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海事信息化的灯塔

时间:2022-07-23 10:12:24

寻找海事信息化的灯塔

全面规划海事信息化建设模式,确立海事信息化运作方式,明确海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是全面提升海事监管和服务能力的一个重要且必须的举措。

海事系统信息化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经过1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随着海运事业和各地港口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全球对航运安全和环保认识的不断提高,海运事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建设。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应用系统越建越多,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信息管理部门的地位和作用等一系列问题也随之而产生。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合理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管理机制,从而通过信息化带动海事管理的现代化,全面提高海事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成为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主要特点

海事管理的对象涉及人、船、货三个主要的方面,其中,船舶作为交通的主要载体之一,流动性是其主要特点,同时还要涉及不同的管理对象之间的信息沟通,基于上述情况,海事信息化有如下特点:

1. 数据传输量较大,数据共享性要求高

海事的管理对象在各港口的流动性比较大,因此涉及数据在各局之间的流动,表现为信息交互频繁、传输量较大。同时,各业务之间的紧密联系也要求各业务子系统之间数据共享程度较高。

2. 分布式应用需求显著

海事管理涉及的机构、部门较多,管理分层,各个单位有自己的职责范围和管理需求,与此相适应,系统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因此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是海事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特点。

3. 应用需求变化较大

由于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对应用的需求不同,同时,随着应用认识的提升会不断对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求系统更容易配置、流程可重构,并且根据现代海事监管需求,满足移动办公和无线接入的需要。

发展现状

从1999年起,交通部海事局加大投资力度,开展水监信息系统工程建设,建设完成覆盖全国直属海事系统的海事信息主干网和各直属局的局域网,基本实现了信息高速公路的点点通(每个基层站点)建设,并在此高速公路上逐渐试驾各种“车辆”:主要包括船舶管理、船员管理、事故与应急管理、船载客货管理系统、船舶“一卡通”工程、日常办公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在重点监管水域加强了VTS、AIS等先进监控技术手段的建设; 通过各个子系统的建设,基本实现了单向业务内部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了纵向信息的沟通。从2004年起,各直属海事局成立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以求对各地的海事信息化建设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提供技术支撑,为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保驾护航。

但是,经过10年多的信息化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1.信息化机构的体制问题

海事系统的信息化机构设置是海事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虽然在2004年,各海事局先后成立了相应的信息化管理部门,但是由于人员编制等问题的限制,使各地的人员配备和分布不尽相同,信息化工作人员难以形成管理合力。同时信息化管理部门在各局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信息化管理的范围等也不尽相同。

2.信息化标准问题

海事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标准问题也对海事信息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业务的连贯性需求和应用的需要,海事系统要不要统一平台、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统一平台、哪些应用和管理纳入统一的平台等关于信息化建设标准的问题也引起了信息化工作人员深深的思考。

3.信息化建设模式

信息化就是指培养、利用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海事信息化建设其实就是海事各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本单位发展水平的一个过程。

由于信息化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它会涉及海事各个部门,涉及海事监管和服务的变化,特别是与海事各应用系统的开发和管理模式密切相关。

目前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主要有四种: 一是自主开发为主,外包为辅; 二是外包为主,自主开发为辅; 三是完全自主开发; 四是完全外包。据笔者的了解,现有的海事部门各应用系统的建设大多采用外包的形式,由于系统从建设初期开始,专业公司人员对业务模式的了解存在一定的欠缺,使系统的适应性有一定局限,而且专业公司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从而导致信息系统的更新和维护面临一定的困难。鉴于此,海事部门有必要培养自己的开发队伍。

发展模式探讨

今年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通过了“大部制”改革的方案,旨在提高行政效率,彻底塑造公共服务型政府。对海事部门而言,为适应这一需要,就要拿起信息化这一有力的工具,规划海事系统信息化建设模式,确立海事系统信息化运作方式,明确海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从而全面提升海事监管和服务能力。

