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

时间:2022-07-24 03:17:49

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

摘要:日益严峻的养老形势以及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严重影响了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的养老经验,以期能完善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服务 体系

人口老龄化乃至高龄化早已成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发展趋势,而我国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以及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对社会养老服务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如何满足广大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世界各国在结合自己的国情以及养老产业的发展基础上,衍生创新出了多种新式的养老模式,本文通过对其分析,希望对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有所裨益。

法国作为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在养老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相对于其他西欧国家,法国老年人口比重高,总供养系数大,人口预期寿命长,法定领取退休金年龄低[1]。法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1)增加用于老年人的支出;(2)鼓励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3)鼓励生育减缓人口老龄化速度;(4)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在养老设施上,法国人忌称养老院,而称公共机构,这种为老年人提供居住方便的福利设施,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即收容所、老年公寓、护理院和中长期医疗医院[2]。对低收入的老年人,国家还给予福利费予以补贴[3]。收容所设在社区,使老年人不脱离社会。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承受能力、个人喜好等有所不同,采取的养老模式就有所不同,应根据老年人的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收入层次、不同健康级别,建立不同的养老模式。

美国是1944年成为老年型国家,老龄化发展速度比法国和瑞典快,比日本和英国慢,在西方工业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2]。美国的家庭属于核心型,三代同堂的很少,不到家庭总数的3%,但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仅占老年人数的5%[2]。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主要由“专门建设的养老社区”和“自然形成的养老社区”并存的格局,专门建设的养老社区可以是地产商人开发而来,也可以是地方政府运用市场手段规划建设而来;自然形成的养老社区多为具名自发形成,青年人口成年后不断迁出,老年人口比例逐渐上升,该社区便逐渐过渡到老年社区。美国设有强制性老年保险、老年医疗保险、老年医疗救助、老年人养护之家、养老院、老年公寓,收患慢性病的老人、家中无人照顾和护理的老人,对老年人退休后的再就业给予鼓励和帮助[4]。顺应社会需求,1987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养老院改革法案》,详尽规范了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程序[5]。美国的康复设施鉴定委员会和全美日间照料协会于1999年联合颁布了日间照料服务标准,对服务的内容和标准都作了明确规定[6]。通过出台明确的标准,一方面保障了养老服务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规避了养老机构和人员的风险,解除了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后顾之忧。在养老的信息化建设方面,美国正在推广的家庭紧急救助系统就是很好的应用。该系统由一个与互联网连接的电脑、电视界面、电话和一系列传感器组成。这些传感器被精心放置在老人活动的关键地点,如浴室、厨房、入口和卧室,用来监视老人家中情况并记录他们的行为。如果家里一段时间没动静或房门传感器在一定时间内一直关闭,系统就会向家人发出警报。通过电视界面,家人可观察老人的情况,并给老人发送信息。

英国推行“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政策,英国在20世纪20年代末继法国、瑞典和挪威之后进入老年型国家[2]。在英国,老年人享受公费医疗,有专门为老年人设置的“老年人医院”,英国的医疗机构与社区结合,配备老年人健康访问员,按照医师的建议与指导定期到老年人家中探视,提供医疗、康复、营养等方面的建议[2]。此外还有家庭服务员,提供饮食服务,开办老年人俱乐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等等,充分考虑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英国的政府保障性护理院占护理院总数的17%[7]。但是养老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家庭、社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些国家已在探索给予因照顾老人而不能工作的家庭成员一定的补贴或提供弹性工作机会等,在英国,私人部门兴办的养老机构占到养老机构总数的60%左右,还有大量的私营企业从事着社区的日间养老照料服务[8]。此外,社会上还有大量的志愿者,包括慈善机构和个人。2001年,英国有590万志愿护理者,其中大部分属于社区志愿组织。志愿服务形成了许多种形式,如互助型养老、储蓄型养老等[6]。

在工业发达国家中,日本是进入老年型社会最晚的国家[9],但是在成为老年型国家之后,迅速发展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并有持续升高的趋势[10]。日本政府于1986年发表《后生白皮书》要求建立以个人自立、自助为基础,家庭和社会为依托,国家为后援的“健全社会”。1995年日本社会保障制度审议会在《重新构建社会保障体制》的报告中,正式引入护理保险,保障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要。日本老人的家庭观念很重,日本政府以居家养老、宅居看护为发展方向,构建具有日本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产生了兼顾各年龄段老年人需求的新型社区文化[11]。由政府出资,培训10万家庭护理员,负责看护老人、处理家务;普及托老所,提供短期入住、看护、治疗;设立70亿日元的长寿福利社会基金,推出“银色住宅计划”,开发了一批低价位的“三代同堂”式住宅,对愿意入住的家庭,提供优惠贷款[11]。健全高龄雇佣的政策体系,对雇佣高龄者的企业或公司,发给“继续雇佣奖金”;延长法定退休年龄,1986年,日本通过“稳定老年职工就业法”,将老年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对脑力劳动者,有条件者可延长至70岁。高龄者不仅是消费者,而且是生产者、创造者。从日本的养老模式可以看出,家庭是养老的载体,社会共同服务是养老的内涵,以家庭为基础的多元化养老形式逐渐成为日本养老的趋势。

参考文献:

[1]腾翀,高飞,尚红等.国外社区养老服务现状与启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5):73-75.

[2]吴来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方式——推进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方式[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1):1-5.

[3]纪宁,孙东.法国发展养老服务业 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的启示与借鉴[J].中国经贸导刊,2010,(23):32-35.

[4]马荣真.试析美国养老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7(3):21-22.

[5]张卫国.美国养老社区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5):136-149.

[6]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完善北京市养老模式体系政策研究[J].前线,2009,(9):43-45.

[7]邓英.英国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及对中国的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7.

[8]张建霞.英国私人养老制度的四维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26(2):24-27.

[9]杨文杰,陈丽莎,韦玮等.日本社区老年服务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当代世界,2010,(6):61-63.

[10]李新伟.日本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及其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2,(4):44-47.

[11]尹银.日本的养老经验与对策[J].外国问题研究,2009,(2):17-22.

上一篇:培养中小学生终身运动观念的研究 下一篇:如何进行有效的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