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规制

时间:2022-07-24 11:58:21

针对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规制

【摘 要】文章由知识产权滥用的现象引发思考,引出知识产权领域中反垄断的问题。而后剖析了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之间的关系,接着阐释了限制知识产权垄断性的必要性,最后指出了反垄断规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知识产权;反垄断;竞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大,跨国公司凭借其专利和标准两大利器,正不断地扩大着自己的全球市场份额。同时,跨国公司也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的武器,通过有计划地实施专利战略,对我国高新技术领域形成垄断之势。具体说来,他们企图利用各种知识产权的许可来排挤商业竞争对手,企图利用专利权、商标权把中国知识产品挤出国际市场,企图利用知识产权垄断市场。

一、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关系

1、知识产权的垄断与反垄断

知识产权,从法律角度看,是一项民事权利;从经济角度看,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和资源;从市场角度看,是一种强有力的竞争手段。本来,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合法的垄断,是鼓励创新、促进知识生产的重要法律机制,一般是作为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而存在的。但是,具有独占性质的知识产权往往会使得其拥有者在某一特定市场上形成垄断或支配地位,限制了该市场的竞争,尤其是,在某些情况下,拥有知识产权的人可能会滥用其依法获得的独占权,通过不正当行使知识产权的方式,来限制和排挤竞争,对反垄断法所保护的自由公平竞争造成了破坏,从而构成对反垄断法的违反。这种滥用知识产权的做法,必然要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

2、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之间的关系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可以说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冲突。具体说来,在与竞争的联系和促进、推动创新并最终促进经济的发展上,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具有统一的目的与功能。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方面。知识产权无论是通过鼓励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在总体上增加消费者福利,还是通过对具体市场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制止和制裁来使消费者免遭交易中的损害,都可达到保护消费者的目的。而反垄断法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时期,也不论是更加突出公平还是更加突出效率,在保护消费者利益、增进消费福利方面则是完全一致的。

但是,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之间确实可能存在矛盾和冲突的一面。笼统地说,知识产权在本质上是完全的或有一定限制的垄断的创造物,相反,竞争政策都是关于自由的,是反垄断的。无论是从知识产权的垄断性质来看,还是从其可能被运用于实施非法限制竞争行为的具体情况来看,反垄断法的要求与知识产权都可能发生冲突。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必然使我国的企业被更多地推向市场,它们可能会对在国内市场上的其他企业(包括跨国企业)的垄断行为感到束手无策,而它们在国外市场上的行为却还要处处受到严格的反垄断法制约的问题。由此看来,知识产权在其保护上与反垄断立法存在冲突;但是在对其适度的限制问题上,知识产权与反垄断立法则存在协调的可能。

二、对知识产权进行反垄断规制的必要性

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主要基石之一,也是维护国家利益的战略性武器。因此,我国应当加强知识产权立法,但这种立法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保护知识产权的“私人垄断”,而应当考虑从“反垄断”的角度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且,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航空航天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应当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战略对于维护国家经济、科技优势及增强国家竞争实力的重要性。它已不再是传统法律意义上的民事私权,已成为获得国家及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成为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在保护知识产权的拥有者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的同时,应当对这种保护设置边界,尤其是当一个企业凭借这种垄断地位不合理地限制竞争,产生很大危害性时,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发达国家的知识发展战略中,其国家利益、企业利益是第一位的,发展中国家只是处于扩大其知识消费市场的从属地位,是维持发达国家扩大其知识生产利润的加速器。由于信息不守恒定律地位的作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利用遵从与物质和能量完全不同的特殊规律和市场规则。知识产权的垄断已经给市场经济带来了危害。

2000年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指出:“经济全球化不应仅仅是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更应注重科技知识的普及化。应根据新的形势,对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国际规则作出适当的调整。在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按照市场规律,使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保护期限和保护方式,有利于科技知识的扩散和传播,有利于各国共享科技进步带来的利益。”

