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准入系统与路由器的传输性能仿真测试比较

时间:2022-07-24 03:26:05

VPN准入系统与路由器的传输性能仿真测试比较

【 摘 要 】 VPN系统数据传输过程,需要加密、解密,建立隧道等操作。为了测试自建的VPN准入系统传输性能,搭建了简化的仿真测试模型,利用网络业务和性能测试软件Chariot,与同配置试验机器搭建的路由器(基于相同版本的LINUX 系统),进行了网络传输性能对比试验。在测试结果中发现:VPN系统采用的UDP传输协议较路由模式采用的TCP协议在大量数据传输时能体现高效特点。在某些特定的应用中,可以取代路由器和NAT设备,提高网络传输的安全性。

【 关键词 】 VPN;仿真;Chariot;性能

1 引言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私有网)是指通过公共网络建立的一个临时、安全的连接,它能够穿过不安全的公用网络。通过对网络数据进行加密传输,实现在公网上传递私密数据。VPN能够很好地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收发数据不一致。VPN主要采用隧道、加密解密、身份认证、密钥管理,在公共网络中为客户端虚拟出类似于局域网的专有线路。

Chariot是由NetIQ公司推出的一款网络测试软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认可的应用层IP网络及网络设备的测试软件,可提供端到端、多操作系统、多协议、多应用模拟测试,还可以进行网络故障定位、网络优化等。它可以从用户角度测试网络或网络参数(吞吐量、反应时间、延时、抖动、丢包等),能够模拟众多的商业应用进行测试,例如HTTP、FTP、AD、Exchange、SQL、Oracle和SAP等。

Chariot通过模仿各种应用程序所发出的网络数据交换,帮助网络设计者或网络管理人员对网络进行评沽。通过Chariot附带的各种测试脚本用户可以测试网络的数据流量、响应时间以及数据吞吐量,也可以根据网络中所采用的应用程序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测试脚本或根据实际需要编制符合自己要求的脚本。

Chariot采用主动式监视及定量的测量,通过产生模拟真实的流量,采用端到端的方法测试网络设备或网络系统在真实环境中的性能。

2 测试方案设计

本方案分别测试VPN系统和由同一硬件和软件搭建的路由器传输性能,由于只是对比测试VPN及路由器的性能,这里将测试模型进行了简化。

由于测试条件有限,为了不影响校园网的整体运行,本测试采用非独立控制台测试方式,测试VPN系统的传输特性并与传统路由方式传输进行对比。测试中服务器运行VPN软件时为VPN方式连接,关闭VPN软件则整个链路改为传统的路由连接,其拓扑环境如图1所示。

在A机器上安装Chariot,打开运行界面,在主界面中点NEW按钮,弹出的界面中点上方一排按钮的ADD PAIR,在ADD AN ENDPOINT PAIR窗口中输入PAIR名称,在Endpoint1和Endpoint2处分别输入客户端B和控制台A的IP地址,再点击“select script”按钮并选择一个脚本,由于我们的测量是以百兆带宽为主,所以选择软件内置的脚本High Performance Throughput。可采用复制方式,建立多个收发线程。确定后点击主菜单的“RUN”按钮启动测量工作,软件会同时每对连接测试100个数据包从B发送到A。

3 测试对象模拟

本测试得到了VPN准入系统的吞吐量、反应时间、时延等指标的数据。同时,我们还在相同硬件、软件及网络设备基础上,测试了仅启用转发功能的路由器模式下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

为了仿真多用户同时通过VPN服务器进行访问,我们在Chariot控制台上建立了8对通信线程(线对数对测试时间影响较大),使Endpoint1向Endpoint2同时发送测试报文,并在控制界面上显示测试情况。Group/Pair是所建立的通信连接的名字,用Pair1~Pair8表示,Endpoint1和Endpoint2分别表示连接双方的IP地址。在VPN模式下,Endpoint1的地址设置为Chariot控制台A的VPN虚拟地址10.10.0.6,EndPoint2的地址设置为客户端B的IP地址172.16.7.133。Network Protocol是连接选选择的通信协议,为了表示广泛性,我们选择了使用最多的TCP协议。最后一栏是本测试为连接选择的脚本文件,为了更好的观察,我们选择了文件内容较大的脚本。

同时为了进行对比,本测试在同样的网络环境下,将VPN服务器换为仅启用路由转发的服务器,并利用Chariot软件同样建立了8对连接进行测试对比,Endpoint1的地址设置为Chariot控制台A的实际网卡地址210.45.50.123,EndPoint2地址不变。

4 测试结果

在网络通信中,用户通常对网络的速率和传输质量较为看重,针对这两点要求,我们分别对VPN模式和普通路由模式的吞吐量、传输率记忆响应时间进行了对比测试,得到如下测试结果。

