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出血的多种因素研究进展

时间:2022-07-23 10:55:25

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出血的多种因素研究进展

【摘要】 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极高的疾病,严重影响患病人群的生活质量。患者脑梗死后可以合并出现脑出血,给疾病的治疗造成了很多困难。本文首先介绍脑梗死疾病的定义和临床表现,然后介绍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出血的多种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不恰当用药,长期吸烟酗酒,梗死面积,血栓形成和情绪激动,通过对脑梗死后出血的研究,对有效治疗脑梗死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 脑梗死; 脑梗死后出血; 多种因素; 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7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161-03

近年来,脑梗死逐渐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人群年龄越来越低,医学界在不断深入研究脑梗死疾病的原因[1]。过去的研究显示各种原因引起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供血不足,造成患者脑内阻塞血管供血范围内的神经组织及功能均受到损害。脑梗死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着的经济负担,因而临床医师在钻研有效治疗脑梗死的方法[2]。研究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出血的多种因素对于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出血的多种因素做进一步探讨,现综述如下。

1 脑梗死的基本内容

1.1 脑梗死的定义

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等各种原因造成的脑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脑组织软化、坏死,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症候群,常表现为各种神经功能障碍[3]。脑梗死的常见类型除了形成血栓之外,还会有梗塞后脑出血等不良症状,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1.2 脑梗死的临床表现

患者根据梗塞部位不同,常可以表现为偏瘫、步态不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也可合并有语言功能、吞咽功能及其他部位脑功能损害引起的功能障碍,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脑梗死是危害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早期发现、诊断是治疗脑梗死的关键,因而临床上不断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4]。治疗脑梗死主要有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过去临床上多采用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该疾病,有些年纪大等不适合手术的患者也可以采用长期服药的方法[5]。但是对由于血栓较大或者血管狭窄程度高、梗塞范围大的患者临床效果不明显,也可以采用血管内或者开颅等手术方法治疗。但是由于脑部血管栓塞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使得脑组织的组织结构和功能恢复困难,在治疗后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故处于脑梗死恢复期的患者应该密切观察病情并酌情逐步加强功能锻炼。

2 脑梗死后出血的原因

2.1 高血压

高血压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患者发生脑梗死后,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患者血压逐渐增高。有研究显示,针对脑梗死患者采取升高血压有助于维持患者组织正常灌注量,对于稳定病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6]。另外,大量研究显示,在血压升高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脑梗死后出血的危险性,因为高血压本身就是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脑梗死发生后由于脑缺血、缺氧的因素造成局部血管壁损伤,增加了血管破裂、出血的危险[7]。由此可见,高血压是导致脑梗死后出血的最主要病因。有学者研究显示,临床脑卒中患者,血压高者脑梗死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脑梗死后出血发生率[8]。在临床上,控制脑梗死患者血压,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出血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高血脂

导致脑梗死后出血的因素还有高血脂,但目前为止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有很多医学上没法解释的现象。但是毋庸置疑的是高血脂也是导致脑梗死后出血的重要因素,这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学者认为高胆固醇血症破坏血管内皮细胞,使得血小板易于粘附于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部位,长此以往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出现脑梗死,损害脑组织及相应结构并进而造成脑出血[9]。有研究显示,脑梗死并发高血脂患者,脑梗死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10]。在临床上,通过护理干预,在饮食上采用低盐、低脂肪饮食,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活动计划,可有效控制患者血脂处于正常范围。研究显示,通过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梗死后出血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高血糖

有学者的小鼠动物实验中证明,通过喂养方式的不同,实验组小鼠高血糖,对照组小鼠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11]。高血糖组小鼠脑梗死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小鼠,出血发生率高于正常小鼠五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小鼠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还显示实验组小鼠出血范围明显大于对照组小鼠。通过学者对小鼠的实验,大量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临床调查,并获得的相同的实验结果。由此可见,大量临床资料证明高血糖是导致脑梗死后出血的重要诱因。患者脑梗死后,脑组织供氧不足,如合并有高血糖,则使血浆渗透压明显提高,损伤血管细胞膜功能,引起脑血管通透功能障碍,脑组织内神经细胞功能紊乱,加重梗塞状态,使脑组织水肿范围增大,同时也造成局部血管壁弹性及脆性改变,进而导致患者合并出现梗塞后出血机会增高[12]。因而高血糖对脑梗死及梗塞后出血的发生和发展有加重的作用,不但增加了脑梗死后脑组织水肿范围,还使出血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影响损伤的修复,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2.4 不恰当用药

脑梗死患者常根据自身病情长期服用治疗脑梗死药物(主要指抗凝药物),例如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华法令等药物。此类抗凝药物的长期不恰当服用容易导致患者自身处于低凝血状态,这时如果患者发生脑梗死,脑血管易出现损害,增加脑出血的机会,如同时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更易增加脑梗死后出血的发生[13]。有学者研究显示,抗凝药物的长期服用导致脑梗死后出血发生率明显提高[14]。一旦患者因不合理用药,出现血液溶栓功能绝对或相对过度后,血液抗凝能力降低,则出血倾向明显提高,一旦出血相对来说出血量也会比较大。临床资料显示,当长期不恰当用药时,服用抗凝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明显降低患者脑梗死发病率,还会增加脑梗死及梗塞后出血发生率。大量随访资料中显示,脑梗死后出血的发病原因有很多,有一部分就是由长期不恰当用药导致。由此可见,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恰当的用药指导及监测,对于预防脑梗死后出血具有积极作用,应该引起临床治疗的重视。

