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酬勤,秸秆变金条

时间:2022-07-25 07:16:04

天道酬勤,秸秆变金条

从头再来,破产富翁要用秸秆去造墙

今年46岁的张振民和妻子李秀玲,原来都在河南省长葛地毯厂上班。1990年秋,张振民夫妇双双下岗。为了谋生,他们摆过烟摊,卖过蔬菜,干过建筑。几年的辛苦劳作,终于使家境有了起色。1996年,他的养兔场最高存栏量达上万只,成为远近闻名的科技示范户。他因此被评为河南省十佳再就业先进个人,受到时任河南省委书记的李长春亲切接见。

张振民是个不安分的人。2000年3月,他得知素有世界“牧草之王”美称的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高产、各类家畜喜食的豆科牧草,便在长葛市大周镇承租土地3000亩,开始种植紫花苜蓿。然而,辛勤的汗水未能浇灌出丰硕的果实。由于消费者对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缺乏认识,他收获的紫花苜蓿无人问津。这次投资失误,使他一下子损失400多万元,不仅辛苦多年积蓄的家产损失殆尽,还拉下一屁股外债。

张振民不愿向命运低头,可怎样才能东山再起?就在他苦恼时,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他和秸秆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1年6月的一天,张振民和朋友约好在郑州见面。为不失信于人,他早上8时就从长葛出发了。可他乘坐的汽车刚进入107国道,便不得不像蜗牛一样爬行。原来,由于农民焚烧麦茬、秸秆,公路两旁的滚滚浓烟呛得人气都喘不过来。道路上的能见度更是只有几十米。车辆不得不慢行。60公里的路程,竟然耗费了3个小时的时间,赶到约定地点时,朋友早不耐烦地走了。张振民懊恼无比。他想,都是秸秆惹的祸,我非想办法制服它不可!

如何使秸秆变废为宝?张振民到网上搜索秸秆利用信息,结果更令他吃惊,因为缺乏利用手段,我国每年农作物产生的约6亿吨秸秆大部分被焚烧,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

难道秸秆就只能白白地被烧掉?张振民不信这个邪却又苦无良策。一天,张振民到一位搞建筑的朋友家聊天。说起经商难的话题,朋友说:“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国家要禁用实心粘土砖,再建房不知道该用啥来垒墙。”闻听此言,张振民眼前一亮:若能用农作物秸秆生产墙体砖,不就能使这两个难题迎刃而解吗?当他了解到因取土烧砖,我国每年要损失土地120万亩,燃煤6000多万吨时,更是深感震惊。震惊之余,张振民产生一个大胆的念头,我要把秸秆变成墙,为被视作废物的农作物秸秆寻找出路,并遏制住因烧砖取土浪费耕地的势头!

稻草真的能变成金条吗?为解开心中疑团,张振民到郑州、北京等地,向建材专家咨询。专家告诉他。应用高分子聚合技术。以秸秆为原料生产墙体砖完全可行,国外已经有德国等国家利用该技术生产出轻体隔墙板推向了市场,但我国还没有秸秆造墙的先例,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专家的话使张振民有了明确的目标,他坚信,外国人能办到的事,我们一定也能办得到!

百折不回,百万“负翁”位卑未敢忘忧国

听说张振民要研究秸秆造墙,李秀玲面带愠怒地说:“我着你是疯了!咱现在这家境,还经得起折腾吗?”当张振民一脸认真地说自己要做的是一件利国利民有意义的事时,李秀玲才相信他不是在开玩笑。她把酒端到丈夫面前,深情地说:“既然你认准了,就大胆地干吧,我支持你!”

妻子的支持,给张振民增添了动力。研究新型墙体急需资金,张振民就去找朋友借。朋友好心劝他说,“秸秆造墙谈何容易?那么多专家都没弄出来,你何必去逞能?”还有朋友问“就算你弄出来了又能怎么样?谁敢用秸秆盖房”更有人当面讽刺道“真是异想天开,你以为这是讲故事呢?”连那位搞建筑的朋友也摇摇头说:“看得出你是个理想主义者,可如今有理想的人都是傻帽儿。我看你还是做点小生意,安分守己地过日子吧。”就这样,张振民借遍了所有的朋友,遇到的全是反对的声音。最后,他将自家的住房抵押给银行,这才借到3万元钱。

张振民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之中。可怎样才能把散乱的秸秆粘结在一起呢?想来想去,他决定将锯末纤维板生产技术移植过来。他想,能把锯末粘结成板材的东西,也一定能把秸秆粘结在一起。

