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汽车制造成本浅析

时间:2022-07-23 10:04:46

中国市场汽车制造成本浅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1-036-01

摘 要 中国消费者选择什么品牌、什么样的汽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销售价格的高低。而成本又是决定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汽车成本到底由哪些组成?哪些成本可以控制?又有哪些成本让汽车厂商无可奈何?

关键词 汽车 成本 费用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供不应求给了汽车厂商们一个意外惊喜!也让消费者尝够了苦等的滋味。美国权威预测机构Scotia Economics报告称,2010年全球汽车销量将出现较大回升,2011年全球汽车销量有望创下历史新高。2010年1-2月,我国汽车市场延续了09年的良好势头;两个月的累积产量超过281万辆、累计销售超过了287万辆。可以毫不怀疑的说:中国汽车市场至今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也正是如此,各个汽车厂商们将目标瞄向了中国,谁也无法轻视中国汽车市场给他们带来的丰厚利润。

说到利润就不得不谈成本这个话题,因为利润的多少直接与成本挂钩;如果不考虑税金,销售金额=成本+利润,利润=销售金额-成本。可以看出,汽车厂商想获得更高的利润只需增加汽车售价或缩减成本;今天的汽车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增加汽车销售价格显然不是明智之举。所以汽车厂商只有想尽各种办法来压低成本。成本低往往意味着销售价格降低,价格方面的优势又会带动市场占有率的上升。汽车市场就像是一块蛋糕,谁占有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谁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分到的蛋糕自然要比别人的大。

一辆汽车从无到有,从设计研发到产品定型再到整车测试、最后批量生产到消费者手中;这一整个过程所需要的费用大致分为两个部分:生产成本、销售成本。

销售成本的意思是指从汽车出厂到消费者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包括销售人员差旅费、包装费、新车发送到目的地的运输费用、广告费、汽车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管理办公费用以及相关人员的薪水等等。这一部分的成本较难控制,运输费的高低会受到物流市场价格的波动影响;销售过程中的管理费用和人员发生的费用又较为固定;广告费在销售成本中占比例较大,但广告效益直接关系到新车销售量,在这方面各厂商也是不惜投下巨资。所以总体来讲,想从销售成本中挤出点利润难度还是很大。

商品的生产成本可分为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三个方面。汽车也是商品,所以它的生产成本自然逃不出这三个部分。材料费用是显而易见的:金属材料、橡胶、玻璃、塑料、油漆以及各种合成材料、零部件等等。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零部件都由汽车厂商自行生产,他们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共同合作。比如:一辆汽车的发动机、车身是由本厂生产;散热器可能由电装公司提供,转向系统则由德尔福公司提供。这种生产方法使得一家汽车厂商不必因为需要不同零部件而专门设立生产部门、购买加工机床、建造生产车间。

汽车需要的所有材料中,钢铁占了很大的比重:车身、发动机、变速箱、轮毂等都要用到钢材。据调查显示:一辆报废汽车中钢铁的重量占到了总重量的80%。钢铁的价格直接影响着汽车的生产成本,如果钢材价格不断上涨,汽车厂商可能会以减少让利、变相加价等方式冲抵成本压力;通过成本控制,内部消化来解决原材料价格上涨问题。

所谓人工费用是指工人在汽车生产过程中付出劳动所获得的薪酬或奖金。1913年,亨利•福特发展了世界上第一条较完整的移动式流水生产线,此法大大削减了所需人工劳动力,汽车制造成本缩减为原来的1/3,汽车售价从2000多美元跌到了850美元。

而制造费用是决定汽车生产成本的又一关键因素,包含:办公费、折旧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新车研发费用等。随着科技发展,汽车生产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的人工劳动力随之下降,即使这样,厂商在工人保险及福利上花费的金额依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国外一些著名汽车厂商因员工福利、保险而头疼的例子屡见不鲜。一辆汽车的研发费用少则几个亿多则十几亿。研发的费用占有销售总额固定的比例, 精密的仪器设备, 高新的技术, 以及庞大的开发设计团队, 这些费用最终都会平摊到批量生产的每一台车上,也就是说:如果汽车的销量不错,平摊到每辆汽车的研发费用减少,成本就会下降,销售价格自然会降低。相反,汽车销量差,平摊到每辆车的研发费用高,销售价格也会升高;价格高导致具有购买能力的人减少――市场占有率小,销量一跌再跌,很容易进入一种恶性寻坏。

如今,电子设备在汽车上的运用越来越多,例如大家熟知的ABS(Antilock Brake System)防抱死刹车系统。看似神秘的防抱死系统只不过是在原有车上加装一套电子程序而已,在硬件方面并没有很大的变动。但是这一套程序很有可能决定了你所生产的汽车是否会被大众接受;更直观的感觉就是:带ABS的汽车肯定比不带ABS的汽车价格高。如果假设带有该系统的汽车比不带该系统的汽车多赚100元的利润,按年销量50万辆计算,仅仅这一项每年为汽车厂商多创造了5千万的收益。事实上引进这一套程序的费用并不高,可是它的存在会使汽车的安全性得到很大的改善,相信很多消费者对安全性的关注程度要大于对整车外形或是油耗的关注程度。既然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又何愁销量不好呢?

早在几年前,跨国汽车巨头为了摆脱高成本制造,开始了产业转移,他们看到了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中国汽车市场以及内地的廉价劳动力:克莱斯勒联手奇瑞,采用奇瑞代工的方法降低成本,这样的制造转移模式还可以将投资风险最小化。其它公司则采取提高零部件国产化率的方法来控制成本。

综上所述:对汽车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的控制效果比较明显。制造费用的弹性较大,变化最大,投一元而得十元的地方也比较多。虽然制造费用控制起来不像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那么直接可见,但若能成功地将这部分费用加以控制若,整车的生产成本定会大幅降低,与同级别的汽车相比就更具有价格上的优势。在其它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我想没有人会愿意够买价格相对高的汽车。

正所谓物极必反,一味的追求低成本真的是一件好事吗?发生丰田“召回”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丰田的低成本生产。强调零部件的高度通用化,这种做法的确可以降低不少成本,但如果零部件出现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也是巨大的。就好比将一百个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和放在10个篮子里,如果一个篮子摔了,前者的损失是百分之百,而后者的损失只有百分之十。

成本控制固然重要,但如果以牺牲质量来追求成本的降低最终只会适得其反!汽车厂家也只有在质量和成本间做好适当的权衡才能生产出真正符合中国老百姓需要的汽车。

上一篇:货币政策对区域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流动性过剩条件下关于国际金融体系重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