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时间:2022-07-25 07:33:28

PK话题

十年寒窗苦,能否金榜题名,由于一卷定结果的高考制度,使得高考成为社会、家长、学生关注的焦点,也使得高考成为一把标尺,它衡量着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学校的知名度,所以很多学校、政府对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科老师及学生重奖,以此激励大家奋发向上,以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以重金奖励势必会导致人们虚荣心的滋长,引发社会追名逐利之风的盛行。而高考究竟值不值得重奖呢?

2010年,继推出户籍人口从幼儿园到大学长达25年的免费教育后,“最牛教育强镇”广东东莞石排镇再出新举措:设立500万元的奖教奖学基金。石排镇奖励了中考及高考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其中东莞“文科状元”石排籍学生邓永辉获得了该镇奖励的7万元奖金。另外,邓永辉还分别获得就读中学的10万元奖励和所在村及村民小组的4.5万元奖励。

邓永辉是《石排镇奖教奖学方案》的首批获奖者中的最高额奖金获得者。因为按照这个方案规定,凡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石排户籍考生,每生奖励5万元;高考单科成绩或总成绩排在东莞市前三名,每人分别奖励2万、1.5万、1万。另对考入全国前十位高校及重点本科院校的考生也分别给予5000元和1000元的奖励。根据这个方案,邓永辉同学作为东莞市高考文科状元并考入北京大学,获得了该镇发放的7万元奖金。

加上邓永辉就读中学和所在村及村民小组的奖励,不计镇政府给予的每年6000元的免费大学教育补贴,仅奖金一项,邓永辉就获得了21.5万元。

这意味着,邓永辉因为高考成绩优异一夜“暴富”,成为考生中的“富翁”。于是,人们不禁要问:该不该让学生因一次考试而“暴富”?

正方观点

带来荣誉和满足感

重奖高考“状元”和优秀生,这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家长、老师、学校,都是一种荣誉和满足感,是对他们付出努力的回报。同时,奖金也给尖子生带来了经济基础,他们可以合理利用这些奖金继续深造,或者用于以后发展的投资本钱。

重金奖赏可以树立知识就是能力,知识就是荣誉的观念。知识对每个人是平等的,不会因为你出生在富裕或贫穷家庭而不同,只要你不断地努力,不断地超越自我,提高自己的素质,就能成为有用的人才。“高考状元”可以说是学生们形成社会价值观,体现自身价值的偶像。

让优秀者得其所

考生能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必定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劳动,让优秀者得其所是对知识的尊重,是对人才的尊重,是对“读书无用论”最好的反击,可以鼓励更多的人用自己的努力获得社会的认可,用自己的努力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有些人为了考上理想的大学复读了几年高三,不仅付出了无数的精力和脑力,也付出了大把的青春岁月,重金奖赏不仅可以弥补他们内心的缺憾,而且能够使他们得到自己想要的。

为穷苦的孩子种下希望

小苗家是农村的,爸妈起早贪黑在外面挣钱供她和弟弟上学很辛苦,也很吃力。她不忍心父母为他们受那么大的罪,几次想辍学去打工,但被班主任劝回去了。小苗学习刻苦,成绩非常好,班主任舍不得这样的学生半路打退堂鼓,就告诉她有关学校的奖励计划以及政府对市高考“状元”的丰厚奖励让她重新燃起发奋的希望。

学校及政府的各项奖励及补助金足够支撑她几年的大学学费,她说,“正是有这样的政策才使我有了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奖励制度为我们这些穷苦孩子带来了希望。”

重奖之下必有勇夫

“高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好动爱玩,但是他们潜力无限,如果设下重金奖励可以激发出他们的潜力,收收爱玩的心,专心投入学习不失为一种办法。”河南的张女士说。

张女士的儿子今年读高二,初中时成绩并不好,经常跟死党翘课到处乱逛。但他头脑特别灵活,稍微一用心功课就赶上来了,自从他妈妈跟他说了高考的奖励政策后,他像换了个人似的,上课认真听讲,做好预习新课程的准备,课下合理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及复习计划,上学期学校排名考试就杀入前一百名,让老师同学们刮目相看。

反方观点

不良氛围扭曲学生价值观

作为政府和社会,让学生因为一次考试而“暴富”,其合理性和公平性值得商榷。首先,重奖中考、高考中的拔尖者,让个别人一夜“暴富”,把他们打造成“学生富翁”,仅仅是锦上添花的工作,难免会形成“赢者通吃”的不良社会氛围,给整体社会价值观以不当引导,让更多的人忽视和淡漠大多数的身边普通人。

同时,政府奖励动用的是纳税人的钱,这些财富本应用于改善全社会的福利和服务,而政府却把它过多地用于个别尖子学生身上,一方面是其公平公正性值得怀疑,另一方面是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值得追问。一次性考试中的状元就一定是优秀人才吗?即使是优秀人才,大学毕业后会回本地服务吗?

在教育问题上无论多么重视都不为过,但我们更希望把公共财富用到刀刃上,用得更加合理公平,无论如何不应该让学生因一次考试而“暴富”,这样可能会拔苗助长,甚至扼杀其上进心,扭曲其价值观。

与素质教育不相符

一张考卷定终生,本是教育制度存在的弊病,却被一些人津津乐道,过分地吹捧、炒作,甚至以重金奖励,会导致人们虚荣心的滋长,引发社会追名逐利之风的盛行。对高考状元奖励是可以的,也算是对状元“十年寒窗苦”的回报,但也应有度,适可而止的奖励才是对人才的最大尊重。

学生读书是分内的事,高考考出好成绩也属于个人行为,重奖“状元”实质上是在奖励“高分”,奖励应试教育,进一步强化了应试教育意识,有变相激励应试教育之嫌,与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改革背道而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学生成绩的取得并非一日之功,也是家庭、老师、个人多种因素的综合。适当奖励优胜者,可以营造一种尊师重教的氛围。但学生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去平和地对待学习,过分地炒作,只会把学生逼成一个个名利之徒。

总结陈词:树立精神榜样为重

分数和能力两者不能划等号,考取了北大、清华的学生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在社会中真正有所作为。甚至有不少考入名校的高分学生由于综合素质的缺陷,最终不能完成学业中途退学,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

其实迈入大学的门坎仅仅是人生的一步,或者说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我们更应关注高分学生的品德和综合能力。

如果真的想要奖励优秀学生,应该以精神奖励为主,辅以象征性的物质奖励,更好的则是奖励那些刻苦学习的贫困生,这样的话能营造更好、更和谐的教育氛围。一边是素质教育综合评价的呐喊、高考改革的破冰实践、新课改的雷声轰鸣,一边却是以“高考论英雄”,教育在“重奖”的游戏里妖艳而刺眼。

上一篇:两个夏天和10本日记 下一篇:高三学子 别让浮躁心理控制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