4.1 吞吐量测试

作者首先对VPN模式下的数据吞吐量进行测试,两台测试机器分别通过100M网络接口于VPN服务器相连,在11分钟的测试时间内,8对连接的瞬时吞吐量起伏较大,最大值近乎最小值的两倍。但从8对连接的平均值来看,相差很小,整个VPN模式下的吞吐量分配较为公平。同时,8对连接的平均吞吐量总和为93.079Mbps,接近100M的带宽上限,作者认为通过VPN模式下对物理线路有着很高的利用率。

同样,作者对路由模式下的数据传输吞吐量也进行了对比测试,发现在同环境下采用路由模式得到的测试数据,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异比VPN模式下的更大,并且8对连接的平均吞吐率差别也更为明显。同时,8对连接的平均吞吐量之和仅为86.038Mbps,也小于VPN模式下的93.078Mbps。由此,可以判断在吞吐量方面,VPN模式比传统路由模式具有更好的性能。

4.2 传输率测试

对于一个网络来说,除了吞吐量以外,其数据的传输效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因素。VPN模式下的网络传输率测试结果表明,在数据传输率方面,VPN模式下8对连接的平均值非常接近,各连接具有极好的公平性,进一步反映了VPN通道是公平可靠的。

在对路由模式下网络数据传输率的对比测试中,8对连接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别很大,且其平均传输率变化也更为明显。从总的传输效率来说,路由模式下的平均传输效率之和也比VPN模式下得到的数据小了很多。因此,VPN模式下的传输率也优与传统路由模式。

4.3 响应时间测试

对于一个可靠的网络,用户的连接请求应当在很短时间内给出回应,对用户作出回答。最后,为全面评估VPN方案的可行度,本文还进行了响应时间的测试,其结果可以看到在VPN模式下,8对连接的响应时间非常接近,一方的连接请求平均可以在7秒内得到另一方的回应,最小为4.552秒,最大为8.412秒,在日常使用中基本能够满足大多数网络应用的要求。

我们还对路由模式下的网络相应时间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相比VPN模式下来说,传统路由模式下的连接响应时间更长,且最小值为4.188秒,最大值为20.858秒,更不稳定。由此可以得知,VPN模式下的响应时间也更为稳定和可靠。

5 对比分析

我们对VPN模式下的测试数据和传统路由转发模式下的测试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见表1。

由测试结果对比可见,本设计实现的VPN准入系统在吞吐量、传输率、响应时间等指标的平均性能明显优于基于同平台上的路由转发模式。但是从理论上来说,VPN传输过程是采用SSL协议对报文进行加密、解密,而路由模式中的IP包转发仅为寻址和分组的操作,VPN传输过程中的开销应远大于路由模式。

这里出现的现象,我们认为是在通信线路质量较高的情况下,VPN系统采用的UDP传输协议较路由模式采用的TCP协议简便,没有三次握手的确认开销,所以在大量数据传输时能体现高效特点。

6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网络传输性能测试软件Chariot,并利用该软件对自建的VPN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测试。虽然我们的测试条件有限,在与同平台、同网络环境的路由转发模式的测试对比中,发现在通信线路质量较高的情况下,VPN系统采用的UDP传输协议较路由模式采用的TCP协议要简化,没有三次握手的确认开销,在大量数据传输时能体现高效特点。在某些特定的应用中,可以取代路由器和NAT设备,保证网络传输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黄华键. SSL VPN中安全身份人证的研究[D].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 武鸿浩.CUDA并行计算技术在情报信息研判中的应用[J].信息网络安全,2012,(02):58-59.

[3] 田爱军,张勇进. 安全模型的研究和实现[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1, (8): 34-36.

[4] 张震. VPN技术分析及安全模型研究[J]. 微型机与应用, 2002, 21(2): 28-30.

[5] Aboba B,Calhoun P. RADIUS(Remote Authentication Dial In User Service) Support For 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EAP)[EB].

[6] 于晓. 高安全机制VPN组网关键技术研究[R]. 北京:中国科学院, 2008.

[7] 吴轩亮.三网融合下城域网DDoS攻击的监测及防范技术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3):45-48.

[8] 王俊峰,周明天. 高速网络性能测量研究[J]. 计算机科学, 2004, 31(9): 66-71.

[9] 孙志岗,李扎,王宇颖. 网络应用软件健壮性测试方法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5, (4): 63-65.

基金项目:

本课题为安徽省教育厅自然基金课题项目延深(2003KJ161),基于Linux通过公网IP加密隧道实现Cernet远程互连的研究。

作者简介:

白羽(1982-),男,汉族,安徽庐江,湖南大学计算机系通信专业学士,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工程硕士,皖南医学院计算机教研室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通信及网络安全。

上一篇:拖轮靠泊中流向及风流合力的识别 下一篇:混合式对等网络Kazaa模型结构及其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