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的“游”字

时间:2022-07-25 01:46:15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的一个写作特点就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使我们如见其人。这样的描写在文中比较分散,多次研读文章后,觉得应落实“抓重点词句,悟文章中心”的理念,并发现这个“游”字巧妙地统帅着全文。从观水中游动的金鱼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一个“游”字恰恰是对这位青年勤奋专注,执著追求的诠释。笔者紧紧围绕“游”字展开教学,按照“读―品---写”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逐步理解鱼游到了纸上的内涵。

一、初读文本,鱼游在水里

(1)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鱼本该在水里游,怎么游到了纸上)

(2)自由读课文2―4自然段,思考:“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青年,这位青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预设1:这位青年“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预设2:“举止特别”)

(3)理解“举止特别”。运用解释说明方法理解。

(4)从哪可以看出他“举止特别”呢?(预设:“老是”“呆呆地”“静静地”)

(5)文中写他“呆呆地”“静静地”看着缸里的金鱼,那是一种什么境界?(预设:他看鱼入神着迷,忘了周围的一切,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6)有感情读这一部分。

(7)探讨表达方式。(动作.神态)

二、阅读品味,鱼游到了纸上

现在我们也算认识了这位举止“特别”的青年,他还特别在什么地方呢?请同学们默读5---8自然段,圈划出其中一个句子。

全班交流,分享阅读成果:

预设一: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

学生交流这句话。

理解“唯一”,运用造句的方法理解。

1.对围观人的反应,课文为什么着重写了一个女孩惊叫出来的一句话呢

预设一:“呦,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啦!”这句话中“游”字用得特别好,告诉我们这位青年画的金鱼栩栩如生。

(1)学生互相交流这个问题。

(2)重点指导朗读这句话。(要读出围观者的惊讶之情)

(3)想想:你要在现场会怎么说?

回归课题:我们听到了小女孩的惊叫“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了啦!”,这个“游”字不正是对这位青年画的金鱼的赞叹吗?

2.女孩究竟为什么赞叹,看课文,老师引读7自然段

3.谁弄懂了“一丝不苟”中“苟”的意思?运用查字典“难字突破法”理解“一丝不苟”

4.你是怎样理解:“他画鱼的时候,好像和游鱼‘融为一体’了。”这句话的

预设一:指融合在一起了,也就是前文说到的“忘我境界”。

预设二:他眼中所见,心中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一起,才把鱼画活了。

小结:透过“游”字我们看到青年看鱼达到了“忘我”境界,画金鱼和游鱼“融为一体”。穿过“游”字,我们认识了画技达到把金鱼游到了纸上的青年。

三、研读文本,鱼游到了心里

(1)当“我”把那个女孩说的话告诉他时,他为什么认为――“先游到了我的心里”,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2)鱼“游到心里”和“游到纸上”有什么关系?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吗?

预设:作者对年轻人的认识由(举止特别――画技高超――骄傲――令人佩服)的情感变化来交流。

从这位青年由心中有鱼到纸上“游”鱼的学画过程,他有什么样的好品质让我们敬佩,请同学们以“我敬佩他――我敬佩他――我敬佩他――”的句式写几句话,表达作者对这位聋哑青年的敬佩之情?(生写作)

总结:正因为鱼“先游到心里”,所以会“游到纸上”,这必然结果源于这位聋哑青年长期认真观察,对金鱼非常熟悉,抓住了金鱼的特点,在头脑中形成了准确生动的形象和坚持不懈地刻苦训练。由画鱼而探观鱼,由结果而究原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鱼游到纸上”与“鱼游到心里”二者之间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感谢作者留心观察、注意积累材料,才能生动记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上一篇:爱与后进生同行 下一篇:浅谈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