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甲那些挖墙脚的人

时间:2022-07-24 04:52:37

9月16日,美因茨05俱乐部正式宣布,该队的德国U-21队主力球员许尔勒将于明年夏天加盟勒沃库森。勒沃库森经理沃勒尔证实了对他的兴趣:“许尔勒当然在我们的考察范围内,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本土选手,假如我们对他采取行动的话,那么就会在将来受到惩罚。”过去几年提及在德甲“挖墙脚”,必然说到拜仁的疯狂,但如今“绿茵好莱坞”在这方面偃旗息鼓,而像勒沃库森、沙尔克04和汉堡这样渴望冲击联赛冠军的准豪门在转会市场颇具当年拜仁的风采。

勒沃库森

十年河西,十年河东

毫无疑问,提起德甲“挖墙脚”,勒沃库森是不可不提的对象,2001-2002赛季那支强大的勒沃库森正是由于被拜仁抢去了巴拉克和泽・罗伯托,在接下来的赛季中被迫沦为保级球队。然而风水轮流转,在斯基伯接过奥根塔勒的教鞭之后,勒沃库森就逐渐成一个“被挖者”转换为“挖掘者”,也正是因为转会策略的调整,该队一举摆脱了之前的过山车形象,成为德甲中成绩相对稳定的准强队,这其中的转折点是卢西奥转会拜仁。

2004年夏天,卢西奥从勒沃库森转会拜仁,勒沃库森队中最后一位世界级球星被挖走,斯基伯重新调整球队战略,开始了建设平民化球队的进程。从2004年起,勒沃库森一年一位新人,从波鸿引入了弗赖尔,从美因茨挖来了M.弗里德里希,从亚琛引进了罗尔费斯,从纽伦堡招揽了基斯林,从科隆招募了黑尔梅斯等众多球员,其中除了尚未加盟的许尔勒之外,其余球员均在勒沃库森扬名立万,或成为球队核心,或博得一席之地。

在这些转会案例中,黑尔梅斯的加盟更具代表性。2007年年初,勒沃库森与当时尚在德乙科隆效力的黑尔梅斯提前签订自由转会合同,由于破坏了球队不得提前与球员接触的默契,德国足协一度裁决黑尔梅斯与勒沃库森的合同无效。但是倔强的黑尔梅斯随后宣布“我将在2008年自由转会勒沃库森”。这件事情也导致原本关系不错的两家俱乐部反目成仇。接下来的2007-2008赛季,是黑尔梅斯效力于科隆的最后一个赛季,他以队长的身份带领球队重返德甲,并以此作为最完美的道别,也算是给科隆球迷一个交代。事后证明,黑尔梅斯的转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加盟勒沃库森后的第一个赛季,他就打进21个联赛进球,位列德甲射手榜第四名,在之后的几个赛季中黑尔梅斯虽然饱受伤病困扰,但依然是球队不可或缺的一员。

其实,勒沃库森不仅在挖墙脚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其队内青训事业也一刻没有停息,“根正苗红”的阿德勒、赖纳茨、卡斯特罗已经成长为德国国脚,而勒沃库森模式,已经成为德甲其他中游球队争相效仿的对象。

沙尔克04

万绿丛中几点红

若要评选德甲十年来转会最失败的俱乐部,沙尔克04队肯定名列前茅。现如今,这支身在鲁尔区、球迷基础极佳的俱乐部之所以依靠举债度日,除本身经营因素外,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其在转会市场的失败。

纵观“矿工”十年挖人史,称得上成功的仅有库兰伊、博尔东、韦斯特曼三人而已,其余球员或为“球霸”(罗斯特、林肯),或表现出的竞技水平远逊前东家(埃尔顿、克尔斯塔伊奇),这还不包括德甲历史上的转会“奇葩”施特赖特――他在法兰克福效力期间,一度成为德甲最佳边锋,然而沙克尔04队以250万欧元加4年顶薪合同的代价挖来之后,其纪律涣散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多次成为球队的更衣室定时炸弹,被下放二队之后更是不得消停,多次面对媒体大放厥词,而面对球队管理层的解约建议,却抱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态度拒不接受,继续领着高薪炮轰球队。

