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227―4HF长裸眼长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时间:2022-07-25 03:32:01

盐227―4HF长裸眼长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摘要】盐227-4HF井是胜利油田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部陡坡构造带盐227井砂砾岩体较高部位部署的一口非常规长裸眼长水平井。该井钻井液技术难点主要在于二开沙河街地层较浅,易发生井壁坍塌。本文介绍了该井二开、三开钻井液技术。

【关键词】长裸眼,长水平井,泥页岩,井壁稳定,胜利油田

盐227单元位于东营北部陡坡带陈家庄凸起南侧,基底断裂坡度较陡,沉积地层厚度大,砂砾岩体发育,含油面积1.5km2,地质储量270×104t。目前盐227单元沙四4-5砂砾岩体处于探明未动用状态。为提高本单元储量动用程度,设计采用长水平段水平井进行开发。盐227-4HF井是胜利油田在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部陡坡构造带盐227井砂砾岩体较高部位长水平段水平井,为油田的一口重要的非常规开发井,目的层为沙四上纯上亚段,储层段砂砾岩体厚度较大,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该井完钻井深为4323m,垂深为3460m,最大井斜为81°,水平段长为927.69m。。

1钻井液技术难点

1.1稳定井壁、防塌技术。由于二开井眼较大,缺失沙一段,沙河街地层较浅,沙二段仅10m,沙三中以上地层长时间浸泡,易发生坍塌;三开裸眼段长2089m,其中直井段长550m,主要为硬脆性泥页岩[1-3]易出现坍塌性掉块,对井壁造成破坏。沙三下和沙四上纯上亚段泥页岩微裂缝、层理发育极易发生坍塌掉块,造成起下钻阻卡、憋泵。该井水平位移大、水平段长,长水平段钻进周期长,沙三段、沙四上上部砂泥互层易垮塌。因此防止井壁坍塌,维护井壁稳定是该井施工的关键。

1.2减阻技术。该井斜井段和水平段垂深超过3000m,水平段实钻密度与沙河街组地层压力当量密度大于0.50g/cm3,在此高压差下,钻井液易形成厚泥饼,加上裸眼段长,极易“托压”,对钻井液的性要求很高。长水平段起下钻过程中的降摩减阻技术也是该井的难点。

1.3井眼净化技术。井眼大,钻速快,钻屑多,携带岩屑的难度较大;加上井斜大,水平段长,在大斜度井段和长水平段易形成岩屑床,井眼清洁难度大。

1.4抗温、抗污染能力要求高。为提高钻井速度,减轻对特低渗储层的伤害,采用欠平衡钻进,由于液柱压力难以平衡地层压力,地层水会污染钻井液;井底温度高达138℃,要求钻井液具有良好抗温性。

1.5特低渗储层的保护技术。该区块目的层为特低渗储层,要注重油层保护[4-5],严格控制钻井液滤失量,减少滤液和固相颗粒侵入地层,防止细小孔喉发生堵塞和水锁、水敏效应,降低钻井液对储层的伤害。

2现场钻井液技术

2.1二开(201-2302m)

二开主要钻遇明化镇组、馆陶组、东营组、沙三中上部地层,其中明化镇组地层松软,易发生坍塌卡钻,东营组地层造浆严重,沙河街组缺失沙一段,地层较浅,采用聚合物防塌钻井液体系,防止井壁坍塌。其基本配方如下:

上部井浆+ (0.3%~0.7%)PAM+(0.5%~1%)铵盐+(0.5%~1%)天然高分子降失水剂+(0.5%~1%)有机胺+(1%~3%)抗高温抗盐降滤失剂+(2.5%~4%)胶乳沥青+(2.5%~5%)超细碳酸钙+(0.5%~1%)磺酸盐共聚物。

该井段钻遇的地层易发生坍塌卡钻,现场主要采取了4项钻井液技术。

2.1.1控制钻井液密度

钻遇沙三中地层后,按照每循环周(0.01~0.02)g/cm3的幅度均匀提高井浆密度:从1.08 g/cm3升至1.13、1.25、1.40g/cm3,用1.40 g/cm3的密度钻至完钻。使用固控设备,清除有害固相,控制钻井液密度自然上升。

2.1.2控制钻井液流变性、提高封堵性,保证井眼清洁

以PAM、改性铵盐等复配并保持足够浓度,控制钻井液流变性。用天然高分子降失水剂、抗高温抗盐降滤失剂、胶乳沥青、磺酸盐共聚物和不同粒径的超细碳酸钙等处理剂,提高钻井液的封堵防塌性,降低钻井液滤失量,满足二开大井眼中悬浮岩屑和清洁井眼的需要,防止沙三中以上地层由于长时间浸泡,发生经井壁坍塌。由于本井缺失沙一段,沙二段仅10m,因此进入沙河街地层1475m之前,迅速调整钻井液性能,钻井液密度保持在1.15-1.17g/cm3,粘度保持在40-55s,API滤失量控制在5ml以内。采用胶乳沥青作为主要封堵剂,并配合使用超细碳酸钙,封堵井壁。

