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警政思想研究综述

时间:2022-07-25 04:45:09

近代警政思想研究综述

(河南警察学院 法律系,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近代警政建设的研究进入多元化阶段,对近代警政建设的认识逐渐深化,文章以近代警政的思想研究作为切入点,分析自清末以来近代警政思想方面的发展、演变过程,通过梳理在不同时期的警政思想的内容介绍学术界对近代警政思想的探索情况,以期为现今警政建设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近代;警政思想;研究述评

据不完全统计,自90年代以来,有关近代警政思想层面的研究成果有百余篇(中国知网综合统计结果),现就中国知网的篇目为基本资料,对近二十年来近代警政思想的研究观点予以综述,希望能对学界有所裨益。

一、清末民初的警政思想

近代意义上的警察制度在中国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国人对警察制度的最初认识是从租界开始的。如清光绪年间的葛元熙在《沪游杂记》中部分介绍了上海租界内的西方警察制度,认为其“与捕快无异”,没有注意到它与捕快在功能上的差异以及它在国家近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到了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对于西方警察制度的认识有所改变,早期改良派的出现是产生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早期改良派在引进西方警察制度的作用,许多学者予以肯定,如吴沙《论郑观应的警政思想》,冷光伟《郑观应警政思想述评》分析了郑观应警政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列举了郑观应设立西式警察制度的一些观点如创建警察队伍的具体举措,规范警察队伍管理。认为其警政思想是维新派警政理论的直接来源之一,为清末建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梁翠,王智新《我国近代警察制度创建的呼唤之声——论我国改良思想家的警政理论》与上述文章观点类此。早期改良派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对警察职责的认识不够全面,其警政思想有着一定局限性,有托古改制之嫌。

1894年,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发展成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中, 中国近代警政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在实践层面开始探索创建近代警察制度。学者对这一时期的警政思想的研究以康有为为重点。迟永恒,庞虎《康有为警政思想探析》认为英、日等国警察制度对康有为的警政思想影响较大,康有为比较分析了英、日警察制度,从宏观制度层面提出建设警察制度的步骤。评价康有为的警政思想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近代警察的近代化进程,对于以后的建警方略有借鉴意义,同时也指出康有为在警政方面的认识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还不够全面和深入。袁小红《戊戌维新运动中的警政思想初探》中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1900年,北京城迎来惊天动地的庚子事变,庚子之变使得舆论界压抑已久的建立近代警政的呼声重新高涨,对引进西方警察制度的热情再次迸发,这个时期社会各个层次对警政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从封疆大吏到中下层知识分子,都把建立近代警政的地位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从而营造出了强烈的社会舆论氛围。因而,这个时期对西方警察的理论、制度的探索数以累计,成果迭出。学者对近代警政思想的研究也多集中在这一阶段。鄢定友,郝骥《黄遵宪警政改革思想的历史学分析》,从历史学的角度论述了黄遵宪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改革家、教育家立足晚清的治安现状,汲取早期改良派的警政思想,结合自己十多年海外生活的阅历,在研究、比较日本与近代警政制度的基础上,于维新运动期间系统地勾画出其警政建设的理论框架,并通过成立湖南保卫局来践行自己的警政构想,为清末民初警政制度的近代化起了推动性作用。邱华东,史群《张謇的警政思想及其实践》一文认为张謇积极在地方探索建立近代警政,在清朝末年政治腐败、治安混乱的“大环境”之下,创造了南通安定的环境,对打造近代南通城,起了关键作用。除此之外,马英典《陈宝箴与近代警察制度》中提出陈宝箴在促进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建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901年7月,清廷决心创办警政,开始着手建立中央警察机构以及推进地方警政建设。在警政试点的过程中,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是较早创办和有成效者。柳卫民《略述袁世凯的警察教育思想》认为,袁世凯在警察教育方面非常重视,其利用西方警察的模式取代旧式的捕头,举办警务学堂,在推动中国近代警察教育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其警政思想,能够为现今的警政建设提供历史经验教训。至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在时任总统袁世凯的直接推动下,近代警政建设稳步推进,地方的警政的组织体系逐渐正规化,职能更趋专业化,对此刘锦涛《袁世凯警政思想初探》一文给予了充分肯定。笔者认为,袁世凯在近代史上虽然劣迹斑斑,但其在创办地方警政之时确实办了不少实事。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警政思想

