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 IBM、微软、英特尔不务正业?

时间:2022-07-24 09:47:07

攻陷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电信终端设备厂商多年把持的手机市场,无疑是计算技术的杰作。伴随着智能化的进程,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早已是嵌入式计算的天下。如今,物联网、移动计算特别是大数据浪潮的来袭,模糊了商用计算市场与消费电子市场的边界,通用计算技术无疑将在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兴风作浪”。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产品最大的展会,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电子消费展(CES)上,众多叫不出名字的厂商展示着他们奇思妙想的新产品。

当今,这些涉及人们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产品大都是由嵌入式“提供”智能的,其中大部分产品又是以独立的硬件形态出现。因此,很难出现PC市场上微软和英特尔“独断专横”的新产品场景。

在CES 2016将近3600家参展厂商中,就体量而言,IBM、微软和英特尔无疑是鹤立鸡群。当然,这三家IT巨头绝不是为了跟这3600家厂商争夺现有市场的。毕竟IBM和除了游戏机之外的微软在嵌入式领域并没有多少优势。因此,这三家IT巨头是在跟其他参展厂商争夺未来市场的。或者说,透过这三家厂商在展会上的举动,是否可以感触到消费电子产品未来的走向?

英特尔:能否让x86无处不在

如果说英特尔在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等高端市场上的攻城略地,是从IBM等RISC厂商手里抢来的话,那么,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无疑是英特尔有意无意之间丢失的。

在1971年推出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之后仅5年,英特尔就推出了8位的MCS48系列嵌入式处理器。到了1980年,英特尔推出第二代嵌入式处理器MCS-51系列,由于英特尔对几十家芯片厂商开放了授权,51系列芯片因而成为应用最广的嵌入式处理器。而ARM和MIPS的处理器历史都是从1985年才开始的。

但是由于PC生意好得不得了,以至于英特尔无暇顾及嵌入式处理器市场,从而让ARM和MIPS不断蚕食这一市场。最终,凭借着智能手机市场的崛起,ARM也一飞冲天,从而对英特尔形成极大的威胁。

尽管觉悟之后的英特尔不惜重金砸向智能移动终端市场,但投入产出比并不令人满意。毕竟ARM已经先入为主了。因此,抢占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未来的风口,就成为英特尔让x86无处不在的唯一选择。

实感技术成为英特尔此次展会的主打技术。英特尔CEO在其主题演讲中,借助100架无人机协同在夜空中秀出的多变的光影组合,能够识别演奏者手势和手指动作的虚拟音乐盒,能够追踪舞蹈者形体动作并将其对应的数字舞伴投射出来,基于无线技术主动规避障碍的无人机等一系列演示,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实感技术的魅力。

从背后的技术看,这些演示是基于计算技术的智能传感、无线传输技术和后台计算构成的物联网络,因而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也可以说这些演示,是英特尔用来展示其物联网技术的参考设计。

微软:闯入智能汽车领域的黑马

CES一度为微软独尊。CES最隆重的不是首展当日,而是头天晚上的开幕式主题演讲。在辞去CEO之前,盖茨曾经担当过10次开幕式主题演讲嘉宾。这不仅是因为当时PC如日中天,而且还在于微软每次参展CES,都会拿出新奇的概念产品。

比如说,1998年用于汽车的AutoPC、1999年改变居家生活的智能家庭概念、2000年的电子书、2001年的游戏机、2002年的无线平板显示器、2003年的便携式媒体中心软件平台等。

除了游戏机加入到微软产品线之中外,其他产品均“起了个大早,还没有赶上晚集”。这些产品不仅让其他厂商脑洞大开,而且微软又没有真心在市场上“掺和”,对其他厂商没有威胁。这种“无私”的精神,在CES上受到高规格的礼遇也在情理之中。

此次,微软高调宣布联手汽车厂商沃尔沃、日产,以及自动驾驶技术公司IAV等厂商进入智能汽车领域。在智能汽车市场上,前有多年耕耘的谷歌等厂商,后有虎视眈眈的苹果、百度等厂商,微软或许只能算是一匹黑马。

虽然微软今年才高调宣布进军智能汽车领域,但据报道微软早在18年前就开始了智能汽车的研究。而笔者也曾在2008中关村论坛上听过微软研究院研究员、图灵奖获得者兰普森的主题演讲,这位曾经在PC发祥地――施乐PARC研究中心被称为最聪明的人,谈到他未来最大的理想就是将交通事故的死亡率降低为0。

新年伊始,美国联邦政府要求未来数年内新车必须配备V2V技术,从而减少80%的事故。

在证明了微软研究院研究员的前瞻性同时,但愿这次微软在CES上的,不会重蹈其多次在CES的覆辙。

IBM:让消费者认知IBM

自打将打印机、硬盘和PC业务剥离后,IBM终于演变为一个纯企业级应用的厂商。即便是IBM还在为微软、索尼和任天堂三家游戏厂商提供嵌入式处理器,但在消费电子产品市场,那也只能是IBM Inside,最终消费者已无法直接接触到IBM这一品牌了。

此番,罗睿兰破天荒地成为IBM百年历史上第一位在CES发表主题演讲的CEO,显然台下的受众与IBM以往高大上的商用客户的交集很小,从而折射出IBM业务的转型,即从商用计算解决方案厂商转变为认知计算平台与技术提供商。

“未来是认知的,我们正朝着一个认知的物联网前进”,罗睿兰在其主题演讲中开门见山地指出整个IT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主题演示中,与Under Armour公司合作的沃森健身教练,与Medtronic公司合作的以预测为特征的糖尿病管理软件,与软银公司合作的情感机器人Pepper,无一不是通过IBM认知计算平台――超级电脑沃森在后台支撑的。

微软研究院研究员、图灵奖获得者吉米・格雷早就提出过,科学发现在经历了以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与模拟为主的三大范式之后,将迎来基于数据密集型技术的第四范式。

这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的认知,在经历了五官的感性、智力的推演和计算的辅助之后,开始从量化的自然界中通过海量数据寻找其中的规律。罗睿兰所说的“未来是认知的”再次印证了格雷的预言。

应该说,向认知转型将给包括IBM在内的IT厂商特别是IT平台厂商带来很大的挑战。以往IT平台厂商之所以在市场上赚得钵满盆盈,是因为这些平台技术是为了满足各行各业对计算的共性需求,对于个性需求的屏蔽造就了这些平台技术的通用性,从而为相关企业赢得了广泛的市场。

随着计算或者说认知的深入,行业属性和应用个性化是无法规避的。比如说一个计算能力再强的IT厂商,也不可能赤手空拳地抢石油勘探领域应用软件提供商的饭碗,除非你拥有海量的人工地震勘探数据和相关的模型算法。

从这个意义上不难理解IBM为什么开始收购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企业。再者,认知计算不可能将个体的人排除在外,所以,IBM在转向认知计算领域时,首先要让广大消费电子产品厂商和消费者先认知IBM,CES则是IBM亮相的最佳场所。

上一篇:柴油机排烟异常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IBM新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