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7-25 04:29:09

试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防范措施

事业单位,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它的会计核算方式与企业以及行政机关有着相当的不同。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事业单位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及职能部门,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诸如服务、贸易等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虽然国家已经建立了独立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但由于这些准则和制度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如何防范和处理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中存在的风险和漏洞,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些问题以及防范和解决措施。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

众所周知,一个单位的管理制度就是这个单位的行为准则,一个单位只有建立起一套严谨有效的管理制度,才能使整个单位的每一个员工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在这一套制度当中,财务管理制度则是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单位的业务活动离不开财务,而一切财务活动的行为准则就是财务管理制度。一些事业单位由于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严谨,导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小到现金缺金短两,账务处理不符合准则规定。大到挪用公款,弄虚作假,篡改账目等。给单位乃至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应该从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及监控做起,避免出现钻制度空子的现象。

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中,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根据各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应于本单位财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就其基本制度而言,应包括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预决算管理制度等。根据业务不同还可制定如会议费管理办法、差旅费管理办法、医疗报销规定等规章制度。同时制定相关财务报销流程。在制定制度时切忌形式主义,只做表面文章,而应将规定或标准数字化、具体化。如会议费管理制度可具体到某一城市的某几家承办会议单位,以及这些承办单位的食宿标准等。制定完制度,下一步就是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对所有业务活动进行规范及监控。对任何不按要求或没有达到制度规定标准的经济业务以及预决算要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

二、加强预决算管理,提高预决算管理水平

部门预算是事业单位特有的内控手段之一。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既要与上级主管单位预算接轨,又与单位内部各部门业务活动相联系,且贯穿于全年财务管理始终。预算管理既要避免铺张浪费、内容不实,又要防止初期少报,后期过多追加。在年初应及早布置全年预算编制工作,向各部门说明预算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各部门的重视程度。财务部门对汇总的预算应及时对其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行核实,对于有出入的地方财务部门应与各部门一同商讨解决方法。另外,财务部门应在年中结合上半年业务活动情况以及下半年业务活动计划对年初预算做出调整,使预算能够更合理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情况。只有在预算编制、上报、批准、执行、分析、考核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才能编制出合理的,有参考价值的预算,为全年财务工作指明方向。

部门决算是对部门预算的编制以及执行情况的检验与评价。财务部门在决算中应把每项经济业务及支出与部门预算相比较,如一次会议支出可以编制会议费预决算对照表等。将预决算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对比一目了然。对于超出预算的项目要求部门负责人写出书面说明。预算与决算的出入不仅反映了各部门对预算执行标准把握的好与坏,同时也反映了预算编制水平的高与低。当然,一个单位预决算管理水平是业务部门同财务部门共同协作的结果。

部门决算又反映了一个部门的预算执行进度。部门预算执行进度的控制应根据各部门不同的业务特点区别对待,对于行政等例行支出较多的部门,预算执行进度应接近等比例增长,速度过快或过慢均是不正常的。而对于经济业务需要集中在某一阶段进行的业务部门,需站在全年的角度对其预算进行把控。年终对那些未达到或超出预算较大的部门,在来年的预算编制中应严格把关,避免类似情况出现。

最后应把部门的预算执行进度情况与月度、季度、年度考核相结合,对于那些预算执行过慢的部门应在其考核成绩中予以体现,只有将预算执行进度与部门、个人的利益相结合,才能更为有效地管理和把控预决算。

三、强化风险管理,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加强财务管理中的风险防范及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使财务管理人员具有洞察风险、防范风险的能力,尽量将遭受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这些风险的产生主要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如预决算制度、现金管理制度、银行账户管理制度不严谨等。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会直接导致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坐收、坐支、截留收入不入帐,私设“小金库”,弄虚作假、未经领导同意私自报销个人开支,不按规定管理、使用发票,致使发票受损毁、丢失等风险。现金及银行账户管理制度及流程不严谨、不完善导致出现挤占、挪用、贪污等风险。这些风险和漏洞的存在都需要单位财务部门建立起一整套严密的措施予以应对,较科学的方法是先查找各风险点,然后针对每一风险点进行前期预防、中期监控以及后期处置的三阶段应对措施。做到力争不出现问题, 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弥补,并将损失降到最低。

如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等不完善的问题,前期措施包括: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树立以德先行的思想意识,提高风险意识和反腐防控能力;制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预算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使财务部门各项工作均按照制度、办法展开;不定期认真学习单位相关制度及办法等。中期措施包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会计制度作为基本制度指导财务部日常工作;根据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对各部门预算进行制定、执行、总结。根据医疗费、会议费、差旅费等相关制度指导单位报销、统计等相关工作。后期处置措施包括:继续完善单位各项财务制度,及时发现其中的漏洞和不足;定期对阶段工作进行总结,查找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并想办法改正。对关键岗位,工作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防控,及时通过对制度的修改完善监督管理系统。

四、加强对专项资金,特别是财政拨款的管理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一般分为财政全额拨付或部分拨付,部分自筹的方式。而财政拨付的资金一般都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和领域,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尤其要重视财政拨付资金的使用和监管,让纳税人的每一分钱都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要想提高对财政拨款的管理水平,其关键仍然是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预决算制度,对财政拨款、专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定额标准和操作尺度,预算编制中的基数加增长的办法仍然存在,甚至将财政拨款、专项资金进行“切块”分配,使得这些资金在预算编制时主观性强,随意性大,对财政拨款的管理极不严肃。只有本着科学严谨以及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对财政拨款从预算的编制到执行再到向上级单位汇报,每一步骤都一丝不苟,才能确保专项资金物尽其用。

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与企业性质的不同决定了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特别是实物资产管理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固定资产。而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固定资产购置缺乏前瞻性,规避政府集中采购和违规采购现象时有发生,且人为因素过多,影响采购客观性和有效性。对固定资产的验收和登记制度不健全,财务账与实物账相脱节,手续不完备。固定资产在转让、处置、赠送等活动中没有按规定向上级单位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资产评估,甚至造成公为私用的情况,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还有就是单位内部日常核算时对已经完工且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并没有记为固定资产,同时没有计提相应折旧等。

以上种种问题需要单位建立并完善一套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其首要任务是要加强法制意识,严格遵守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相关法律规定。同时加强单位领导及每一名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改进会计核算方法,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确保账实相符,按时科学计提折旧,并将各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与阶段考评相挂钩。同时外部审计要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审计的力度,确保单位固定资产相关账目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本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

当然,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还有许多问题在文章中没有提及,但我想,只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思路,在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内控、预决算制度的基础上,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业务上提高水平,单位上下一心,一定能解决任何出现的问题,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以上是我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以及相应防范措施的一点感受和领悟,词句间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上一篇:试析乡镇卫生院财务收支管理制度的建设 下一篇:公司智力资本财务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