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浅析

时间:2022-07-24 02:13:21

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浅析

[摘要]主要分析了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期转化学困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39

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中,贫困山区数学学困生所占的比例很大,这部分学困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良,记忆力较弱,数学基础知识打得不扎实,加之家长不够重视其学习,有的学生还会撒谎欺骗老师和家长等.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其数学成绩落后.本文结合多年在贫困山区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尝试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谈谈自己的应对策略.

一、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

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因素有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另外,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存在差异,教师的师德存在差异,教育教学方法各有不同.本人认为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内、外因之间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

(一)内因

1.学生学习不投入,目标不明确.学困生大部分对数学认识有偏见,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的期望值非常低,对数学根本不感兴趣;特别是学习中反复经历困难和挫折的学生,他们无法接受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与逻辑性,缺少学习上成功的感受和喜悦.如我校初一(5)班学生许龙龙,由于父母外出打工,从小到大他只能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在一起,自入学以来,从未见他有过喜怒哀乐的表情,他认为对他来说,学习数学一点用处也没有,更别说对数学感兴趣了.

2.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基础较差.部分学困生不能认真、主动地分析教材进行自主学习,也不会整理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形成过程,说不清楚掌握了哪些知识要点,同时也找不到问题所在,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难度加大,教材结构的系统性、逻辑性更强,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相应改变.有的学生适应性较差,跟不上教师教学的步伐,课堂上听不懂、学不会,课后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因此,对前面学过的数学知识不能及时掌握,形成技能,这就造成了学困生越来越跟不上班上其他学生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进而产生自卑感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二)外因

1.家庭原因.子女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子女的榜样.学困生的家庭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不关心子女的学习过程,只关心学习结果,平时对子女放任自流,出事就棍棒相加,有的甚至从来不过问成绩单,不知道孩子在哪个班级,家长会也不参加;而有的家长对子女关怀备至,尤其是单亲家庭的家长,然而方法不当,或过于娇宠,或过于严苛;家长自身文化较低,无法掌控子女的学习过程;过于强调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强迫子女加班加点学习,甚至强迫子女参加力不从心的补习班,从而使子女产生了逆反心理;更有甚者,一些家长还反对子女上学,认为打工挣钱才有用.家长的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再加上学生懒惰贪玩的特点,数学学习得不到及时巩固和提高,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2.学校原因.当前,尽管各地因为素质教育的普及都在改进评价学生的制度,改进高中招生的方案,但是唯分录取的现象依然是主流,升学考试仍然竞争激烈,学校之间比升学率,教师之间比考试成绩的现象依然存在.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致使学生不得不放弃自己而成为学困生.再就是有的教师教学观念一成不变,与时代脱轨,只懂得传授知识,忽视了学习方法指导.如八年级的几何证明知识,是由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接受能力去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简单,对学困生没有耐心,甚至还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3.社会原因.首先,数学知识的学用结合程度不是很高,一般来说,有小学数学水平的人基本就能够应付一些日常问题,所以,人们对初中以上的数学知识的应用是比较少的,这就使学生缺少学习初中数学知识的动力.其次,受到周边网吧、游戏厅的诱惑,学生缺乏抵抗力.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学生意志消沉、精神颓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打瞌睡,对学习不感兴趣.再者,受到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社会上有一小部分人没什么文化,却能挣到大钱,但很多大学毕业生却找不到饭碗,致使一些学生觉得读书无用,只想混日子,过早地放弃了求学的观念,认为不读书同样可以去当老板、挣大钱.

二、对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根据上述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转化学困生的任务本来是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完成的.但是因为初中义务教育的特殊性和其他诸多因素,转化学困生的重任主要由教师完成.所以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下工夫.

(一)教育方法

1.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虽然说先有压力才有动力,但是太大的压力对学困生非但不能产生动力,还会使其产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因此,要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困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其获得成就感、喜悦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要经常亲近他们,多找他们谈心,反复教育他们,不能歧视他们,要有耐心地指导他们,并且发挥班集体的力量,发挥社会、家庭的力量,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鼓励.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适当给予鼓励,用闪光点照亮其前进的路,促进他们学习.

2.关爱学困生,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重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慢慢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教师可以通过结对帮扶、小组互助、作业面批等形式给他们补缺、补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困生做到“四优先”,即“优先提问,优先质疑,优先批改作业,优先辅导”.使等优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通过分层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让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先慢后快,全面提升.教师坚持做到每节课“层级化”训练分明,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既有“双基”知识,又有拓展训练,保证学困生学有所得.这不仅帮助学困生学习,而且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定期做好家访工作,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家长一起科学育人;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鼓励学生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下,找到自己的长处.学生一旦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努力学习.

(二)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爱上数学这门学科.很多学生因为在学习数学时碰到诸多困难而不喜欢数学,甚至放弃数学.这时,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初中生的好奇心一般都很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发挥数学的魅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慢慢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学困生,告诉他们不是满分才算成功,只要比上次进步就有收获,对他们多表扬少批评.教师在教学中要由浅入深,由慢到快地进行教学,精讲多练,必要时做好个别辅导,对成绩好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又要使学困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2.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课前,应让学生自主预习,即在上课前阅读内容,熟悉内容,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以便上课时认真听讲或提问.课时,应注重讲课方法,并且让学生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掌握所学知识.课后,应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对比、归纳和总结.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而且能针对不同的题型作出正确的解答.我们应注重基础,才能为学习以后的知识做准备.

3.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怎样的教学才算联系生活?一是联系身边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如购物、装修、上网交水电费等;二是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如计算丢弃垃圾袋的个数、统计每月零花钱的数量等;三是会用数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实数学就蕴藏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们只要细心一些就能发现.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让生活变得更有趣、更丰富多彩.

4.数学教学的评价要个性化.学生最看重的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如果教师的评价及时而中肯,学生就会觉得老师看重自己,而自己不能辜负老师的希望,做事、学习也会更加积极上进.就算学困生做错了事,教师也不能讽刺、挖苦他们,而要帮助他们找到出错的原因,鼓励学生想办法解决问题.平时教学时要多注意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表扬.

总之,贫困山区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工作.在贫困山区的中学,如果只依靠教师的能力来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希望大家一起来努力改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风气,为转化学困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上一篇: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下一篇:滇龙胆GrHMA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