张振民到郑州学习锯末板生产技术,并购买了必需的原料,开始动手试验。他先将几种化工原料按比例配好,再加进已经粉碎了的秸秆,将其放进模子里摊平压实,一段时间的养护后,期待中的秸秆砖便呈现在他眼前。

看着眼前的秸秆砖,张振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以为要耗费许多心血才能攻克的难题,就这么轻易而举地解决了?他将“砖”拿在手里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又喊妻子过来帮忙,这才最终确认已大功告成。

然而,试验成功的第二天,张振民夫妇再次去欣赏他们的宝贝时,发现秸秆砖有点发胀。李秀玲随手往“砖”上一按,竟然按了一个坑。见此情景,李秀玲笑道,“你这哪是砖啊?我看和蛋糕差不多。算了,薮看你就别再折腾了。“闻听此言,张振民面红耳赤,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张振民意识到事情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仔细分折失败原因后,他发现秸秆具有易燃易潮的特性,要想将其制成墙板,就必须改变其特性。使它变得遇火能阻燃,防水不返潮。否则,秸秆造墙就只是天方夜谭。而改变秸秆易燃易潮的最好方法,就是添加阻燃剂、防潮剂之类的东西。可是,能使秸秆阻燃防潮的东西是什么?添加多少才合适呢?

张振民苦苦地思索着,不断地试验、摸索,因睡眠失调而患了失眠症,经常头晕目眩,走路往墙上碰,成了众人眼中的“疯子”。

李秀玲心疼丈夫,一脸深情地对他说,“振民呀,与其如此,还不如去请专家帮忙来得快呢!”张振民觉得妻子的话有道理,遂向曾帮过他的河南化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赵根锁求助。赵根锁真诚地说“我对建材领域涉猎不多,不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帮助。听说北京某公司从德国引进了秸秆制造门板的技术,你不妨过去看看,若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倒不失为一条捷径。”

带着希望,张振民来到北京,他要先在这里学到自己需要的技术,然后才能谈到秸秆造墙的事情。可当他辗转找到那家公司时,却碰了个软钉子:该公司不对外转让这项技术。

张振民不甘心就此罢手,便天天到该公司软磨硬泡,非常勤快地帮着人家打水、扫地、做杂务,对方却不为所动。一天,一位员工同情地对张振民坦诚相告,若照搬秸秆门板的生产工艺,成本将居高不下。并建议他向中国建筑设计院的王勇教授求助。王勇对轻型墙体颇有研究,是我国建材行业的技术权威。

张振民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辗转找到王先生家拜师学艺。可未曾料到,王先生听了他的设想后,却表示爱莫能助。张振民三顾茅庐,直截了当告诉王教授,要高薪聘请其担任技术顾问,研究成功后还有厚报。听了他的话,王教授笑着说,“不是钱的问题。我已经七十多岁了,功利之心淡如水,你还是另请高明吧。”张振民再次怏怏而返。

李秀玲忧心忡忡地说,“你这个项目是不是真的不行,专家怕丢了面子才不敢来?要不

然,为啥请个专家比三请诸葛亮还难?”面对妻子的质疑,张振民真诚地说,“古人能三顾茅庐请诸葛,咱就能四上京城请专家,我这就四请王教授去!”

看到再次站在面前的张振民,王教授直言相告:“我理解你急于上项目的心情,可你为何不引进相对成熟的技术,而非要用秸秆造墙呢”面对教授的询问,张振民坦诚地说“国家要禁用粘土实心砖,可市场上还缺少理想的墙体材料来代替粘土砖。如果秸秆造墙能取得成功,那将是惠及三农,利国利己的好事啊。”

张振民的坦诚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使王教授深受感动,表示将全力支持他的研究活动。有了王教授的支持,张振民的研究很快走出了困境。2002年10月,以秸秆、粉煤灰为原料制成的植物纤维轻体隔墙板,通过了国家建材墙体材料质检中心的测试鉴定。拿到质量达标合格证书的那一刻,他止不住喜极而泣……

“负翁”宣言,我要做秦砖汉瓦的终结者!

