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宁可信其无

时间:2022-07-24 06:05:01

丢掉幻想,加倍努力。既然好事“无”了,无外援至,无益可得,无有利条件,那么一切只能靠自己加倍努力。

“好事宁可信其无,坏事宁可信其有”,这是吾待事的信条之一。

好事与坏事,是相对的,是因对象、时间、地点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吾这里所言的好事,是指那些在当前条件下对自己有益、有利的事;反之则为坏事。

好事不能成真,失望是痛苦的。千等万盼“金榜题名”,到后来名落孙山;本以为能黄金万两,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次提拔据说早已定了,可后来提了别人;都说是美满姻缘,只等洞房花烛小登科了,转眼成了泡影……如此等等,能不痛苦么?突然面临坏事,猝不及防,是很狼狈的。正春风得意,大宴宾客,忽闻所获奖项是假的;就在准备投资、以获丰厚回报之时,发现存款被盗了;马上就要参加大赛,忽然重病;正欲大展鸿图甩开膀子干一番,突然被就地免职……如此等等,能不狼狈么?

有人云:人生之事,无论好坏,皆命中注定。类似的民间俗语也很多,诸如:是福不用躲,是祸躲不过;有福不用忙,无福跑断肠;命中注定只半斗,终生不能过五升……吾不信命,认为所谓命运,是强者对自己的权势、金钱、得意的神化;是弱者对贫穷、伤残、受人宰割等无奈的感叹;是当权者让众人各安其所、不得潜越、不准生事的咒语。世事与“神”无关。

世间之事,或为自然界自生,或是人为,或为人与自然交互作用而致。若以人是否参与划分,盖可分为自然之事与人为之事两类。自然之事,人只能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但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自然之事虽是自己发生的,但其中许多事与人相关。人为之事,就更不用说了。既然与人相关,那么很多事对具体的人而言,就有“好”、“坏”之分。当然,有些事对人或对某些人而言,是无所谓好坏的。

避祸趋福是人的利益决定的,甚至可以说是人的天性。人总是希望好事在自己身上发生。既如此,好事“有”才好,为何偏偏要宁可信其“无”呢?好事宁可信其无,并非什么章法,也没什么深刻的大道理,只不过是吾从几十年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信条而也。当然,吾抱定这个信条,自然有自己的理由。

不过分执著于企求好事,减少失望,少受刺激。今天,人们用执著一词,多指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是褒义的。对于理想的追求,对于事业的追求,以至对爱情的追求,是需要执著的。只有百折不挠、不轻言放弃,才可能成功。但是,人不能对任何事情、特别是不能对那些于己有好处的事情,都那么执著。其实,执著一词原是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佛教主张不著于相,认为有形的东西、物质的具体形态、甚至连佛理本身,都是暂时的、有限的,不可执著。吾以为,这个主张是有一定道理的。许多事情要拿得起、放得下。对于金钱地位、荣辱进退等身外之物,作为有七情六欲之人不可能不在意,但也不能太在意,为其所累。好事宁可信其无,就是对那些于己有利、有益的事,不要太在意了。不太在意,得之不喜,以免得意忘形;不太在意,失之不忧,以免失望灰心。若如此,虽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轮回中”,但一生定会活得轻松许多。

凡事尽力而也,不求其他。如果尽力可以做好的事,因未尽力而没有做好,那是应该自责的。但是,如果尽了力而没有做好,那就不必自责,也不要怨天尤人。非不为也,力不及也。力不及何过之有?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做成的,何况还有许多客观条件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呢!“好事宁可信其无”,也就是保持一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心态。当然,吾言之“天”,并非神灵、命运,而是种种客观条件。有了这种心态,会少去许多烦恼和痛苦。

丢掉幻想,加倍努力。既然好事“无”了,无外援至,无益可得,无有利条件,那么一切只能靠自己加倍努力。一支军队与敌鏖战,据报援军将至。如果一心寄希望于援军,自己不奋战,那会怎么样呢?反之,如果宁可信没有援军,立足自己的努力求存、求胜,又会怎样呢?打仗如此,日常做事也情同此理。如果整天盼着这儿来个帮忙的,那儿冒出个有利条件,能把事情做好吗?反之,准备它帮忙的不来,有利条件不发生,自己加倍努力,恐怕就是另一番情景了。

“好事宁可信其无”,是一种心态,一种精神状态。真要发生的好事,不会因信其无而真无。即使“无”,吾辈也不会失望,而自己加倍努力;好事真的来了,岂不是更好吗!

与好事宁可信其无相对的另一面,是坏事宁可信其有。坏事宁可信其有,实际上就是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有备无患矣。记得儿时,父亲常叮咛吾“勤带雨伞勤穿衣”。出门时,天阴,虽未雨还是带上雨伞;预报降温,虽寒意未露,还是多带一件衣服。即使带了未用上,费点力而也;若是需用时未带,那就惨了。这不是“坏”事宁可信其有么?生活是如此,做事情更应如此。承建一项工程,做一件事情,如果把种种可能出现、发生的不利情况都想到了,并采取了应对的措施,成功的把握当然会大许多。

军事上主张“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反过来想,“不意”、“不备”患之大矣!不相信或没想到“坏事”会发生,此“不意”矣!由于不意,自然会“不备”。不意、不备,强敌来犯时不吃亏者鲜见。如果坏事宁可信其有,则有意、有备也。有意有备,敌不来犯我自安然;敌若来犯,则应对从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坏事宁可信其有,就是做最坏的准备。实践证明,遇事做最坏的准备,比较主动,较少吃亏。这也是一种心态、精神状态。不该发生的坏事,不会因信其“有”而降临。坏事即使发生,吾辈已有了准备;若不发生,岂不更好!

天南海北饶了这许多口舌,其实就说了一句老话: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可能。既是老话,那就差不多尽人皆知。不过,以吾之体会,知道的,不一定能做到,甚至很难做到。这句老话,就是不容易做到的。原因很简单,人在感情上总是希望好事发生,坏事不要发生,于是在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定势:愿意相信好事有,容易相信坏事无;甚至容易出现侥幸心理:坏事就刚巧让我碰上?

所以,经常说说好事宁可信其无,坏事宁可信其有,给自己提个醒儿,还是有意义的。

上一篇:当月最IN休闲城市 下一篇:中国式居住五大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