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

时间:2022-07-24 04:36:52

小议初中作文教学的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 ,《新课程标准》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实际的作文教学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甚远。因为学生们望“文”色变,他们觉得无话可说或有话说不出来。特别是近些年,有些教师为了升学、谋分数,误导学生弄虚作假,使学生写作迷失了方向,使作文教学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因此,我觉得教师应该要还作文教学以本色,以下是本人对于作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作文与做人统一,完善学生的人格

古人云:“文以载道”、“文如其人”,讲的就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学生写作文和做人一样,要诚恳、务实、积极上进、注重内在的修养和精神。

(一)做热爱生活的人,写丰富多彩之文

生活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学习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了我们酸甜苦辣的味道,也给了我们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色彩;给了我们成功和失败,也给了我们欢笑和泪水;给了我们启示,让我们快乐,使我们感慨。所以,我们应该告诉学生,我们是生活的主人公,要热爱生活,感激生活。要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社会的实践活动、家庭的劳动,真真切切地走进生活、体验生活。这样我们才能体验到丰富多彩的人生,感悟到千变万化的世界。用这些体验和感悟写成的作文,就是丰富多彩的,就是有血有肉的。

(二)做真诚之人,写真诚之文

真诚是立人之本,也是作文之本。真诚之人必能真诚地待人,真诚地接物,真诚地去观察,真诚地去思考,真诚地去抒写。其作文自然也就流露真诚之情,这样的文章才能感动人。一篇文字优美的文章,如果缺少了真诚,那只能是矫接造作,无病。

(三)做积极向上之人,写积极向上之文

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他能热爱生活,有远大的理想,在他作文的字里行间都会洋溢着他对生活的热情与追求,传递着他对生活的执著与信心。读他的文章,能振奋人的心灵,能鼓舞人积极向上。一个消极的人,不敢直面生活,没有生活激情,整天浑浑噩噩,没有理想与抱负,那么他的作文流露出来的消极情绪对读者而言无疑是“心灵的杀手”。

把做人与作文结合起来,让学生把写作融入做人的行为准则中去,融入真善美的实践中去,让他们的人品与文品相得益彰,焕发作文的正能量,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认识,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激发兴趣,点起学生写作之火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道出学习需要兴趣的真理。要想让学生把作文写好,就要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把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一)创设情景,激发写作的兴趣

情境作文教学能把学生带到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消除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从而产生一种写作的欲望和兴趣。在一次上课时,我无意中发现在教室的后墙壁的一个小洞里住着一家几口的小鸟,鸟妈妈正在喂自己的小宝宝,它们唧唧地欢叫着,一家乐融融。我想,何不用此景此情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让学生都向后坐,仔细观察,并把自己所见所感写下来。学生本身就喜欢小鸟,所以兴趣较高,观察很细致,感悟深刻。情景创设,使学生亲自体验了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激活了他们写作思路,也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二)寻找闪光点,激发写作的兴趣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好文章也是夸出来。我们对于学生的写作,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势,哪怕是一个词语用得好,也要及时地进行表扬。记得在一次作文评阅时,我发现一名学生的文章虽然错别字特别多,但有些词语用得很好。他写青春痘“挤满了脸”,把“脸发展成了根据地”,“挤”和“发展”写得准确、形象。在评讲时我特别表扬他用得好的两个词,没想到这个作文能力不好的学生深受感动,在后面的写作中,劲头很足,作文不断地进步。学生作文中,要表扬的点很多,当学生知道自己每篇作文都有闪光点时,他的写作兴趣就被激活了,他发现作文并不难,还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 创办班刊,激发兴趣

创办班刊,即把每次作文中的佳作编成文集,装订成本,作为班刊供全班同学阅读欣赏。能入选的作文,在立意、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总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同学当中相互传阅,那种高兴与自豪是不言而喻的。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后,学生的写作兴趣会更高;而那些作文没有入选的同学在阅读别人佳作的同时,也会在心中暗下决心,争取入选。这样的共振效应,就会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良好的追求和向往,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能力。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只要点燃学生心中的写作之火,学生就会想写、愿写、乐写。

也可以将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向报纸杂志推荐发表,那是一种高层次的赏识,对学生很有诱惑力。谁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发表。因此,想办法给学生提供发表作品的机会,可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只有首先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都成为“小儿科”。

二、 积累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鲁迅说过:“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我认为这里的“学习”,不单是课内的阅读,更重要的是课外的延伸。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的源泉,而文章就像溪水。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

(1)课外阅读是很好的积累素材和激发兴趣的方法。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如果不加强课外阅读,那我们依然是井底之蛙。阅读就是一个积累材料的过程,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我在上作文课时,经常组织学生阅读文笔优美、含义深远的文章,让学生产生联想和感悟,并要求学生把这些感悟写下来。通过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对作文产生兴趣。中学语文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

(2)我还要求学生每学期背诵15首古诗。或诵,或唱,或演,妙趣横生,口留余香。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有不断地吸收和积累,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厚积薄发”这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的经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的也是积累的重要。

三、 加强写作指导,巧训练,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如果平时不加强训练,却指望着“拔苗助长”,一蹴而就,那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时间稍长,学生对写作便失去了兴趣,甚至一写作文就头痛。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时常让学生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就让学生模仿《荷塘月色》中的写作技巧,对先前所写的《介绍一种熟悉的植物》这篇作文其中的片段进行修改。不少学生修改润色后的文章都较原先的生动丰富很多。

也可以借助课件为学生创设积极的作文氛围。如将大自然的美丽山川、草原风貌展示出来,学生边看边想,捕捉动情点,从而设计命题。借多媒体创设情景进行想象训练,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切实提高。

要注意的是,应该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题海战术”的训练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加以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优秀的学生,我适当加大作文训练的密度,如每天写日记,看两篇课外优秀习作,让他们熟悉各种题材的作文,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此外,要求他们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大大提高作文水平。对不会写文章的学生,从语段训练开始起步。训练时因材施教,学生才不会疲于应付,作文训练也才会有效果。

四、 作文互改,提高能力

我的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不好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就可以从中学到一些写作的方法,受到启发,让自己的水平得到提高;同样,写得好的学生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吸取到教训。

众多的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互相评改作文会使他们逐渐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也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五、多赏识、多表扬、刺激落后学生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温暖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对学生任何一点值得鼓励的地方,我们都应该加以肯定、赞扬,激起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并通过持续不断的鼓励,使其持久地保持下去。

(1)在作文批改中,我努力发现每篇作文中的闪光点。在作文批语中,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批改讲评学生的习作,以激励、表扬为主,不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作文的自信心,使学生领会教师殷切的期望,从而树立写作的信心。

(2)评讲作文时,尽量展示学生的作文,刺激学生。尽量运用多媒体投影仪评讲作文,使学生能更直观地学习别人的优点,以为我用。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无数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性。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要创设各种机会,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上一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经验与反思 下一篇:及时反馈 “教”“学”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