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7-24 12:51:20

13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关键词】肺结核;糖尿病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13-01

肺结核和糖尿病两者在临床上常合并存在,互有不利影响,起病急、病变广泛传染性强,病情发展快,治病效果差,为更好的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了13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了136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男94例,女42例,年龄44~82岁,其中49岁以上者101例。肺结核初发初治84例,,复发复治51例,Ⅱ型(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8例,Ш型(继发型肺结核)119例。糖尿病Ⅰ型13例,2型123例。其中先发现肺结核33例,先发现糖尿病90例,两病同时发现13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咳嗽咳痰112例,82.3%,乏力103例,75.7%,纳差97例71.3%,低热22例,16.2%,盗汗18例,13.2%,咯血40例,29.4%,胸痛33例,24.3%,胸腔积液11例,8.1%,气胸7例,5.2%,,肥胖11例,8.1%,消瘦86例,63.2%,“三多”症状37例,27.2%,继发视网膜病变71例,52.2%,周围神经病变59例,43.4%,糖尿病肾病53例,39.0%。

1.2 肺结核的诊断标准按2000年中华医学会肺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结核病诊断与治疗指南》;糖尿病诊断标准按WHO1999年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3 x线检查 以渗出病变为主42例,以干酪病变为主77例,以纤维增殖病变为主18例,空洞形成61例,且多为虫蚀样及干酪厚壁空洞。病灶积累1~2肺野53例,3~4个肺野77例,5个肺野以上7例,痰菌阳性103例,75.7%,阴性33例。

1.4 空腹血糖 7.0~10.0mmol/L46例,10.0~14.0mmol/L61例,>14.0mmol/L29例。

1.5治疗方法 采用2HRZS(E)/10HRE抗痨治疗,在强化治疗期间除控制饮食外加用诺和灵30R,剂量随血糖情况调整,一般20~50单位/d,血糖难控制着加用拜糖苹1片/d口服,巩固治疗期视血糖情况改为达美康80~160mg/d分2次口服。

1.6转归 2型空腹血糖在4.4~3.1mmol/L,非空腹血糖在4.4~8.0mmol/LGHblc(糖化血红蛋白)7.0 mmol/L,非空腹血糖>10.0 mmol/L,GHbAlc>7.5%为控制差,介于二者之间为控制尚可。

2 治疗结果

94例控制血糖理想,24例控制血糖尚可,18例控制血糖差。糖尿病控制理想和尚可者119例均见肺结核病灶不同程度吸收,空洞缩小或关闭,其中痰细菌培养86例均于1~3个月内转阴,临床12个月治愈77例,18个月治愈42例。糖尿病控制差的18例中抗痨疗程12~18个月后7例病灶吸收好转,痰菌转阴,11例无好转。

3 讨论

肺结核和糖尿病是世界范畴的常见病,两病关系密切。许多研究证实糖尿病是肺结核独立危险因素,其肺结核发病率高于普通人4~8倍[1],其原因是:①糖尿病患者常有糖、蛋白质、脂代谢紊乱,而出现营养不良,易感染肺结核,使病情恶化;②当血糖升高及组织内糖含量增高时,形成的酸性环境减弱了组织抵抗力,使抗体形成减少,免疫功能下降均有利于细菌繁殖生长;③糖尿病患者维生素A缺乏,使呼吸道黏膜上皮对外界感染抵抗力下降,易被结核菌感染;④结核病致胰岛素分泌减少,对糖代谢有不良影响可促进糖尿病的发生;⑤结核病和糖尿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是二病并发的内在原因。X线表现常侵犯多个肺野,在肺部形成以破坏为主的的干酪渗出病变,空洞形成多,播散明显,进展快,范围广,排菌率明显高于单纯性肺结核[2]同时我国结核病的好发年龄已转移到中老年人[3],也正是2型糖尿病的好发年龄,从而是两者并存的患者人数在上升。另外由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多伴有肝肾功能异常及心脑血管疾病,为减少低血糖反应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应严格监测血糖,调整药物剂量。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在合理控制血糖的同时,还要适当的增加患者的热量、蛋白、维生素的摄入,以便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以满足肺结核治疗的营养需求,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断指南・结核病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2.

[2] 罗道宝.刘岩.杨芳玲等32例合并糖尿病肺结核的x线表现.中国防痨杂志,2007:,292(5):445~446.

[3] 李世云.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治疗体会.西南军医杂志,2008,10(1):77~78.

上一篇: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下一篇:常见毒性中药中毒机制分析及炮制后减毒机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