瞩望德化 第15期

时间:2022-07-25 05:38:17

德化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建县,东邻永泰、仙游县,南接永春县,西连大田县,北毗尤溪县。全县面积2232平方公里,人口31.2万,辖18个乡镇、202个行政村(社区)。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县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传统工艺优势,持续创新、创业、创造,走出了一条以民营为主、陶瓷业高度外向、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路子。自1996年以来连续多年被评为“福建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各县(市)第14位,41个山区县(市)第6位。先后荣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陶瓷之乡”、“中国小水电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等称号。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84.3亿元,比2007年增长(下同)12.1%;财政总收入7.8518亿元,比增1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0902亿元,比增20%。德化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山县大城关。素有“闽中屋脊”之称的福建第二大山脉戴云山主峰(海拔1856米)横亘境内,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258座,1500米以上的山峰9座,75%以上的村驻地在海拔600米以上,是典型的山区县。20世纪90年代,德化县开始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相对集中全县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先发展城关,城关建成区由1978年的不足1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978年的1.03万人发展到现在的17.77万人,城区集中了全县69.2%的劳动力、67%的经济总量、67.6%的税收和72.77%的中小学生,城市化水平达57%。

2、陶瓷大市场。德化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陶瓷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德化窑是“民窑”的代表,德化陶瓷曾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产品漂洋过海,扬名海内外。改革开放后,德化县把陶瓷业作为支柱产业优先发展,现有陶瓷企业1125家,从业人员8万多人。已在全国各地建立“中国瓷都・德化陶瓷营销(展示)厅”37家、陶瓷经销网点2万多个,产品远销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省十大重点出口县(市)之一,西洋工艺瓷出口量居全国首位。

3、工业大发展。2008年,德化县三次产业的比重为8.7:58.2:33.1。全县工业产值110.68亿元,比增14.2%。其中陶瓷产值68.9582亿元,比增18%,占工业总产值的62.3%,纳税2.40亿元,占税收总量的33.5%;矿业产值15.15亿元,比增46.6%,占工业总产值的13.69%,纳税1.32亿元,占税收总量的18.37%;全县年发电量达7.48亿千瓦时,纳税0.63亿元,占税收总量的8.78%。

4、经济大循环。积极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独具德化特色的“1+3+1”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前l指经济社会生态循环,3指产业间、产业内、企业内部循环,后1指社会废旧资源处置再生利用和绿色消费),成为福建省首个县域循环经济试点县,陶瓷、矿产、水电、林业、旅游业呈现出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大力发展林业,增强了水源涵养能力,每年向闽江、晋江下游提供优质水源25亿立方米。丰富的水源促进了水电业蓬勃发展,目前水电装机容量达28.38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近11亿千瓦时,居福建省前列。水电业的发展为陶瓷业、矿产业提供了低价、优质、清洁的能源,增强了陶瓷业、矿产业的竞争力。陶瓷企业实力增强后,着力自主创新,改造陶瓷窑炉,调整能源结构,全县陶瓷企业近90%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10%使用液化石油气、柴油,结束了“以柴烧瓷”历史,解决了“林瓷之争”,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另外,优越的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促进了陶瓷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5、环境大宜居。德化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潮湿多雾,年均气温19.5摄氏度。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其中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000多种,珍稀濒危或特有植物物种115种,是我国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全县已建立113个自然保护小区(点),生态公益林106万亩,林木蓄积量124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7.3%,高出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接近国家一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拥有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石牛山国家地质公园、岱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先后被评为全省、全国绿化模范县。在全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位居全国第29位、全省第1位,是福建省最佳人居地。

6、社会大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生改善,推动和谐共建,社会安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国唯一一所县办大学陶瓷职业技术学院顺利创办,连续6次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县”、“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文化先进县”、“福建省优秀旅游县”、“福建省首批平安县”等称号。全县上下风正气顺、人和业兴,奋发进取、和谐稳定的氛围日益浓厚。

上一篇:把善的一面展示给他人 下一篇:观音山国际商务营运中心建设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