目前海事信息化发展亟待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强调“一把手”工程,强化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职能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在深入发展中将涉及单位的深层改革和业务流程重组,这一切都不是一个信息化部门的领导能力所及的。因此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一把手”的有力支持,需要树立“一把手”工程的概念,使“一把手”成为信息化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而信息化部门既是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部门,又是信息化建设的实施部门和协调部门。信息部门作用发挥的好坏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对单位的管理水平产生影响。因此还要不断强化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职能,使其全面负责信息化的建设规划、计划、标准、信息工程项目选定和实施项目管理等工作。

2.加快信息标准化建设

目前,海事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建立新的应用系统,还是整合各应用系统,都将面临信息系统的代码统一问题。因为组织编制统一的信息代码和各类数据标准,是实现信息系统的统一基础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由于信息编码范畴很宽,内容很多,难度也很大,为此要有计划地、尽快地组织力量编制信息化过程最急需的、最核心的信息代码和标准。

海事系统目前已经开发建设了多个应用系统,因此还需要对原有的系统进行归纳整理,应本着边建设边推广的原则,逐步形成包括组织机构代码、业务流程代码、业务基础信息代码、数据接口标准等在内的海事系统信息标准体系。

在统一规划下,可由各个直属局分块负责,并借助专业力量以加快信息标准化建设,然后对形成的标准在系统内进行强制推广。

3. 确立海事信息化的开发建设原则

信息化建设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持续健康的发展依赖于业务、技术和信息资源的积累,特别是应用系统的建设会随着业务的变化和使用人员的经验进行不断的调整,因此没有哪一个业务系统会持续不变、一劳永逸的,而任何一个好的应用系统都要依赖于开发人员对业务管理的理解程度和开发经验,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开发队伍至关重要。同时,海事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各个方面,所有的信息化环节都由信息部门承担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完全实行外包也比较容易失控。因此,海事信息化的开发建设应坚持内部开发和外包相结合、“以内为主,局部外包”的原则,确定外包范围、外包种类、外包项目的条件、外包公司的选择标准和外包产品的选择原则等,这样可以掌握应用的主动权,避免人力资源的紧张。

应用系统的自主开发由单位内部的开发人员根据业务的需求进行定制,这可以避免需求偏颇或者系统维护方面的麻烦。软件公司的人员流动或者经营变化很快,因而不能让管理核心依赖于任何公司,丧失管理的主动权是不合适的。当然,坚持自主开发,这就要求单位内部开发人员不断学习当今IT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同时要科学组织,即按照信息工程的方式进行系统开发和维护。而对于已经市场化的或通用的IT产品和服务应当采取外购、外包的方式,如网络和计算机硬件的维护等。

4.建立两级数据中心

随着原始数据的不断增加,分散在各系统的数据会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如果没有一个统一、准确的业务规则,没有集中的数据存储平台,这些数据就会难以利用。而数据中心的建设就是通过实现统一的数据定义和命名规范、集中的数据环境,从而达到数据共享与利用的目标。

根据海事管理的特点,可以设立两级数据中心,其中一级为部海事局数据中心,二级为各直属局数据中心。部局数据中心集中存储全国范围内的船舶基础数据、船员基础数据、通航基础数据、船检基础数据、各局汇总上报数据等; 而直属局的数据中心则存储本局工作范围内的数据(包括分支局及各级分支机构等)。部局数据中心不存储各局的业务过程数据,业务过程数据只在各局自己的范围内存储,这样便于数据的提取和利用。两级数据中心的建立要采用统一的标准规范,以便于数据之间的交换。

今天,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资源已变为最重要的资源,收集和保管好这些信息资源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海事系统必须根据业务和管理的需要,对各类数据进行收集和存储; 同时,最大程度地用好这些数据以适应各类管理人员对信息的需要,如领导层通过数据中心对海事管理的对象进行决策分析等。(作者单位:天津海事局)

上一篇:主数据管理中的非技术难题 下一篇:整合成为软件产业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