最高人民法院对于知识产权领域国际斗争的本质,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负责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民事审判第三庭指出:“在知识产权审判中,既要做到符合WTO规则的要求,同时又不能脱离我国的实际,既要有效地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要充分考虑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要站在维护国家和经济安全,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与国际知识产权制度的衔接问题”,“在当前国际科技竞争、经济竞争激烈和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形势下,要密切注意知识产权领域里的国际斗争。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企图垄断并不断扩大其科技和经济方面的利益,使发展中国家永远处于弱势地位。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三、针对知识产权反垄断规制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确立反垄断法德合理原则

反垄断法的意义在于塑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结构,使竞争主体可以展开公平竞争,从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也就是保护本国的商业利益,这时反垄断法又会支持知识产品的独占性。总之,反垄断法背后的标准就是经济发展需要,从国内市场来说,是消费者利益和公共利益,在世界范围内,就是在和平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因此,面对形形的竞争行为,世界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基本都确立了“合理原则”。根据合理原则,反垄断法并不是禁止所有的经济联合,禁止的只是那些能够产生或者加强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合并。因此,将合理原则作为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可以使反垄断法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经济情况,避免机械的执法可能对正常经济活动造成的消极影响。

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规范中,“合理原则”也同样适用。因此,有几个基本的原则不容忽视:首先,不能认为是知识产权导致了市场支配地位;垄断源于竞争制度而非知识产权制度。社会的进步和创新是知识产权的本意,所以,并非知识产权的每一种制度都要适用反垄断法。其次,竞争政策应承认知识产权法体系下认可的权利;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护技术创新者的热情。最后,尽管存在一些限制竞争的协议,但如果这种协议比没有协议更能促进竞争,则它也是可以容忍的;在没有许可协议的情况下,很可能因为没有任何规定而导致效率的混乱,而且没有许可协议这种推广方式,技术成果的社会化也就成为空谈了。

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与政府并存的市场监管体系

将限制知识产权“垄断性”的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由政府担负起指导实施的主导作用,甚至直接出面行使法律赋予政府的权利,运用知识产权和贸易规则保护本国企业的利益,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要务之一。美国政府在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的主导作用有目共睹,并且不断建构保护本国利益的法律基础,长期积累运用知识产权取得战略优势的经验和能力,以势压人,以强凌弱,极为霸道。

行业组织是现代商品经济中新兴的市场主体,既独立于政府而存在,也区别于一般的市场主体。它具有部分公法人的职能,是公共管理社会化的产物。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产业化的程度日益加深,行业自治组织将摆脱市场与政府的“经济人”与“功利者”的角色,形成对发展肩负使命的“社会人”,并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行业协会能够在第一时间里积极向相关部门反馈中小企业融资、行政性收费过多等问题,推动政府出台更多利好政策帮助企业在经济形势复杂的背景下渡过难关,这也让许多业内人士亲切称呼其为企业的“代言人”。除了在国内市场上的重要作用,在国际经济社会舞台上,行业协会作为“第三部门”,同样被视为市场经济的剂、协调器和保险阀。2002年6月28日,欧盟决定对中国打火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温州地区拥有打火机生产企业近1000家。欧盟的反倾销立案后,温州“烟具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筹措奖金,聘请国际律师积极应对反倾销诉讼。经过长达13个月的努力,2003年7月,终于盼来了结果,温州烟具行业协会取得了中国加入WTO后应对欧盟反倾销诉讼的首次胜利,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反倾销胜诉第一例。而取得这场胜利的最核心角色便是温州“烟具行业协会”。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协会是政府以外的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扮演着处理贸易纠纷、规范行业管理等重要角色。

总之,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法律问题不仅是西方反垄断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也是近年来我国反垄断法乃至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在知识产权领域比较成功地解决其反垄断问题,在不同利益与价值之间作出取舍或协调,制定出既体现国际潮流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反垄断法,并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的相关立法,关乎着我国未来发展的前途与方向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先林.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M].法律出版社,2001.

[2]王晓晔.竞争法研究[M].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3]王先林.在华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滥用的反垄断法分析[J].知识产权,2005(3).

[4]胡文明.入世后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问题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2003(6).

[5]王晓晔.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反垄断规制[J].法学,2004(4).

上一篇:关于小学体育课程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新时期初中体育课的教学实效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