秸秆造墙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曾经持怀疑态度的人们,也被张振民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长葛市的领导专程来到他家,肯定了他的成绩,并要求他尽快投入生产,为当地的秸秆禁烧工作做出新贡献。

张振民也想赶快投产,可前期的投入早已使他债台高筑。朋友们得知他的困境,纷纷向他伸出援手。银行也慷慨地贷给他5万元钱,让他继续投资。2003年3月,张振民生产的第一批秸秆墙板终于面世了

在众人的祝贺声中。张振民带着样品来到郑州。他要首先占领郑州这块阵地。不是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吗?”更何况郑州的房地产业发展火爆,他相信自己一定会在这里找到知音。但没想到的是,郑州的房地产开发商们并不乐意接受这种新产品。

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张振民满怀信心地向老板介绍着自己的产品。当他说到秸秆墙板是一种绿色建材时,老板的目光中露出几分怀疑,接着用不容商量的口气说,“张先生,我搞建筑也有些年头了,还没听说秸秆也能盖房子。你到别家试试吧,我这里不需要你的新产品。”面对拒绝,张振民没有气馁,在拜访第二家客户时,遭遇的依然是拒绝,对方说,“听起来是个好东西。可盖房建屋是百年大计,万一你的墙板出了问题,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国家关于建材质量的技术标准有20多项,只要有一项不达标,我就不会买你的墙板。”

这一天,张振民拜访了5家客户,遭到了5次拒绝,理由都是怕秸秆墙板的质量出问题。这个结果使张振民意识到,必须使产品的所有指标完全达标,才能让客户放心使用。为此,他购买了国家建筑材料技术标准,对照着逐项试验。这天,他在进行防火试验时发现,墙板在燃烧的火中烘烤1个小时不发软,但在2个小时后则发软弯曲。这种现象,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这种产品如果推向市场,一旦出事可就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啊!

通过添加阻燃剂,产品的防火极限远远超过了国家标准。接下来是防震防潮等试验。眼看张振民整天忙于改进产品性能,绝口不提开发市场的事,李秀玲急了,劝他别太较真。说只要仿震防火性能达标了,别的指标偶尔有点差错也不要紧。可张振民却不这样认为,他一脸认真地说“要做就做最好的,咱绝不能做自砸招牌的傻事!”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植物纤维轻体隔墙板的各项指标,终于完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2004年8月,在产品质量完全达标后,张振民为了能在市场上一炮打响,选择了一条打开市场缺口的捷径:为自己建一幢办公楼,并把那位搞建筑的朋友喊来参观。施工现场上,看到用植物纤维轻体隔墙板建造的标准间整洁、漂亮,既减少了施工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又节约了使用空间,朋友称赞道,“秸秆还真的能盖房,这可真是神了!”随后,这位朋友又订购了价值10万元的秸秆墙板。连续多年的投入之后,张振民终于第一次得到了回报。

张振民用秸秆墙板为自己建房的消息传开后,前来订货的建筑商络绎不绝,河南建筑设计院的专家也慕名而来。专家在参观了生产车间和样板房,并审验了产品完全合格的检测报告后,当即表示在今后的项目设计中,将重点推荐植物纤维墙体材料。就这样,张振民很快打进了郑州市场。

2005年8月,河北省保定市一家开发商要求订购植物纤维轻体墙板。考虑到自家的产品在河南已供不应求,长途运输将增加成本等诸多因素,张振民建议对方利用当地资源,投资生产植物纤维轻体墙板。他表示,只要对方愿意,他将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确保对方生产出合格产品。

听说张振民要将植物纤维轻体墙板的技术转手他人,朋友们不解地问,“你的技术成熟,产品质量有保证,市场更是供不应求,何必抱着金饭碗讨饭吃?这不是培养竞争对手,和自己过不去吗?”面对质问,张振民一脸认真地说:“你们说的有道理,可你们想过没有。全国每年有多少秸秆被烧,又有多少良田被毁?我一个人能改变这一切吗?我不光要赚钱,更要做秦砖汉瓦的终结者?”

张振民掷地有声的话,赢得了朋友们的理解和尊重,也使更多的接产者纷至沓来,产品供不应求,到了2007年10月的时候,张振民的植物纤维轻体墙板技术已转让80多家,给张振民带来了1000多万元的收益。他不仅还清了种草时欠下的巨债,还购买了一辆轿车用于接待来访者。他生产的植物纤维轻体墙板,被中国建材管理协会评为中国健康住宅首选优质产品,他自己也走进人民大会堂,成为“中华大地之光”高层论坛的参与者……

上一篇:内部“笑”息/面对面 下一篇:笑星蔡明:平凡丈夫的爱最是温馨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