当然,沙尔克04也有成功的转会案例,这其中的代表性就是库兰伊的转会。2005-2006赛季,在2004年欧洲杯上表现糟糕的库兰伊被时任主教练朗尼克相中,以690万欧元的球队历史最高身价加盟,事实证明,库兰伊的表现完全得起他的身价,在沙尔克效力的五个赛季中,他每个赛季的联赛进球均超过了十个,比进球更为重要的是他在球场上的牵制作用――身体强壮的库兰伊既可以充当冲锋陷阵的排头兵,又可以为队友牵线搭桥。这种作用在他转会离开后方被球迷甚至球队管理层所熟知――如今不论是劳尔还是亨特拉尔,虽然名气更大,但是在球队的作用却远不如库兰伊。

沙尔克的症结在于过度迷信成名球星,往往许以高薪引诱正处巅峰期或者已过巅峰期的球星――从克尔斯塔伊奇、埃尔顿、施特赖特到劳尔、梅策尔德,莫不如此。然而这些年届中高龄球星倘若适应能力一般,或者廉颇老矣,便迅速成为球队的高薪低能包袱,不但成为经济上的负担,更是竞技上的损失。

幸运的是,沙尔克04虽然挖人眼光一般,却拥有德甲最优秀的青训营之一。在沙尔克,走出过奥拉夫・托恩,克劳斯・菲舍尔等如雷贯耳的超级巨星,现如今,诺伊尔、赫韦德斯、马蒂普等青年才俊,正沿着前辈的脚步前进。

汉堡

德国荷兰一起挖

与勒沃库森和沙尔克04“主挖”国内球队不同,汉堡的眼光放得更远,他们不仅在国内挖人市场上是一把好手,而且把触角伸到了荷兰转会市场上,收获同样不菲。

2004-2005赛季,被赫内斯称为“超级天才”却无法在希斯菲尔德手下赢得上场机会的中场球员特罗霍夫斯基接到了汉堡的邀请,以100万欧元的身价转会这支外号为“红裤子”的北方球队。在汉堡,刚刚崭露头角的特罗霍夫斯基受到了巨星般的礼遇,这也让他对汉堡俱乐部感恩戴德。不幸的是,特罗霍夫斯基在汉堡的第一场联赛上便因为前队友弗林斯的野蛮犯规而膝盖严重受伤,缺席了那个赛季的大多数比赛。伤愈复出之后,葡萄牙人莫雷拉的出色表现也成为他作为主力登场的阻碍。不过在时任主帅多尔的力挺以及自身的努力下,特罗霍夫斯基击败莫雷拉,获得了首发位置,2005-2006赛季是他在汉堡的第一个完整赛季,这个赛季他攻入5个联赛进球,而让人记忆最为深刻的是他在面对旧主拜仁之时,从中场断球,一路长驱直入连过四名防守球员之后面对卡恩大力抽射入网,绝杀对手,而时任拜仁主教练马加特赛后也承认,当年拜仁放走他是个重大的错误。

与特罗霍夫斯基遭遇类似的还有亚罗利姆、J.博阿滕、奥戈、皮特罗伊帕等人,他们或在前俱乐部郁郁不得志,或在低级别球队苦苦挣扎,而来到汉堡之后,他们均成为了各自国家队的常客。曾与库兰伊齐名的前慕尼黑1860前锋劳特则成了“倒霉蛋”,持续的伤病让他没有获得任何出场机会。值得一提的是,中超大杀器、深圳队核心球员小赫莱布也曾是汉堡队从斯图加特挖来的“成果”。

在荷兰转会市场上,汉堡也屡次出手,并有出色的挖人战绩。2005-2006赛季,荷兰金童范德法特以500万欧元的“白菜价”相投,一度成为德甲赛场上最出色的攻击型中场;2006-2007赛季,荷兰主力中卫马蒂森来投,一举改变了汉堡豆腐渣防线的形象;2009-2010赛季,汉堡以900万欧元的代价从特温特队带走边锋埃利亚,一个赛季后,在世界杯上大红大紫的荷兰边锋成为欧洲足坛追逐的对象。

与沙尔克04相反,汉堡队挖人对象多为年轻的潜力股,加之球探眼光的独到,大大地弥补了本队青训系统较为薄弱(主力球员中竟无一人是汉堡青训成果)的缺点,同时也成为球队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对于上述三支球队,拜仁在挖得巴拉克和泽・罗伯托之后,其挖人方式可谓“文明”得多,虽然多次挖来国内对手的核心球员,但是相对其他球队,拜仁所付出的转会费无疑“厚道”很多。但是,从近十年的经验来看,年轻球员无论身价多高,来到拜仁之后表现大多差强人意,与本队青训球员梅花间竹般迅速成长呈鲜明对比,这是一个令拜仁管理层不得不深思的问题。

上一篇:中巴之战喜与忧 下一篇:伦辛 悲剧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