2.5 长期吸烟酗酒

对于脑梗死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戒烟戒酒,对于降低脑梗死及梗塞后出血发病率具有重要作用。临床资料显示,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例如长期吸烟喝酒的患者脑梗死后出血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15]。这主要是由于烟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会损害血管内膜,引起小血管的收缩,血管腔逐渐狭窄,有助于血栓的形成,进而增加脑梗死及梗塞后出血的几率。

2.6 梗死面积

有研究显示,梗塞面积的不同在脑梗死后出血的发病机率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脑梗死面积越大出血量越多,越容易出血[16]。因为脑梗死部位局部由于血液循环障碍,造成脑细胞及毛细血管壁均呈现缺血、缺氧状态,进而形成脑组织水肿,对周围脑组织造成严重的压迫,并且由于伴有血液淤积,血管内壁细胞受到损伤后,通透性明显提高,侧支循环建立形成,使得局部血管在血栓形成后出现的各种冲击中极易破裂出血,并且出血症状极难控制。因而在脑梗死治疗过程中,将缩小梗死面积作为首要任务,在治疗脑梗死后出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大量临床资料显示,患者脑梗死面积有效缩小后,脑梗死后出血的发生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控制[17]。

2.7 情绪激动

导致脑梗死后脑出血有多种因素,临床大量资料显示,很多患者都是由于合并情绪激动导致。患者出现脑梗死后,由于各种因素而继发出现情绪激动、烦躁、紧张等不良症状,这时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血压急剧升高,从而造成脑血管破裂而出现出血症状。有研究显示,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不同情况进行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合理的沟通方式,避免患者出现激动情绪,患者激动、紧张、烦躁等情绪发生率明显降低,可以降低继发脑出血的发生率[18]。由此可见,情绪激动导致患者血压波动、升高,是导致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控制患者情绪波动对于控制血压、减少脑梗死后出血具有积极作用。

2.8 血栓形成

脑梗死患者出现脑梗死后出血的根本原因就是脑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堵塞血管,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停止,使得患者脑组织缺氧、缺血,甚至坏死。有学者通过大量临床资料证明脑栓塞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血栓患者,这主要是由于脑栓塞后病变部位处于缺血状态,尤其是对血管内壁的损伤[19]。血栓形成后患者脑梗死出血量明显增多,出血面积更大,具有统计学意义。大量临床资料显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栓处理可有效控制脑梗死后出血的发病率,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20]。

脑梗死是一种发病原因及病理机制复杂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脑梗死患者极易出现出血症状,对于脑梗死及梗塞后出血做更深一步研究,可以帮助明确治病机制,以达到治疗疾病、改善预后的目的。脑梗死患者脑梗死后出血有多种因素,本文主要介绍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不恰当用药、长期吸烟酗酒、梗死面积、血栓形成和情绪激动等几个原因。对于脑梗死后脑出血患者根据不同的病情状态,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避免不必要的花费,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通过合理用药及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使患者血压、血糖、血脂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治疗时间,改善治疗效果及预后,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参考文献

[1]桑旭斌,贾娟,杨文琴.120例脑梗死患者病因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75.

[2]夏烈新,冉文,陈立铭,等.大面积脑梗死48例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9):161-162.

[3]陈安平,杨华,王凡,等.脑梗死11例治疗体会[J].贵州医药,2012,7(36):620-621.

[4]李会琪,何剑波,张恒,等.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与中医证候及脑白质疏松相关性分析[J].陕西中医,2013,34(10):1275-1276.

[5]张云卿.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关系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147.

[6]孙超艳,杨春华.出血性脑梗死16例[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2):29-30.

[7] Tadateru T,Takafumi H,Masakazu Y,et al.Effects of rosuvastatin on the cerebral haemodynamics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Chin J Clin Pharmacol,2011,27(8):574-576.

[8] Kim J H,Lee H W,Cohen L G,et al.Research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otis artherosclerosis and blood-fat level with cerebra Jjnfarction[J].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Cpaf,2010,19(1):23-25.

[9]冯喜芳,郭英周.制半夏煎剂治疗脑梗死溶栓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5):135.

[10]黄宁生,梁兴,吴祖毅.150例青少年慢性浅表性胃炎门诊治疗方案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0):36-37.

[11] Nissen S E,Nicholls S J,Sipahi L,et al.Effects of rosuvastatin on the cerebral haemodynamics of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J].The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11,27(8):574-576.

[12]张丹.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3,21(3):61-63.

[13]涂雪松.出血性脑梗死[J].甘肃医药,2011,30(10):584-586.

[14]高淑会,徐树雷.脊髓血管畸形伴出血误诊为脑梗死1例[J].河北医学,2011,17(4):567-568.

[15]黄建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死的发病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11.

[16]邵振兴,邬俊.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8):2943-2944.

[17]朱致娟.针刺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患者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7):123.

[18]林允信,王恒辉,付学锋,等.老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146例临床疗效分析[J].局部手术学杂志,2013,22(5):528-529,531.

[19]雷琳,刘旭,郑涛.出血性脑梗死10例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3):69-70.

[20]师娟.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变化和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155-156.

(收稿日期:2014-06-16) (编辑:黄新珍)

上一篇:电子商务中第三方支付平台欺诈风险识别研究 下一篇:原发性痛经采用理气逐瘀止痛汤治疗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