2.1.3 pH值的调控

在钻遇CO2前,将钻井液pH值控制在8.5-9,防止岩屑细分散。钻遇CO2后,加入KOH、NaOH处理,控制pH值在9-10。

2.1.4固井前得钻井液处理措施。

下套管前,用满眼钻具通井,保证一趟通井成功,下套管顺利。

2.2 三开(2302―4391m)

2.2.1 三开直井段(2300-2850m)

该直井段地层主要为硬脆性泥页岩易出现坍塌性掉块,对后期施工造成不利因素,是全井施工的重点。采取了3个方面的钻井液技术,直井段的聚合物胶束封堵防塌钻井液体系的基本配方如下。

上部井浆+(0.5%~1%)有机胺+(1%~3%)乳化石蜡+(2.5%~4%)胶乳沥青+(0.5%~1%)流型调节剂+(2.5%~5%)超细碳酸钙 +(1%~3%)铝基聚合物+(1%~2%)磺酸盐共聚物+(2%-5%)聚合醇+(2%~4%)磺化酚醛树脂+重晶石。

2.2.2 三开斜井段(2850-3446m)

随着井斜的增大,钻具由同轴心旋转运动,向偏心井壁旋转运动变化,还由于重力的作用,钻具向下井壁整体倾斜,使得钻具与井壁的摩阻、扭矩均较大。斜井段采取了2个方面的技术,其钻井液基本配方如下。

上部井浆+(0.5%~1%)有机胺+(2%~5%)乳化石蜡+(2.5%~4%)胶乳沥青+(0.5%~1%)流型调节剂+(2.5%~3%)超细碳酸钙+(1%~1.5%)铝基聚合物+(0.5%~1.5%)磺酸盐共聚物+(2%~4%)磺化酚醛树脂+(8%~12%)原油+重晶石(根据需要)。

2.2.2.1减阻、防卡技术

在工程方面,要减少扭方位的次数,使其形成一个平滑的井眼,避免狗腿的形成。通过固控设备和絮凝包被抑制剂,清除无用固相,调整控制钻井液的流变性,在二开的原浆基础上补充了大量的护胶剂,充分保证泥浆的稳定性,降低失水,严格控制高温高压滤失量,改善了泥饼质量。在造斜点前200m,加入乳化剂、原油和固体剂,进入斜井段后,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每10°~15°定期混入原油,提高钻井液性能,井斜在30°以内,原油含量控制在6-8%,30-60°之间,控制在8-12%,60°以后,原油含量不低于12%。使得钻井液在井壁形成薄韧、性良好的泥饼,为顺利造斜创造条件,保证定向钻进过程中较低的摩阻和复合钻进过程中较小的扭矩。搞好短起下,可根据情况适当封井,封井浆在使用原浆的基础上提高到80s,保证动力钻具能顺利下入。

2.2.2.2防塌、井眼净化技术

由于该井的斜井段为沙三下和沙四上上部地层,泥页岩微裂缝、层理发育极易发生坍塌掉块,造成起下钻阻卡、憋泵,因此控制井壁稳定,防止井壁坍塌是本井段施工成功的关键之一。斜井段定向钻进期间,在加足用乳化石蜡、超细碳酸钙、铝基聚合物、胶乳沥青、有机胺等抑制、防塌材料,强化泥饼质量,使体系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封堵能力,进一步降低失水。控制钻井液粘度在50-60s,密度:1.20-1.25g/cm3,API.FL≤3.0mL,HTHP.FL≤10mL,切力:5-10/10-20 Pa,pH:8-8.5。使得钻井液在斜井段具有优良的流变性和合理的环空流型,清洁井眼,起下钻正常,未发生岩屑床形成。

2.2.3 三开水平段(3446-4323m)

该井段为目的层,位于沙四上纯上亚段,水平位移长达927.69m,使用聚合物胶束封堵防塌混油钻井液,其基本配方如下。

上部井浆+(0.5%~1%)有机胺+(2%~4%) 乳化石蜡+(2.5%~5%)胶乳沥青+(0.5%~1%)流型调节剂+(2.5%~5%)超细碳酸钙+(1%~1.5%)铝基聚合物+(0.5%~1.5%)磺酸盐共聚物+(2%~4%)磺化酚醛树脂+(1%-2%)固体剂+(8%~12%)原油+重晶石(根据需要)。

