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诺族山寨风情

时间:2022-07-24 05:52:48

我早就对了解基诺族的风土人情心驰神往,因为该族是被国务院最迟(1979年)确认的单一民族 。闻说他们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基诺山上。最近,我们随旅行团从版纳景洪市出发,前往见识见识。

路上,群山绵亘,林海莽莽,花果满枝,凤竹摇曳,蝉噪鸟鸣,那古代诗人王维的名句不禁在脑海浮现:“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蓦然,林峰出云海,顿时令那梯级茶田、错落村寨、绿林群山虚无缥渺,恍若仙境。啊!好一幅迷人的美图,大家隔着车窗,迫不及待按下快门,把这仙景收入相机中。

痴痴迷迷地拍摄,突然一阵“咚咚”的大鼓声把我惊“醒”,原来我们的车已快到基诺山寨炸雷村啦。进入村,便见几名族人在山坡平地敲着大鼓。大鼓颇大,别具一格,两头装饰着尖木条,远看鼓面宛若小太阳。导游告诉我们:这叫太阳鼓,传说基诺族是从大鼓中走出来的民族。远古时候,造物主阿嫫腰白创造了世间万物和人类,猛然,特大洪水淹没了大地,阿嫫腰白急忙造出一面大鼓,把人类仅存的玛黑、玛妞兄妹藏进鼓里,大鼓在洪涛中漂流了几昼夜,洪水退后,大鼓停留此地,玛黑玛妞就在这里耕耘繁衍,从而有了基诺族。这个神奇的传说引起我对远古的遐思:我们人类是如何造出来的。

我还在东张西望村容时,耳边又响起导游娓娓动听之音:以前,基诺族实行同姓合居制,即同一姓氏的一、二十个小家庭合住在一幢很长的大房子内,由家族长管理。而我们眼前的房子,每座占地面积几十平方米,木桩为柱,木板为墙,小瓦为盖,两层结构,首层放杂物,如农具、摩托车等。楼上为卧室及合一的大厅、厨房,而猪栏是另建的,以前听说有个族也住木屋,上层住人,下层栖畜,可是眼前没见。

我们见到,女子头发挽髻于后脑勺,头戴白色并有红、黑条纹的三角布帽,上穿无领对襟七色纹饰小褂,衣袖口边上镶着红、黑等色彩的花边,华丽艳目;下穿黑色红边短裙、裹腿。而男子,上身穿镶边无领对襟白色麻布外衣,下穿白、蓝色裤。

基诺族的男女都喜欢带大耳环,并以大的耳环孔作为勤劳、勇敢的标志。是的,水滴石穿,大耳环长年累月重重地堕着,耳环孔肯定变大!我看见一位年到古稀的男人,耳环孔能插入钢笔那么大。现在的年青人,就算不戴耳环,但用纸卷塞上耳环孔。男女在谈恋爱时,把互赠的花朵插到对方的耳环孔。

在村上,我们见到了妇女们在摇着纺纱车纺纱,拉着织布机织锦,用柴烧火烤肉和竹笋,见到杀牛分肉,聚集举行祭祀活动……这一切,我疑觉进入了远古的时代。

正好这天,是西双版纳州庆祝建州五十周年,炸雷村也在欢庆。只见众多男女敲着竹筒,喊着“菜―――菜菜菜”(表示欢乐之意),来到置有大鼓的大园坪上,跳舞庆祝。别以为靠种茶、果、咖啡、橡胶为生的山里人只会劳作,其实人人能歌善舞。今日大显身手了。他们敲起最神圣的器乐―――大鼓,载歌载舞。有个舞蹈,人们边绕场行进边敲竹筒,泉流般的叮咚声,把人带进了远古的猎场,原来他们演奏的是一支报告狩猎信息的乐曲,据说当地人能从叮咚声中,听出是猎获了马鹿还是野猪,抑或一无所获……

舞庆毕,我们走进村子,看见了我从未见的生活方式,手工纺纱、手工织布、刺绣、火烤竹笋(吃)……最后,我们进入基诺族人家楼,围桌吃农家餐。桌上有用蕉叶裹着的白米饭、马铃薯片、肉类,有烤过的竹笋,有没经煮过的香、辣、苦味的多种野菜,有用竹筒盛着的酒。基诺族人吃饭是用手直接捧着饭团吃的,我们却复杂一些,捧着蕉叶上的饭团吃。吃着饮着,味道特别,一位同行说胃口大开,不愿放筷,我虽不惯,但能尝一顿基诺餐,实是终生难忘。

上一篇:广东省华侨捐赠公益事业项目监督管理办法 下一篇:台山地名联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