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毓琳:睿智哲学,每天进步一点点

时间:2022-07-24 02:42:21

卢毓琳:睿智哲学,每天进步一点点

熟识卢毓琳先生的人,想必都听说过他的“蚯蚓哲学”。早年他在加拿大读书时,曾为生计跑到高尔夫球场附近捉蚯蚓卖,一桶卖6加元。但第一晚去什麽也看不见,後来请教别人,才知道蚯蚓爱在潮湿的地方;第二晚去看见了蚯蚓,因滑溜而无法施力,再请教别人,才知道抓蚯蚓要先松後抽的技巧;第三晚结合前两晚的经验,开始渐渐能抓到蚯蚓,到後来更是觉得蚯蚓满地都是,一抓一大桶。

这个关於蚯蚓的故事其实是对年轻人的鼓励。当一个人什麽也做不到时可能会埋怨自己的命运或际遇,可事实上也许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所以一定要有领悟学习的能力,在生活中不断地学习技巧积累经验,就像抓蚯蚓一样,其实遍地都是蚯蚓与机会,端看如何发现和如何抓取而已。路很难走,成功非不可能,但需要不断的努力。这是香港生物科技联会创会主席、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亚太地区主席,有着“香港生物科技之父”美誉的卢毓琳先生对年轻人的期望和启示,亦是他从自己的生活中领悟到身体力行实践着的智慧和经验: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懈努力勤奋前行。

生物科技,坚持大半生的梦想

大学修读化学又曾在加拿大剑桥纪念医院担任临床化学主任的卢毓琳先生,凭藉着专业经验和眼光非常看好生物科技这个相对空白的市场前景,加入了美国伯乐公司。他在伯乐从最基层的职员做起,在三年之内一路飙升至经理乃至全国市场销售总经理。工作的第三年,卢毓琳先生对老板坦言希望在将来能回到东南亚工作,开发市场。老板的答复是:“你要证明你有这个能力。”於是卢毓琳在接下来的两年用实力答出了漂亮的业绩单。

1985年7月12日,是卢毓琳先生记忆中非常深刻的一个日子,他和许多同样希望担任亚太区负责人的同事一起竞亚太区总经理的位置,在一个小时坦白真挚而毫无花巧的演说之後,老板说:“卢毓琳,这个工作是你的了。”就这样,卢毓琳先生成为了第一个被美国公司派回东南亚担任亚太地区总经理的中国人。

卢毓琳先生说:“作为一个领导,必须要搞好两方面的关,一是和客户的关,二是和手下员工的关。如果客户和同事都和你建立了良好的关,信任你,那麽这个领导的位置才能坐稳。”作为整个亚太区的负责人,卢毓琳先生亲自去到每一个国家接触当地客户,解当地做生意的方式,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关。同时在工作中“拿薪水不拿功劳”,充分信任部属,将权力下放,给手下充分地展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获得的成绩功劳归还下属,因而得到了所有同事部属的尊重。卢毓琳先生笑说:“懂得如何把底下人提拔起来,才是高手。”所以在卢毓琳先生离开伯乐转投珀金埃尔默公司後,再没有一个亚裔可以全盘把握好伯乐公司整个亚太区的生意,而他是目前唯一一个。

珀金埃尔默公司与卢毓琳先生对生物科技发展的理念一致,始终致力於“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在环境、食品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为用户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这正是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飞速发展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卢毓琳先生一如既往地致力於促进香港生物科技事业的发展,被誉为“香港生物科技之父”。他总是说:“生物科技是一项还原大自然本来面目的研究,可以全方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素。”在卢毓琳先生看来,生物科技和其他法律、财务、社会学、金融、电脑及医学等行业都是息息相关的,因为生物科技是一个纵横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综合性行业,能改变法律,甚至改变人对伦理道德的全新看法,对许多不同的行业都会造成强烈的影响。所以生物科技的进程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是基础研究,第二是应用研究,第三是生物大经济。有做好了基础研究,才能继续做应用研究,也有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才有意义,同样,最终将研究的结果推向市场是必然的最後一步,即科技实践於经济的发展。