2.2.3.1稳定井壁、井眼清洁技术。随着水平井水平段延长,钻屑由沿直井的轴向下滑动改为沿斜井的径向下滑动,使得钻屑向下井壁沉积,钻屑在下井壁形成岩屑床,岩屑床越厚,与钻柱的接触面积越大,从而造成一些复杂事故的发生。井眼清洁问题摆在首位。首先通过固控设备和絮凝包被抑制剂,清除无用固相。合理控制钻井液的流变性能,既要保证携岩能力,又要防止钻屑粘附井壁。主要调整钻井液的K值、Φ3、读数,使得K值控制在0.5-0.8,Φ3、Φ6不能太低,初切大于2。同时,制定合理排量。尽量保证钻井液的环空返速,定期搞短起下,破坏岩屑床。增加旋转钻进时间,减少滑动钻进时间。同时,本井为大位移水平井,长水平段钻进周期长,砂砾岩钻时较慢,沙三段、沙四上上部砂泥互层易垮塌,钻井液性能调整以维护为主,以胶液的形式定期补充抗高温降滤失剂、抑制剂、封堵防塌剂,避免大幅度改变钻井液性能导致上部泥页岩地层垮塌,保证井壁稳定,防止发生井下复杂与事故。

2.2.3.2减阻防摩损技术。本井水平位移大、水平段长,钻进过程中,施工摩阻升高、扭矩增大、脱压严重,因此要及时了解摩阻和扭矩等数据的变化情况,钻井液中原油有效含量不低于12%,钻进后期加入适量的乳化剂使原油的效果达到最佳,保证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性能,泥饼摩擦系数不大于0.03。该地层磨损钻头、钻具严重,必须加强固控设备使用率,定向后振动筛使用180目筛布并适当开启离心机,严格控制钻井液的含砂量以及劣质固相。钻进后期加入1-2%固体剂降低摩阻和扭矩。根据井下情况及时进行短程起下钻,以破坏岩屑床,清除井内岩屑,降低井眼中的岩屑浓度。

2.2.3.3抗盐抗温技术。井底温度高,储层温度达138℃,地温梯度3.49℃/100m,控制井浆中膨润土含量,防止钻井液高温变性,定期以胶液的形式补充抗高温降滤失剂SMP、抑制剂、封堵防塌剂等处理剂,控制API.FL≤3.0mL,HTHP.FL≤10mL,避免大幅度改变钻井液性能导致上部泥页岩地层垮塌,保证井壁稳定。

2.2.3.4特低渗地层油层保护技术。该井目的层在沙四上纯上亚段,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要主要油层保护。在进入储层前200m,加入不同粒径的超细碳酸钙、乳化石蜡和胶乳沥青等,在近形成屏蔽暂堵带,以有机胺、胺基聚醇和铝基聚合物等处理剂确保滤液油足够的抑制性,严格控制滤失量

3认识

3.1井深超过4000m以上,井底稳定接近或超过140℃时,需要防止钻井液高温增稠或减稠,注意钻井液流变性能的变化,及时调整到合适的范围。使得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流变性能和携带岩屑能力。

3.2钻遇长段泥页岩地层,要根据地质预测和井下实际情况,慢慢提高密度,达到支撑井壁的硬性标准。及时调整钻井液的性能,增强钻井液抑制性和封堵性,降低钻井液的活度,严格控制滤失量,减少滤液侵入泥页岩地层。

3.3钻遇水平位移大,水平段长的地层,及时了解摩阻和扭矩等数据的变化情况,保证钻井液具有良好的性能。同时井眼清洁问题要摆在首位,合理控制钻井液的流变性能,既要保证携岩能力,又要防止钻屑粘附井壁。

3.4钻遇低渗、特低渗地层,要主要油层保护,严格格控制滤失量,含砂量,最大程度上减少滤液和固相颗粒侵入地层,防止细小孔喉发生堵塞和水锁、水敏效应,最大限度降低钻井液对储层的伤害。

参考文献:

[1]石秉忠,夏柏如,林永学,徐江.硬脆性泥页岩水化裂缝发展的CT成像与机理[J].石油学报,2012:33(1),137-142.

[2]马丽,倪文学,丁丰虎.胜北构造硬脆性泥页岩裂隙特征及防塌机理[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 1999:14(1),26-29.

[3]姚新珠,于兴东等.泥页岩井壁失稳原因及对策分析[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1: 18(3),38-41.

上一篇:校企合作对双师队伍建设的促进作用研究 下一篇:用S7―200 PLC实现一个按键控制多台电动机的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