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十佳饮食大计等

时间:2022-07-24 07:20:07

夏天的十佳饮食大计等

夏季气候炎热,病菌繁殖生长快,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多。因此,要想平安度过夏天,下面夏季生活中的十个“最佳”可助你一臂之力。

1、最佳调味品――食醋

酷夏热出汗多,多吃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 醋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短时间内即可杀死化脓性葡萄球菌等。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夏天人易疲劳、困倦不适等,多吃点醋,很快会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2、最佳蔬菜――苦味菜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中医学认为,夏季人之所以不爽缘于夏令暑盛湿重,既伤肾气又困脾胃。而苦味食物可通过其补气固肾、健脾燥湿的作用,达到平衡机体功能的目的。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苦味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可供选择。

3、最佳汤肴――番茄汤

夏令多喝番茄汤既可获得养料,又能补足水分,一举两得,番茄汤(烧好待冷却后再喝),所含番茄红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护心脏的功效,最适合于男子。

4、最佳肉食――鸭肉

切莫以为夏季只宜吃清淡食物,而夏季照样能进补,关键在于选准补品。这里向你推荐鸭肉,鸭肉不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养料,而且能防疾疗病。其奥妙在于鸭属水禽,性寒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特别适合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如低烧、虚弱、食少、大便干燥和水肿等多见于夏季。鸭与火腿、海参共炖,炖出的鸭汁善补五脏之阴;鸭肉同糯米煮粥,有养胃、补血、生津之功,对病后体虚大有裨益;鸭同海带炖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可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鸭肉和竹笋炖食,可治痔疮出血。

5、最佳饮料――热茶

夏天离不开饮料,首选的既非各种冷饮制品,也不是啤酒或咖啡,而是极普通的热茶。茶叶中富含钾元素(每100克茶水中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绿茶10.7毫克,红茶24.1毫克),既解渴又解乏。据英国专家的试验表明,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乃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

6、最佳营养素――维生素E

维生素可让你平安度夏,“最佳”桂冠非维生素E莫属。德国科学家强调,人在夏天会遇到三大危险,即强烈的日照、臭氧与疲劳,而维生素E可将这三大危险降到最低程度。维生素E在麦芽、麸皮面包、胡桃泥、奶制品等食物中含量较多,夏天可多安排一点。必要时也可酌服维生素E的药丸,每天15--60毫克足矣。

7、最佳运动――游泳

夏令最好的运动是游泳。游泳不仅锻炼人体的手、脚、腰、腹,而且惠及体内的脏腑,如心、脑、肺、肝等,特别对血管有益,被誉为“血管体操”。另外,由于在水中消耗的热量要明显高于陆地,故游泳还能削减过多的体重,收到健美之效。

8、最佳服色――红色

不少人认为穿白色衣服度夏最佳,其实穿红装更好。其奥妙在于红色可见光波最长,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保护皮肤不受伤害,防止皮肤老化甚至癌变,而其他服色(包括白色)此种功效较弱。至于面料,当以混纺的T恤衫为佳,其最佳混合比例为33%的棉和67%的聚酯。

9、最佳取凉“设施”――扇子

从健身角度看,取凉“设施”是扇子最佳。扇子虽然已是“老古董”了,但其健身效果却是其他任何现代降温设备所无法比拟的。摇扇是一种运动,可锻炼肢体(若有意识地换用左手摇扇,还可收到活化右脑、开发右脑潜能、预防中风的意外之效)。同时,扇子获得的风也最宜人。

10、最佳保健措施――起睡定时

夏天日照时间长,天亮得早而黑得晚。因此,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一些相应的调整,以迟睡早起为佳,而且应尽可能地定时起、睡。“定时”是体内生物钟的要求。如果一年四季都能定时,可造成“动力定型”,使身体具有最好的适应性和预定性,在夏季,更应给自己规定一个严格的起睡时间,决不无故违反,即使休息日也不例外,夏季最佳就寝时间是22:00--23:00,最佳起床时间是5:30--6:30。夏季炎热的天气很容易影响人们的睡眠,但你一旦养成了定时起睡的习惯,就比较容易排除气候对睡眠的干扰,早晨也会自然舒适地醒来,体内的生物钟就不会出现“错点”现象,各种生理节律均可安然运行。

最新、最火的健身运动TAE-BO

TAE-BO是目前健身房里的最新的热点,一般人可能对这项运动认识还不深,现在就为你们揭开这项运动神秘的面纱:

TAE是英文跆拳道的缩写,而BO则是英文拳击的缩写,TAE-BO指的就是博击。TAE-BO是属于韵律搏击的一种形式,它的上肢动作主要参考了拳击的动作特点,而腿部动作则以跆拳击的动作特点,而腿部动作则以跆拳道的腿法为基本动作依据。然而,您可能还不知道,韵律搏击它并不是对抗的搏击,而是有音乐伴奏的一种新型有氧舞蹈。

将搏击动作融入健身操的确是一个新颖的创意,健身操之所以能吸引很多的爱好者,多归功于节奏强劲的音乐,音乐可驱赶锻炼的枯燥和疲劳,而搏击的动作不仅具观赏价值,同时可以有效地促进身体柔韧性及肌肉力量的增长。