这一时期的警政思想与清末和北洋政府时期相比出现了一些变化,如更加重视警察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更加注重与本国实际的结合。对这一阶段的警政思想贡献较多的是与李士珍。如刘锦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警政思想述评》一文认为基于推行地方自治,巩固基层统治和“剿共”之需要,提出了“警察是推动一切行政的原动力”、“是民众的导师”以及“警察为保甲之重心”的警政思想。评价其对中国近代警政的演进无疑起了积极作用。柳卫民《警察教育思想述论》提出警察教育思想始终与当时政治环境、特别是警政息息相关,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效应,具有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基于推行地方自治,巩固基层统治和“剿共”之需要,极为重视警政,对中国近代警政的演进无疑起了积极作用,但最终其实践既未能达其消灭“匪患”的目的,也未能实现增进民众福利,推动地方自治的愿望。

柳卫民《李士珍警察教育思想述论》分析了李士珍的警察教育思想,认为其一生主要致力于警察教育,并长期主持最高警察教育机构,在警察教育过程中,大力革新,培养了一大批实用型警政人才,并在警察教育理论方面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具体的主张。研究李士珍警察教育思想,对于完整把握我国近代警察教育以及台湾地区警察教育的发展脉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孙静,刘嘉《李士珍警察教育思想述评》提出,李士珍为更好推动中国警政建设,同时也为了争夺全国最高警察控制权,其结合当时特定的政治、社会条件,提出了统一全国警察教育系统、改进警察教育等观点。并在担任中央警官学校教育长后将其理论部分地付诸了实践。认为李士珍的警察教育思想对南京政府时期的警察教育意义重大,其分层级的警察教育体系及注重警察适应现代要求的培养方案于今仍有借鉴意义。龚维秀,郝骥《李士珍警察教育思想探析》考察了李士珍警察教育思想的理论源流、警察教育思想的结构等。同时也分析了李士珍警察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和局限性。该文与上文相比,其对李士珍警察教育思想的理论源流的梳理对于理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警政思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笔者认为,李士珍提出的统一警政机构、划清警察权责、宽筹警察经费、改进警察勤务,改革警察教育、培养“革命警察”,规范警察认识、提高警察待遇等一系列警政思想,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我国现代警察行政的推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警政思想

综观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警察与警察法的发展,共十余篇相关文章:

一类阐述了、罗瑞卿等人的公安工作思想,指出的公安工作思想是在总结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经验过程而来,具有中国特色,同时指出以思想指导现今的公安工作仍具有现实意义。

研究罗瑞卿公安思想的文章较多,学者集中于对罗瑞卿公安工作思想、方法如群众观、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公安教育思想的介绍,研究成果丰富并且深刻,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类介绍了南昌起义与我党初建的警政,描述了旧警察在党的领导下参加革命的新篇章,开始了我党建警和控制警政的尝试。

另外一类则是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阶段的警察建设发展历程。分析了从1927年公安机构的建立一直到现今警察制度的完善等不同的建设思路和警察建设状况,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从收集的资料来看,对于这一时期警政建设的论文并不如前两部分那么充分,一部分原因在于资料收集尚不充分;另一方面可能因为这一时期的专著较多,如韩延龙、苏亦工主编的《中国近代警察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史稿编写组编写的《中国人民公安史稿》、陈鸿彝主编的《中国治安史》、万川、孟庆超等作者在中国近现代警察制度方面贡献较大,使得这一时期的文章较少,这可以作为未来警察和警察制度研究的一个领域,有待于以后研究的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锦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警政思想述评[J].福建论坛(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2] 隋从容.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公安工作中的运用[J].思想研究,2007年第6期.

[3] 刘振华.南昌起义与我党初建的警政[J].人民公安,2001年第16期.

[4] 郑中午.中国警史源流试探(四)[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1998年第6期.

作者简介:党敏(1981- ),女,汉族,河南商水人,法学硕士,河南警察学院法律系,讲师,研究方向:法律社会学。

上一篇:国五条的剖析 下一篇:封建刑法思想儒家化视角下重刑主义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