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写错字辨析(十九)

时间:2022-07-24 01:06:06

喷射有哪些说法?

――唧、滋和蹿

喷射是常见的现象,日常生活中说到喷射时经常用“喷”“冒”等词,如“油井喷油了”“焊枪喷着火舌”“地震时喷砂冒水”“天然气管道泄漏,引起五个窨井冒火”。它们所以常用,是因为大家熟悉它们,想到就能写出,毫不费力。

有的词虽然也常说,却较少见诸文字,主要原因是落笔时颇为踌躇。例如“j~了他一身水”,该用“激”还是该用“唧”?把握不准,还是用“喷”算了。再如“爆竹捻子z~着火花”,用“滋”还是用“辍保坎樽值涠喾咽拢结果用了“冒”。又如“火苗往上cuān”“吃坏了肚子直cuān稀”,听人说该用“蹿”,但想不通它们与“足”有什么关系,还是不用为好。

其实“唧”“滋”“蹿”与“喷”“冒”有细微的差别,严格说来是不能用“喷”“冒”替代的。“喷”“冒”的动作主体是水火本身,而“唧”“滋”的动作常常有人参与;“喷”“冒”的量可大可小,而“唧”“滋”的量一般较小。“蹿”本来是人和动物的动作,将它用于水火时,目的在于描绘出水火的势头迅速猛烈。

如果一律简单从事,用“喷”“冒”替代“唧”“滋”“蹿”,那么汉语词汇丰富、表达细腻的特点就要被埋没了。

怎样用剪子?

――“铰”和“劐”

裁缝的常用工具是剪子,表示用剪子的动作除了常用的“剪”字,有两个:“铰(ji2o)”和“劐(hu4)”。

“铰”字,一般人常说却不写,大约是对“铰”字不熟悉,因此都用“剪”字替代。其实“铰”字最贴近剪子的功能原理。剪子有两股铰刀,相互交错,用交错的力量把布片剪开,剪的动作就叫“铰”。但不少人写成“绞”,其实“绞”的基本意思是缠绕,指几股绳子拧在一起,或指互相缠绕的动作,如洗完衣服拧干水,叫“绞”;用绳索缠绕脖子勒死人,叫“绞”;转动轮子盘绳子,也叫“绞”。而用交错的铰刀使片状物断开,与缠绕无关,就不能用“绞”,要用“铰”。认识“劐”字的人估计不多,更不用说写“劐”字了。“劐”指用刀剪划开。比如要将对折的一块布从折叠处劐开,就将剪子的一股放于布下,另一股放于布上,用张开的剪子口对准折线,沿折线用力划开。有的人不会写“劐”字就用“豁”字代替。一查字典就会知道“豁”字有两个义项,一是裂开、缺损,如“鞋帮豁了个口子”“豁嘴”“豁口”;二是不惜代价、狠心舍弃,如“豁出三天时间陪你”“豁上这条老命”。所以写“用剪刀豁开”就是写了别字。

上一篇:我国杂粮杂豆市场运行情况及展望 下一篇:在坚守中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