而韵律搏击恰恰综合了以上两者的精华,构成了一种新形式。在音乐的伴随中,每一招出拳,每一次踢腿,都要想像自己真的在面对一个对手,它的动作比传统的健身操更强调动作的加速过程;同时在动作完成的一瞬间,一般的健身操只强调制动和控制,而韵律搏击则强调自我保护,要求回收动作的速度。

TAE-BO让健身的人开阔了视野,让他们看到了韵律搏击的广阔天地,更让健美操摘掉了女性化的感觉,让男性也可以在此尽情地挥洒激情,你是否也想跃跃欲试呢,赶快加入TAE-BO的行列吧

《健康报》

新型健身运动:跑出新花样

手跑有益身心

美国健身专家近来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健身运动――“手跑”,就是以“手”为中心进行的健身活动。研究认为,“手跑”特别适合腿脚不灵便或有残疾的老年人,不仅能起到与慢跑相同的健身效果,而且还有助于防治老年人常见的肩周炎、网球肘、关节炎等疾患。

手跑形式多种多样,健身者可躺在草地上、沙滩上或垫子上进行,当然也可以躺在床上进行。仰卧身体,双臂向上伸直,活动手指,甩动腕肘部,伸展手臂等,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让整条手臂的所有关节都能活动开。

雨跑健脑强体

据医疗气象部门研究认为,细雨中慢跑有许多晴天慢跑无法比拟的保健作用。一场毛毛细雨,不仅可使树更青、草更绿、路更洁,而且能消除尘埃,让空气更干净、更清新。另外,细雨滴洒时产生的大量负离子,有“空气维生素”之誉,能松弛神经,降低血压,加强新陈代谢。

所以美国的运动专家指出,雨中慢跑不仅能健身强体,还是一种很好的健脑活动,有利于大脑由紧张趋于平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理和精神上的调节。接受雨水淋浴按摩,更令人身心皆振,耳目一新,疲劳及郁闷顿消,促进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对于预防感冒,增强自身抵抗力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水跑可以减肥

运动学专家说:水的阻力是空气阻力的12倍,在水中跑45分钟即相当于在陆地上跑2小时。因此,在水中跑是一项更有效的健身法。想减肥的人在水中慢跑不仅可以去除腹部多余的脂肪,而且能够使双腿变得修长。水中慢跑要循序渐进,在水中慢跑5分钟后,心跳速度不应超过每分钟110-130次,并以休息和运动两种状态交替进行为宜。

做水中慢跑运动时,身体应垂直悬浮于深水中,鼻孔比水面稍高一些,四肢猛划,最好能像水中扑腾的鸭子一样。

(文/王义)

交替运动更健身

运动专家指出,经常进行交替运动,能使人体各系统生理机能交替进行锻炼,是自我保健的一种好措施。交替运动主要包括十个方面:

体脑交替:要求人们一方面进行跑步、打球等体力锻炼;另一方面要进行看书、写作、下棋等脑力锻炼。这样一来,不仅可能增强体力,而且还可以使大脑延缓衰老。

动静交替:要求人们一方面不断进行体力和脑力的活动锻炼;另一方面要求人们每天抽一定时间使体、脑都安静下来,让全身肌肉放松,去除头脑中的一些杂念,以利于调节全身的循环系统。

冷热交替:冬泳和夏泳、冷水澡和越野跑都是“冷热交替”的典型运动。“冷热交替”不仅能帮助人适应季节的气候的变化,而且对人的体表代谢有显著改善作用。

上下交替:经常慢跑尽管腿部肌肉得到了锻炼,但上肢却没有得到多少活动。如果再参加一些频繁活动上肢的运动项目,如掷球、打球、玩哑铃、拉扩胸器等,则可使上下肢得到均衡的锻炼。

前后交替:一般的运动都是“往前”,如果同时也做一些“后退”的运动,如后走、后弯、仰泳等,不仅使上下肢反应更灵敏,大脑思维更活跃,对老年人的腰背腿痛也有疗效。

左右交替:平时习惯用左手、左腿者,不妨多活动右手、右腿;相反,平时惯用右手、右腿者,不妨多活动左手、左腿。“左右交替”活动的好处,不仅使左右肢体得以“全面发展”,而且还使大脑左右两半球也得以“全面发展”。

倒立交替:科学证明,经常进行倒立交替(即头朝下脚朝上)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内脏功能,能使耳聪目明,记忆力增强;对癔病、意志消沉、心绪不宁等精神性疾病也有功效。

穿、脱鞋走路交替:足底有着与内脏器官相联系的敏感区,赤足走路时,敏感区首先受刺激,然后把信号传入相关的内脏器官和与内脏器官相关的大脑皮层,发挥人体内的协调作用,达到健身的目的。

走跑交替:这是人体移动方式的结合,更是体育锻炼的一种方法。做法是先走后跑,交替进行。走跑交替若能经常进行,可增加体质,增加腰背腿部的力量,对防止中老年“寒腿”、腰肌劳损、脊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作用。

胸、腹呼吸交替:一般人平时多采用轻松省力的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仅在剧烈运动下采用。专家认为,经常的胸、腹交替呼吸,有利于肺泡气体的交换,可以明显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人大尤为有益。

《北京青年报》文 / 李芹

上一篇:一起液氨钢瓶爆炸事故分析 下一篇:院校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