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显性/隐性知识关系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7-24 07:40:11

二语习得中显性/隐性知识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 本研究通过口头模仿测试与元语高知识测试刘一53位英语专业学生的17个语法结构的隐性与显性语法知识进行了调查,旨在研究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关系。对各受试及各语法项显性及隐性知识正确率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有很高的刘一应度,而目_前者向后者转化的总体比率较高,说明非日标语环境下的二/外语学习;虽然受试对所测试的语法结构总体掌握良好,但各语法项的掌握程度有较人差异,较难掌握的往往是缺乏系统性规律,或虽有系统性规律但本身较为复杂的语法项日。本研究说明了二语显性知识的习得及其程序化程度受语高结构本身性质的影响。

【关键词】 进制二语习得 显性知识 隐性知识

引言

三十多年来,显性知识能否转化成隐性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深受二语习得研究者的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语言观出发,对此提出了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能转化,显性知识只能对一种语言输出起监控作用;另一利,观点认为能够转化,但在转化的限制条件上,意见不一。比如,DeKevser认为真实交际环境中的练习可保证有效转化,而 Ellis 认为,只有当二语的目标特征处在学习者二语语言发展的习得阶段,这一特征的显性知识才有可能通过操练转化成隐性知识。另一方面,众多实证研究却表明,学习者的显性知识与二语水平测试成绩有关,隐性与显性语法知识对总体二语水平都有预测力。而且已总体上证明了显性教学在外语学习中的地位以及相对隐性教学的优势。

1. 研究设计

1.1研究问题

本研究日在通过两项测试调查每一位受试在同一个语法结构(共17个语法结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掌握的对应与不对应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1.1显性知识能否转化成隐性知识?如果能够,隐性知识中大约有多少由显性知识转化而1.1.2具体语法项的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的难易程度分别如何?

1.2调查对象

参加测试的为某人学英语专业三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共53人。其TEM4一次性通过率为88. 68%,分数在52-87分之间,60分以下6人,平均成绩67.70分,英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1.3调查内容

本研究测试的17个语法结构所标的选择来自于R. Ellis (2005),选择依据主要包括学习难度、习得顺序、体现语言水平层次及结构覆盖范。

1.4调查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测量的两项分别为口头模仿测试与元语台知识测试(改错/解释)。

1.4.1口头模仿测试

隐性知识测量采用R. Ellis (2005 } 2006b)设计的口头模仿测试,包括34个含有目标语法结构或错或对的句子。受试如果听完句子感觉无语法错误则尽量复述准确;如果感觉有错,则进行下意识的快速纠错,但修正的句子只能依原句,保持结构不变,只作微观的局部改动,不能添加或改变意思。当然,受试可能没把错句自动改正,甚至将原本正确的句子改成了错误的,而且错误正好为该题测试点,或者完全没有出现目标结构,这此情况都将被判为失分。该测试正确句子每题1分,错句每句2分,满分51分。

2.4.2元语言知识测试

显性知识测试采用以改错及规则解释形式的元语言知识测试,共包括17个含有目标语法结构的错误句子,要求受试将错误改正并简单说明改正所依据的语法规则,这样便对受试进行了严格意义上的元语言知识测试。评分时,只关注目标结构,每题改对得1分、解释正确得2分,改错、解释错误得0分,改错、解释正确得2分,改对、解释完全错误得0分,改对(1分)但解释不精确或不到位(1分)得2分,满分51分。

2. 结果与讨论

为了回答显性知识能否转化成隐性知识,本研究首先调查受试显性与隐性知识的总体掌握情况,然后分别以每位受试及每个测试的语法项为调查刘一象,统计并计算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刘一应程度及其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化比率。

2.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间的关系

2.1.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掌握情况

本研究首先统计出口头模仿测试,1,每位受试对句模仿复述正确率(复述正确的句子数量除以17,并计算出全体受试对句模仿复述平均正确率;其次统计出每位受试错句纠错正确率,并计算出全体受试错句纠错正确率。统计结果发现,对句正确数量总平均比率高达96.78%,而错句纠正数量总平均比率为65.08%。这一情况说明,单纯的句子模仿较判断错误并纠正丙复述要简单得多。

2.1.2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对应程度及其显性知识转化程度(按每位受试统计)

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刘一应是指显性知识得分人于等于隐性知识得分的所有情况,包括A,B,C,D四类,两者间不对应则指情况E。

之所以说对应,是因为假定隐性知识是由显性知识转化而来,即有显性知识就可能有或没有隐性知识,但无显性知识就无隐性知识。如果这样的假设被最后证实,至少部分证明显性知识可以转化为隐性知识。

2.1.3各语法项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对应程度及其显性知识转化程度(按各语法项统计)

为了解各语法结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平均对应程度以及各语法结构显性知识的转化情况,本研究统计并计算出了每一测试语法结构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平均对应程度及其显性知识平均转化程度,其中,每个语法结构刘一应程度为A,B,C,D数量之和除以53,每语法结构显性知识完全转化率为A的数量除以A,B,C数量之和,每语法结构显性知识不完全转化率与无转化比率分别为B的数量除以A,B,C数量之和与C:的数量除以A,B,C数量之和。

2.2各语法结构显性知识转化成隐性知识的难易程度

虽然本研究受试刘一所测语法项的显性知识掌握优良、隐性知识掌握良好,但在各个语法项之间存在明显不平衡。为了了解各语法结构的难易程度,本研究统计并计算出了所有受试各语法结构显性知识完全转化率、不完全转化率及无转化得比率,受试在作格动词、与格结构、非真实条件句3项表现最差,完全转化率分别为0. 00% ,7. 69% ,7. 69%,而在内嵌问句、动词补语、定语从句、附加问句等项表现欠佳,完全转化率均低于80. 00%,表不难度较人但是附加问句在本研究的测试因其他原因造成较多错误,应当除外。

结论

通过以上刘一本研究实证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1)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刘一应程度很高,而且显性知识的总体转化率较高,说明在非日标语环境下学习外语,大部分的隐性知识由显性知识转化而成。

(2)受试对各语法项的掌握程度有较人差异,较难掌握的往往是缺乏系统性规律或虽有系统性规律但本身较为复杂的语法项目。

该结论一方而尝试性地证明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接口理论”,另一方而为显性语台知识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并且表明了刘一不同性质与难度的语台知识的教/学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

本论文是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认识理论关照下的外语显/隐性学习体系实证研究,课题类别:青年专项课题,课题编号:HGJXHC110558

参考文献:

[1] Bitchener, J.&U. Knock. 2009. The value of a focused approach to written corrective feedback[J]. ELT Journal, 63 (3):204-211.

[2] DeKeyser, R. 1998. Beyond focuse on

form:Cognitive perspectives on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second language grammar [A]. In Doughty, C.&J. Williams (eds.). Focus on Form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苏建红.2011.学习者思维方式个体差异对英语语言技能的影响-以显性/隐性知识为中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 :118 -129.

[4] 曾永红.2009.英语专业学生隐性语法知识应用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4) :298-302.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中的预结算审核问题 下一篇:情景表演活动在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