在目前的中国生物科技市场上,基础研究至关重要,让大家都来解生物科技是推广的第一步,所以卢毓琳先生目前在香港的主要目标就是不停地推广生物科技这个概念,让更多的人解它,使其深入人心。卢毓琳先生希望在将来的某一天人们提起生物科技时,每个人都能对生物科技的概念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就是一种普及性的概念推广和灌输。

而从市场的角度看,卢毓琳先生认为,生物科技的市场要发展,首先必须发展起大量生物科技行业的中小型企业,在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力度上不断加强。从国外经验来看,美国的生物科技就是由中小型企业做起,逐渐发展壮大然後产生具有影响力和标杆作用的大型企业。所以一定要成行成市,才能出现大企业。正是因为卢毓琳先生始终坚信生物科技一定会推动香港各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坚信生物科技的发展力,才如此不遗力地尽心推广。

2008年9月份,卢毓琳先生将从珀金埃尔默公司辞职,离开工作多年的岗位,的确有些许不和怅然,但是卢毓琳先生对将来可能面对的新领域的挑战更加跃跃欲试,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心胸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实,用智慧来分出前与後,一切以大局为重。”

因材施教,为社会发展而奔走

除了担任珀金埃尔默的亚太区主席,他还担当着不少社会职务以及大学的教授,其中有香港生物科技联会创会主席,香港中华厂商会创新科技委员,香港科技大学荣誉院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的客座教授等等。在社会活动中,他总是力图能最大限度地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目前,卢毓琳先生在四川省设立了以他的两个儿子名字命名的 “明理教育基金”,专门为家庭条件穷但是成绩好的学生提供帮助。但以区及女学生优先考虑,因为“中国的教育对女性的培养不注重,所以我们会多关注女性,优先考虑最穷和成绩最好的”。而对四川拔尖的重点中学――西川中学,卢毓琳先生亦有份创办,为学生提供了最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最好的资源。同时,他还捐出了几十万元,资助了数十个学生。对於学生和青年人的教育,卢毓琳先生的理念是因材施教。他说不同水平的年轻人有不同的教法,不能给所有学生设定的目标都是清华北大,但是不管怎麽样,所有的年轻人都一定要学会做到三件事情:第一,每天进步一点点;第二,懂得快乐;第三永不後悔。有做到了这三件事情,才能真正进步。卢毓琳先生表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定高水的目标,有时候目标太高反而会挫伤前行的积极性,所以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很重要。而不管目标是什麽,在哪里进行学习生活,都一定要学会照顾自己,学会构筑身边良好的朋友圈。

今年发生的震动全国的汶川大地震,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如何更好地进行後重建工作,如何避免大难之後的疾病问题,更是卢毓琳先生所关注的焦点。四川地震埋葬了近十万人,还有老鼠、猫、狗等等,疾病极其容易传染。在这种情况下,卫生防疫站的建立变得至关重要。卢毓琳先生仅凭一己的号召之力,在一两个小时之内独立建立起了18个防疫站。他笑说:“你做成一件事情,肯定不是靠自己一个人,而是有一群人在帮你。我打电话出去,每一个接到电话的人都爽快地答应支持,所以才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为了表达对捐赠者们的感谢,协调好各方面的关,卢毓琳先生考虑得相当周到。他和中国预防疾病中心联,提议他们给所有捐赠者写感谢信,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网站上对捐赠的公司进行宣传,同时还积极努力筹备在北京举行的感谢会,让大家的沟通更为紧密。所有的细节都在卢毓琳先生的思虑周详下逐一被敲定。

同时,卢毓琳先生作为生物科技方面的资深专家,还应承中国预防疾病中心,在奥运结束之後,参与启动两个很少人关注的项目:一是流感和禽流感这种世界性的传染病;二是反恐,包括细菌试验和水污染的检测,为国家安全人民健康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因为此类生物科技医学方面的贡献一直都是卢毓琳先生最想做的事情。

