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农业:从多哈回合中受益

时间:2022-07-23 09:00:11

巴西农业:从多哈回合中受益

充足的阳光、肥沃的土地和温暖而干燥的气候,大自然的慷慨馈赠使得佩特罗利纳(Petrolina)这个地处巴西东北的贫穷地区成为一个露天温室。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得到圣弗朗西斯河水的灌溉后,佩特罗利纳成为园艺产品的天堂。在其他地方需要180天才能收获的葡萄,在这里只需要120天即可收获,一年里可以收获两季;在这里,芦笋也可以一年收获两茬。这只是巴西850万平方公里广阔国土上的一个个例,在其他地方,这样的农产品天堂比比皆是。东南部的圣保罗州出产世界上最便宜的糖和橙汁,而广袤无垠的中西部大草原则是大豆的理想产地。

根据WTO的统计,2004年巴西出口额达到308.5亿美元,是继欧盟、美国和加拿大之后的世界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而近年年均6.2%的增长速度则是世界最快的。目前,巴西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肉、咖啡、橙汁和糖出口国,而大豆、禽肉和猪肉的出口也迅速增长,排名居世界前列。即使这样,巴西还有扩大农作物产量的巨大潜力。巴西现在有6000万公顷耕地,在不开发亚马逊平原热带雨林的情况下,仍有9000万公顷土地可被开垦为耕地。

如果发达国家突然取消贸易壁垒和补贴,巴西还可以再上一个大台阶。根据世行的估算,农产品贸易的完全自由化可以使巴西农产品实际产值增加34%,使农场净收入增加46%。而根据另一项更为现实的计算,巴西每年的收入将因此增加36亿美元。这正是多哈回合谈判对于巴西意义重大的原因。巴西人担心本轮谈判只削减水分,而不会降低农产品关税的实施水平,仅仅实现口惠而实不至的减让。

但巴西内部在用什么样的妥协换取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问题上仍然存在争论,而“产品出口只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国家的次要活动”的看法也重新抬头。那些对农产品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无论如何不能以牺牲工业为代价,而关于农产品贸易的争论使巴西重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巴西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国家。

农业是巴西经济的“灰姑娘”。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为推进工业化进程,巴西政府一直在走“以农养工”的道路。农产品仅承担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的作用,而农产品价格也被人为压低以满足城市人口的消费需求。同时,农产品出口的数量和价格也受到严格控制,而政府则通过最低保护价对农民进行补偿。进入90年代,巴西削减了对农产品的补贴,取消了出口限制,而对农业生产投入品的进口关税也降低了,这使得巴西农业生产和贸易的环境大为改善。一些外国投资者抓住了这一有利时机,建立经营大豆、谷物和奶制品贸易的商行。他们不仅带来了相对低廉的资本,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也带来了更多的贸易机会。1997年,巴西政府取消了农产品出口税,使出口成本再降低10-20%,此举大大增强了巴西农产品的竞争力,甚至被认为是对农业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

1970年以来,大量人口由南部的传统谷物产区向土地价格低廉、气候更稳定的中西部大草原迁移,一些大型农产品生产和贸易公司也因为这里极低的生产成本纷纷将生产基础转移过来,促进了当地畜牧业和谷物种植业的长足发展。现在,这种转移的方向已经开始向东扩展,并形成了一批新兴的城市。

此外,巴西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和开发也得到了较好的回报。早在19世纪晚期,农业生产方面的研究就受到巴西政府的重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作物研究机构Embrapa开始为其科学家在美国和欧盟的学习费用买单,现在由农业科学家们开发出的适合热带生产条件的大豆品种已经在塞拉多(cerrado)高原地区大面积种植。在制糖产业还有一项通过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的计划,其核心是将糖转化为酒精并用于汽车燃料。这项计划开始于1970年,现在已经在圣保罗地区发展成为一个产业群。此外,巴西还在研究用甘蔗渣生产牛饲料和可降解塑料。

农业的发展给巴西经济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巴西,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并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随经济发展逐渐降低。巴西农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已达8.8%,2004年,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出口额占巴西出口总额的40%,34亿美元贸易盈余全部来源于农产品贸易。这对于一个背负债务、面临信心危机的国家来说是巨大的支持。

另一方面,巴西的农业的生产和贸易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巴西农产品出口近几年的高速增长是与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高和有竞争优势的汇率相联系的,随着国际市场价格的回落和雷亚尔与美元比价的上升,巴西农产品出口也受到了抑制。此外,发达国家的补贴和贸易壁垒都将影响巴西的农产品出口。

巴西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仅有10%的农村公路铺设,最适于农产品运输的铁路也没有受到重视,最丰富的水资源更是白白流入亚马逊河雨林,而没有成为密西西比河一样的黄金水道。巴西现有的交通运输体系仅仅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水平,无法满足一个农产品超级大国的需要。

由于卫生条件落后、检验检疫措施不够严格,在疫病面前,巴西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脆弱。10月,巴西南部地区爆发了口蹄疫,作为巴西牛肉主要出口目的地的欧盟、俄罗斯实施了部分限制,对这个最有希望的产业造成了重要的影响。而自然灾害的袭击更是巴西无法回避的。2004年,干旱袭击了巴西南部地区,预计今年当地农产品产值将降至350亿美元,降幅达16%。

此外,农场主的法律意识淡薄也使农产品生产和贸易经常处于不规范的状态。由于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他们不愿意对农场进行投资;一些农场里仍然存在虐待工人的现象,甚至雇佣奴隶;在贸易中也经常出现不遵守商业合同的现象,部分农场主会在市场价格高于合同价格时将产品私自卖掉;为了降低成本,农民会种植从阿根廷走私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不顾这种作法是否会降低当地大豆的品质并对当地的产业造成损害。在巴西的部分经济学家看来,这已经成为巴西农业面临的最大问题。

目前,巴西政府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些问题了,尽管这种努力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调整,而非系统解决。同时,国内外消费者和投资者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随着农场和加工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他们开始追求社会信誉,加大对科技研发和食品安全的投入,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而在交通运输方面,巴西的铁路公司也开始改善其运力,无论是运输的成本还是需要的时间都会大大地降低。

多哈回合是否能够真正降低贸易壁垒并产生新的贸易机会?巴西仍在考虑,而在巴西内部也存在较大的争议。一方面,有人担心巴西在WTO的提案会损害南锥体国家(Mercosur)与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而包含34个美洲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仍然没有启动的迹象,这些制约因素都可能被寻求贸易保护的国家所利用;而另一方面,谈判必然会损害一些行业的利益,把它们推到农民的对立面。

但不管怎样,享受自然的阳光雨露,再加上现代科技的辅佑,在本轮多边贸易谈判中,巴西农业注定是胜利者。

(编译者单位:商务部世贸司)

上一篇:欧盟再次掀起绿色浪潮 下一篇:农产品出口机遇国别报告之九 美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