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11断块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面临的形势及注采潜力分析

时间:2022-07-25 06:28:49

梁11断块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面临的形势及注采潜力分析

摘 要:针对梁11断块处于特高含水的开发阶段后期,开发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断块开发水平。为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对梁11断块开展潜力分析并找到治理对策。

关键词:欠注 层段合格率 水驱储量 剩余油

梁11断块自1979年投入开发历经三十多年的开发,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1],油藏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剩余油零散分布,加上井况问题突出,层段合格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断块开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针对油藏开发的主要问题,通过注采潜力分析,利用水井增注提升地层能量,提高水驱储量的控制,降低自然递减,进一步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一、梁11断块概况

史南油田梁11断块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南部,其东部为现河庄油田,南部为牛庄油田,西部为史南油田河120断块,北部为史深100、史8断块。主要含油层系为沙二7、8、10、沙三四个砂层组。含油面积3.2km2,地质储量985×104t ,可采储量540×104t ,最终采收率54.8%。

二、开发现状

截至到目前,断块有油井44口,开井30口,日液水平2797t/d,日油水平79 t/d,平均单井日油2.5 t/d,综合含水97.2%,平均动液面1202.8m,采油速度0.29%,累积采油506.6497×104t,采出程度51.44%;水井总井24口,开井22口,日注水量4421m3/d,月注采比1.56,累积注水2744.1791×104m3,累积注采比0.87,地层压力18.9MPa,总压降9.3MPa。

三、断块目前存在问题

1.井况问题多,储量失控严重,井网适应性差

由于历史上作业频繁、套管腐蚀严重、结垢等原因,导致断块油水井井况逐年变差。总计梁11断块油井总井99口,停产井67口,可再利用井32口,占总油井的37.8%。水井总井50口,停产井27口,可再利用井11口,占总水井的25%。共计失控地质储量136.2×104t,损失水驱储量[2]185×104t 。

2.剩余油分布零散,受储层非均质影响,平面、层间矛盾突出

2.1平面剩余油分布零散,认识、挖潜难度大

断块目前采出程度51.70%,综合含水97.7%,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94.3%,整体动用程度较高。由于强注强采,注水井排不断内迁,目前已接近屋脊一线,断块平面上水淹严重,剩余油[2]再认识难度大。

2.2油水井大段合采、合注,层间动用不均衡

由于油水井大段合采、合注及层间非均质性影响,层间采出程度差异较大,动用程度高的层采出程度高达55.7%,动用程度较差的层采出程度仅有11.5%。

2.2.1动态监测资料显示层间动用不均衡

2010年以来断块共进行剩余油饱和度测井14井次,结果分析认为剩余油主要还是分布于局部的构造高部位,且存在于历史上参与合采的非主力层,如沙二711、732、744、825等层系。

2.2.2吸水剖面资料显示层间动用不均衡

从断块腰部水井梁11-41吸水剖面测试资料纵向上看,吸水性强的小层主要为沙二72、731、 741、 821等层,平均吸水强度一般在2.2%/m以上;而吸水差的层主要集中在沙二711、712、732、 742、 81、 823等层,平均吸水强度一般在1%/m以内。由于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造成非主力层注采两难,水井吸水差,油井低产低能。

3.水井欠注,层段合格率低,制约有效注水

沙二7-8层系水井酸化初期效果较好,试挤后压力下降明显,开作初期均能完成配注要求。由于史南常压系统目前水质不达标,且沿程二次污染严重,致使梁11注水质一直较差,悬浮颗粒、含油量指标均较高,导致酸化有效期较短,欠注井反复出现。梁11单元注水层段合格率仅38.1%,其中分注井35.0%,单注井48.6%。

四、注采潜力分析

1.平面上剩余油潜力

1.1报废井区及局部注采不完善区失控潜力

在开发过程中,水井井排不断内迁(目前已到了顶部一线),使得腰部及腰部以下大部分井点成为中低含水期过路井,尽管目前水淹程度很高(大部分井含水95%以上),但是受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影响及早期电泵强采影响,水线推进不均匀,部分井区动态注采完善程度差,易形成较为分散平面剩余油潜力。

1.2断层边角处及岩性复杂区域仍有一定潜力

剩余油的分布与非均质性密切相关,通过分析认为断层边角处及岩性复杂区域仍有一定潜力。

2.纵向剩余油潜力

2.1纵向水淹严重,但大段合采、合注,层间动用程度差异较大

断块由于强注强采,注水井排不断内迁,目前已接近屋脊一线,腰部受强水洗油,水驱效率较高,由于受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的差异,水驱不均衡,导致局部剩余油相对富集。

2.2非主力油层注采井网完善程度较低,有较大挖掘潜力

非主力油层[3]主要是指沙二7、沙二8砂层组的部分小层及沙二10等层,由于其注采井网完善程度差,加上储层物性差、水井吸水性差,层间能量供应不合理,与主力小层相比,采出程度较低。

五、实例分析

梁11-更251井生产沙二10,44*3*2,日油0.3吨,含水94.8%。对应水井梁11-25于2012.3增注后该井动液面一直处于回升状态,达260米。纵向上仅发育沙二823和沙二10两个砂体,历史上合采末期(2001.6)高含水。邻井一直未动用沙二823层,分析认为仍具有一定潜力,改全井下80方电泵生产后初日增油9.3吨。

实施水井:梁11-22井2月检管增注,开作后日注190方。该井组对应3口油井2口停产,梁11-斜114井于3月开始见效,液量由218方上升到255方,动液面由984米回升到769米,日产油由4.7吨上升到5.2吨,累增油245吨。

六、认识及结论

1.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藏面临着动用程度高、水淹严重、剩余油零散分布、井况问题、水井欠注、层段合格率低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断块开发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断块无论从平面上还是纵向油层的水淹状况仍不平衡,但仍存在部分非主力层和井区采出程度较低,水淹相对较轻,剩余油相对富集。

3.部分井区因井况造成的注采井网完善程度较低,这些井区将成为断块下步挖潜的重点。

4.断块通过治理欠注井提高有效注水,提高水驱储量的控制与动用,降低了自然递减,进一步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继成,梁文福,等.喇嘛甸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形势分析[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29(3):23-25.

[2]文光耀,孙东升等.高一特高含水单元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技术对策[J].小型油气藏,2001,6(4)35-37.

[3]郭志华,刘志萍,陶国华等河68断块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方法与实践[J],同位素,2002,15(增):20-28.

作者简介:赵艳,女,08年毕业于长江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现从事油藏开发工作。

上一篇:油气管道防腐技术应用 下一篇:汽提蒸汽量对石蜡中溶剂含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