成功之乐,在於看见他人的成功

卢毓琳先生说,他追求的梦想是一种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他总是强调,这些梦想和社会服务的工作也都不是一个人在做,而是集体的力量。管如此,年轻时的卢毓琳先生依然遇到许多的质疑:“很多人根本不相信你做一件事情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认为你一定在里面赚了很多钱,或者为国家做事是不是想要拿政府的好处等等。闲言碎语很多。不过这麽多年过去了,时间证明了一切。我卢毓琳是什麽样的人,经得起考验,现在人家再看我就没人怀疑了。”一路走来,就算被别人认为是雷锋或傻瓜也罢,卢毓琳先生依然坚持着,而现在能获得别人的认同,亦不失为莫大的安慰。

即使现在卢毓琳先生身上已经被加诸多种荣誉,他谦逊地表示其实始终没有刻意追求“成功”二字,是一直相信且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不论是哪方面,帮助别人还是帮助社会帮助国家,都要每天进步一点点。他说,成功是别人给的,尊重也是别人给的。“作为一个能感觉自己是成功的人士,成功不能用钱去代表,而需要社会去肯定。”

在事业上,卢毓琳先生笑称自己是一位高级打工者,在政治上也不曾想获得如何高的职位。成功对他而言,是可以影响别人,使受影响的这个人成为国家的栋而非社会的麻烦。他始终享受着帮助人的快乐,常常帮助身边的年轻人,帮他们取学习的机会,教导他们追求自己的目标,看着年轻人在他的帮助下能茁壮成长,能成功,能得到快乐,就是最大的成就。

卢毓琳先生说:“我的价值观不在於钱或名誉,而在於别人的成功,我帮助过的人的成功。看见他们成功,我很快乐。其实关於成功这个问题,就在於你的价值观定位在哪里,做到了梦想做的事情和开心去做的事情,就是成功。”

在教育方面,卢毓琳先生也是抱着极为放和宽容的态度。他认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该充分享受成长的乐趣,孩童的时候天真,年轻的时候轻狂,少年老成不为他所欣赏。对於自己的两个儿子,卢毓琳唯一的要求就是要他们快乐,多去帮助别人,多结交一些益友。教育无完法,顺其自然即可。“我对他们的要求不高,要孩子没有危害社会,日子过得有爱心而且快乐,朋友就会多,朋友多,关心朋友,自然有人去帮助你,获得成功。”他的两个儿子也不负所望,渐渐地继承了父亲的爱心和热心。“我的大儿子很喜欢帮助别人,我的小儿子总是挑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去做,譬如照顾艾滋病人、照顾孤寡老人等等。他们都很有爱心,自己也很快乐。”

从零开始,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今卢毓琳先生正兴致勃勃打算投入新的梦想。“今年9月我就会离开珀金埃尔默公司,接下来要去哪里还是未知,但是我希望自己能从零开始。”从零开始不意味着以前的一切,而是说在新的高度和新的起点上抱持着“从零开始”的良好心态,不为以前的成就所牵绊。“过去的已经过去了,都已经是历史,做人不能永远怀念过去。明天的结果,才是你的成绩表,才是别人承认的结果,要一切向前看,这是我的心态。”卢毓琳先生如是说。

他说现在每天都注意自己的食量,每天减肥一点点,就觉得很有成就感;他说他的英语、普通话、电脑都不行,要多学一点,努力讲得更好,让更多人明白;他说他要开始学习游泳,学会在水中换气,每天多游一点点就很开心;他喜欢唱歌,但是不专业,已经找了上海的老师来教自己,一天多掌握一点唱歌的技巧。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理念,被卢毓琳先生贯彻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享受着现在的生活,享受着身边的快乐,从不吝於表达对妻子和儿子的爱,信奉绅士风度的礼仪,感谢生命中出现过的人对自己的支持,对於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心怀感激。

每天进步一点点,每天快乐一点点,心怀平和,充满激情,对人生随时待命,对梦想全力以赴。

【个人简介】

卢毓琳博士,美国约克大学荣誉博士。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亚太区主席、Sinovac(美国上市公司)董事,兼任吉林省第十届政协委员,香港生物科技联会创会主席,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创新科技委员会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研究资助局委员,香港科技大学荣誉院士,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化学系兼任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客座教授等职。2008年获中国十大财智人物、中国十大公关及中国改革创新风云人物及世界出华人等荣誉。

上一篇:张国强:把一生献给体育 下一篇:伍少玲:温柔背后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