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手工制作课教学初探

时间:2022-07-25 02:44:28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手工制作课教学初探

摘 要: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手工制作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从注重情景设置、生活引入、教法创新三方面入手,利用课堂实例展开阐述,提出了新时代下手工制作课要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的发展特点,丰富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手工制作课;生活化;创造性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手工制作课被注入了更多的内容和教学期望,它实施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让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动手,制作出一幅幅贴近生活的小作品,提高学生的生活热情,促进学生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注重情景设置,丰富学生的体验能力

小学生手工制作课不仅需要教师耐心和细心地引导,同时需要独具匠心的情景设置。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枯燥的输入式教学吸引不了他们的无意注意力。教师可以创造性地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改动和变更,整合课内课外的教学资源,形成一堂妙趣横生的美术手工制作课。学生在情景设置中更加容易投入,激发自身的手工实践能力,丰富手工制作课的体验能力。比如,湘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中《旋转卡》一课的开展,学生围绕旋转卡的主题展开一系列的制作活动,巧妙地将画画、制作、游玩集中在一起。

二、注重生活引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课标下的小学制作课从之前单纯的手工能力的训练提升到全面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台阶上,现今小学制作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而且要让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延伸教学效应,深化学习意义。纸材、泥材等教学材料是以往单一的教学手工制作课工具,现代的小学手工制作课需要突破这一单一的模式,加入更多的生活元素,强化制作课的实用性。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关注,热爱生活、创造生活。比如《留住秋天》这一制作课中,首先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秋天是什么样的,秋天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示,最后集中以拼贴收集的叶子图作为秋天的代表作。事先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叶子,然后准备好相关制作工具,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开动脑子,多动手,制作他们心目中各式各样的“秋天”。

三、注重教法创新,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以前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采用传统手工课的示范操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的创造。新课标的教学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意义,丰富了教学的初衷,教师在尝试新教学模式时,要多以学生的感受、周围环境的观察、制作的体验、课堂的表现为重点,注重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避免“死板、单一”的教学模式。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资源,适当丰富学生的课堂视觉,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当中,开拓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多问多学,创造互动性强、生动有趣的手工课堂。优秀的教学课堂能够将折、画、剪、说、讲、玩集于一体,无形中渗透到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动手、思维能力。如,多媒体版的《卡通大亮相》《追风快车》都是小学生生活中熟悉亲切的物体,可以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给予视觉享受和冲击,然后再一步步以讨论、交流、提问、制作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教学不能只是注重“教”这样的刻板效应,应当更加开放化地注重师生之间的愉快交流、学生与学生的探讨,给学生自主发展提供一个教学空间。因此,每个手工制作课老师都要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念,遵循教学规律,更好地掌握每堂课的技巧和方式,创造学生喜爱的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刘益众.手工制作与智力开发之初探[J].怀化学院学报,2010(6).

[2]姚仿.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手工制作课教学初探[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10).

[3]陈钧.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快乐阅读:经典教学,2011(1).

(作者单位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第一小学)

上一篇:浅谈中职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下一篇:探究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学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