛侠》、《超人》等科幻片,《变形金刚》最大的不同就是救地球的是机器人,而不是有超能力的人类。所以,不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你都无法看到擎天柱会有作为一代大侠独孤求败那样的孤独和傲然。博派和狂派的PK就是如此直接――轰撞,甩飞,撕裂,然后,“轰”地粉碎。这也就不难理解编剧们为何给地球人安排了大量插科打诨、故作神秘的戏份去调节气氛。比如影片集合了各种无间道和阴谋论――美国和前苏联的登月计划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实际上是为了掩盖变形金刚的秘密,导演采用了大量的纪录片与电影故事虚实结合的讲述手法,甚至还PS出了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看上去比第二集更加戏剧性。但是,如果你是《变形金刚》的粉丝,你很快就会觉得这些段子似曾相识,因为在第二集里,编剧们也曾安排地球人和机器人在北极发现类似的机器阴谋,由此引出复活的威震天。而在第三集,一系列阴谋引出的是塞伯坦星球的元老、擎天柱的师父御天敌。

还有山姆和女友Carly的爱情。张爱玲用香港沦陷来成全白流苏和范柳原,《变形金刚3》则用芝加哥沦陷来成全山姆和Carly。电影里,高空是机器人之间杀的昏天暗地,地面却是男女主角面对千疮百孔的城市突然间感情升华,最终指向婚姻的殿堂。哎  类似的感情桥段我们真的看的太多了!尤其,女主角只有魔鬼的身材而缺乏天使的面孔,只让我在心里不停默念“汽车人快出来快出来”。

他俩的演出甚至还不如设计师们在第三集里创造出了一系列新登场的小机器人来的可爱。比如山姆身边的两个“宠物机器人”,它们在战时变成笔记本电脑搜集资料,但平时在家里就像加菲猫一样养尊处优,甚至还有一只八哥做宠物。而其中一只机器人的脑袋两侧还飘逸着类似光纤的“头发”,一看就是博派的爱因斯坦。

当然,地球人的情感从来不是《变形金刚》系列的卖点。试想如果卡梅隆用2D技术呈现《阿凡达》里的“纳美人反强拆游击战”,影片充其量只是一个历史系的动画片,效果笃定不及让观众坐在黑漆漆的3D放映空间里,感受潘多拉星球上种种美艳怪诞的生物在恍惚间触手可及的来的热血沸腾。《变形金刚3》也是如此。当你在偌大的影厅里看到累计超过90分钟(《变形金刚3》连片尾10分钟字幕总长150分钟)3D眩晕变形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值回票价。观影,有时候卖的就是一种共鸣,一份怀旧。

上一篇:数码时代的运动新主张 下一篇:CD架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