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古403块产能建设项目油气集输工艺设计思路探讨

时间:2022-07-24 05:54:33

渤古403块产能建设项目油气集输工艺设计思路探讨

渤古403块地理位置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马场,黄河古道以西,滨孤路两侧,距离河口基地25km。地质勘探检测显示,渤古403潜山处于孤北低潜山带的西南部,油气成藏条件良好。为将油藏转化为可开采的油气资源,需要对其配套的地面油气集输系统进行设计。本文拟结合实际,对其地面油气集输工艺的设计进行探讨,以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

1、概况

1.1原油性质:根据该区块的试油资料,地面原油密度为0.7764~0.8031g/cm3,地面原油粘度为0.91~1.62mPa・s,含硫0.03~0.12%,平均0.083%,凝固点4~5℃。

1.2 地层水性质:据试油资料,地层水不含硫酸根,氯离子含量3305mg/l,总矿化度7857mg/l,水型NaHCO3。

1.3 天然气性质:甲烷80.39%,乙烷8.75%,丙烷2.89%,丁烷0.77%,二氧化碳6.56%,氮气0.64%,相对密度0.7015g/cm3。为低密度、低粘度轻质油。但伴生气体中高含H2S。

1.4 布井方式 根据渤古403块油藏特征和试采情况,在构造高部位、井距500m左右布井。动用含油面积2.7km2,地质储量103×104t 。

钻新4口,利用老井2口,单井配产8t,建产能1.4万吨。

采油方式:抽油机生产。

2、集输工艺设计原则及思路

2.1设计原则

1)从实际出发,满足生产需要,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充分利用已建工程,减少工程投资,方便施工、方便管理。

3)适应滚动开发需要,整体规划,系统配套。确保产能建设按期投产。在设计中近、远期相结合,满足生产需要。

2.2 设计思路 由于区块油气高含硫,不能进入87#输油干线。根据目前渤古403块6口井的分布位置可在中间井井场建立集中拉油点,将高含硫天然气脱硫处理。单井油气集输系统采用单管加热密闭输送至集中拉油点汇管。油井产液在井台上通过加热炉加热至55℃后采用串接等形式外输至集中拉油点。单井采用功图量油计量方式。

2.3技术要求

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利用现有设施,尽量减少投资。积极采用成熟、可靠、先进的技术、设备,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方案设计中采用密闭集输工艺流程,减少油气损耗,简化流程,管理方便,保护环境,减少投资。

3.5油气集输工程设计内容

3.5.1设计依据 《油气集输设计规范》GB50350-2005 等各类国家和行业设计规范

3.5.2生产流程设计

新井口产液 井口加热炉 单井集油管网 集中拉油点(6口)

3.5.3集气输油管网选型

(1)单井集油管线选择

单井集油管线选用Ф89*4 抗硫钢管(20Co),长度合计2.5km。

二或三井汇管选用选用Ф114*5 抗硫钢管(20Co),长度合计3.1km。

(2) 井口加热炉选型

由于油井采出液温度(39℃)低,原油凝固点(5℃)较低,油气比较高695.2m3/m3,易产生节流膨胀将导致井口急速降温,井口可设置高压水套炉(25MP,80KW)并热处理。

(3)输气管线选择

输气管线选用Ф159*6 无缝钢管(20#),长度合计6.1km,外输至渤南集气站。

(4)管线防腐、保温

所有集气输油管线为抗硫20Co无缝钢管,外防腐采用胶带泡沫夹克管,做法为:除锈做胶带防水层3道,泡沫夹克保温层30mm。管线补口采用热伸缩套补口。

3.5.4 集中拉油点布局图

3.5.5集中脱硫部分

目前国内主要脱硫方式有二种:干法(三氧化二铁)脱硫和湿法脱硫(络合铁脱硫)。我厂义182井和义187井目前均采用的是湿法脱硫,我厂大北站,河口压气站以及增压站采用的是干法脱硫。从效果来看干法脱硫操作简单,投资较少,而且人员定额较少,容易实施,但脱硫饱和后需要更换脱硫剂。而湿法脱硫操作复杂,投资大,问题较多,投产后多次出现问题而且人员配备也要求较多。从产能指标可以看出,该板块天然气递减很快,干法脱硫更适合该板块。综上所述,建议使用干法脱硫(三氧化二铁)。由设计院提供。

4电力

4.1供电方案:

4.1.1油井及线路

单口油井设S11-M-50 6-10/0.4kV变压器1台,容量50kVA,配电箱1台;2口井井组新上80KVA变压器1台,根据油井分部情况,电源分别引自附近6kV四区一线及水源线,架空导线选用LGJ-70,长度约3km。

4.1.2天然气脱硫系统

天然气脱硫系统用电负荷约为120KW,新上160KVA变压器1台。电源引自6kV四区一线,通过高压电缆接入新上变压器。脱硫站内新建配电室1座,配电室内新安装低压配电盘4面,其中电源进线柜1面,出线柜2面,电容柜1面,为全站负荷供电,配电系统采用TN-C-S系统,配电方式为放射式配电。

4.2照明设计

光源及灯具的选择:室内安全区的照明采用三基色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和白炽灯。特殊场所照明:爆炸危险区内的照明均采用隔爆型灯具,配电室、值班室等重要场所设应急照明灯。室内非防爆场所照明配线采用BV-750 2.5mm2导线穿镀锌钢管暗敷,室内防爆场所照明配线采用BV-750 2.5mm2导线穿镀锌钢管明敷,室外场区照明采用电缆埋地敷设。

4.3防雷、防静电接地

0.4kV低压配电采用TN-C-S系统。10kV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高压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金属外壳需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站区内的所有金属管道、支架、容器及油罐均做防静电接地。埋地金属管道在管线两端做防静电和防感应雷接地 ,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架空和地上管沟敷设的输油管线及其相关设备始端、末端、分支处及间隔小于100mm的平行金属管线直线段每隔30m处,应设防静电和防感应雷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金属管道法兰处采用不小于4mm2的软导线跨接。接地极采用L50*5*2500镀锌角钢,接地母线采用-40×4镀锌扁钢。有防爆要求的重要室内场所采用-40*4镀锌扁钢设室内防静电接地干线。在爆炸危险环境入口处外侧设金属支架作为放静电设施,金属支架应可靠接地 。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大于10Ω,如果其它接地装置用作防静电接地时,其接地电阻值应根据该接地装置的要求确定。

上一篇:关于高层建筑外部尺度设计的探讨 下一篇:高层住宅建筑结构设计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