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

时间:2022-07-24 08:09:51

(此文为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2007-2008]初中组获奖作文)

黑夜被黎明咬破了唇,将那抹血迹留于天际。于是犬吠、鸡鸣、炊烟从寨子里浮了起来,飘飘摇摇进了树林。

父女俩早早便起了床。父亲手脚麻利,戴上斗笠,扛上锄头,门嘎吱一声打开了,父亲走了出去。女儿的动作便显得生疏了许多,摸下床,舀起一瓢清水,清醒了一下自己的头。水缸中一圈一圈荡漾着她惺忪的睡眼,然后拎起灶上昨夜备好的干粮,朝着渺茫的晨雾中,那个高大略有些佝偻的身影奔去……

这是一方好美的水土啊!是啊,来这里旅游拍照的人都这么说。绿水青山,山环水绕,美了这里的风景,也美了这里的人。只是光着脚丫的女儿不懂,为何这迷人的风景,却留不住记忆深处母亲那张长满皱纹、模糊的脸庞,让爹和自己日日守着那块“巴掌”大的土地,让自己光着脚丫子满山跑。只是这些疑惑,好像都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父亲疑惑了,女儿疑惑了,山水也疑惑了。

一块“巴掌”大的土地,被当地的父老乡亲称做…问的小盆地。不大,却收藏着女儿童年的欢声笑语,锄草、浇水、施肥,甚至有时看着太阳从山的那边落下去。而此时此刻,女儿和父亲正躬着背,耕种。

女儿干累了,直起腰米,“爹,咱们还得在这里呆多久?”

父亲一怔,说:“啥子呢?妮子。”

“爹,老师说让我回学校上课了……”父亲没有说什么,眉梢抖了一下。

“爹,老师说了,上了学,有了学问,就能像鲤鱼那样跳过龙门,我也想跳出这山。山的那边可大了!老师说跳出了山,就能让自己更有出息。”

“啥出息不出息的,他只懂种地!”

女儿不还嘴。她知道爹的脾气。她只是用水灵灵的眼,瞅了瞅那烟雾弥漫的青山,又低下头耕种。

爹也纳闷了。山的那边,真的有出息么?说不准有吧,要不她妈为啥不回来?――不想,不想。

中午,山雾揭开了面纱,山笔直地挺立在水中。父女俩便歇下来,坐在田坎上。父亲黝黑的脸上挂满了汗水,手轻轻一抹,便沾上了泥的芳香。女儿又呆了,望着青山的那一边。

“妮子,又发怔!快点,吃完好干活。”女儿收回期盼的眼神,有些失望。

红日西沉,金灿灿的,烘得女儿的心暖意洋洋。女儿眯起眼,似乎在眺望着什么,脸颊通红,又有话要说:“爹,瞧!”

爹直起身子来。

“爹,看,太阳落到山的那边去了,那儿肯定到处是黄金。太阳也喜欢那一边。”

父亲似乎有种想哭的念头。是呀!说不准妮子出了山,能找回她的爱呢?想到这里,父亲的心也有些暖了。

“妮子,上学去吧!爹准了。”女儿脸上出现了天真可爱的笑。“记着给老师捎句话,让他记得给你‘出息”’。

灵动在父女的心里,山和水也相应地找到了答案……

评语:

走出山的包围,走到山的那一边,是每一个大山的孩子痴情的梦幻。对于一个居于深山中的孩子来说,山的那边象征着希望,寄托着梦想。本文作者不仅有着这种美好的梦想,而且能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尤其是开头一段,用词准确,诗意盎然,最能表现作者的语言功力。

上一篇:中考自测题(一)语文 下一篇:“政治情结”:现代奥运史上的不幸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