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23 08:27:46

餐饮食品安全调查报告

近期,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采取实地查看、抽样检查、集中座谈等方式,对全县餐饮消费食品安全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餐饮消费食品安全现状

(一)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我县创建省级餐饮消费食品安全先进县工作自去年月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制订工作方案,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各乡镇和监管成员单位对照创建标准,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工作档案,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分环节建立“示范点”,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二)加强协作联动,综合监管积极主动。县食安办充分发挥综合监管、组织协调的职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监管工作。各职能部门强化堵源头、严监管、树标杆、抓典型等工作措施,两年来,部门联合组织开展春节期间食品安全大检查、中、高考学生饮食安全大检查和食品添加剂、地沟油、一次性筷子、问题乳品等10多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推动农产品、动物源性食品、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领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得到加强。

(三)深入开展整治,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两年来,我县认真开展了食品安全隐患、食品质量、食品违法行为“大排查”行动,先后出动检查人员2800余人(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经营企业、集贸市场、超市1947家(次),检查宾馆、学校食堂、夜市大排档、餐饮摊点372家(次),检查畜禽养殖企业、农资、兽药、饲料经营门店190余家(次),查办各类违法案件238起,下发整改意见书和限期办结通知书370余份,有效防控了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餐饮消费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生产、流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不知、不懂、不在乎。食品生产者只要生产的产品能成为商品,合格不合格与已无关;食品经营者只要有人买,有钱赚就卖,心存侥幸心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知道不多,只要是市场上卖的和上餐桌的食品都去吃。很多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顺。一是职能权限不清,综合监管有死角。食品安全由于是多头管理、多头执法,存在都管都不管的现象,许多职能相互交叉,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相互扯皮,导致小吃店、卤制品店、油炸食品店、面包店、餐饮摊点等现做现卖直接入口的食品存在监管空白,对前店后厂、甲地生产乙地卖不直接入口而自产自销的食品小作坊存在监管盲区。二是配套细则不完善,部门执法不力。少数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存在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三是监管手段滞后,执法队伍素质不高。食品质量检测设备简陋、不配套,有的完全凭工作经验,监管人员在查处有“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问题时,需送样品到上级部门检测,自己难以迅速提供精确有效的检验结果,且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无经费。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食品源头管理存在安全隐患。农村传统农家肥的使用越来越少,农民存在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的现象,老百姓吃的农家菜、水果和饮的茶叶等仍时有检测出农残超标。鸡、猪、牛、鱼等养殖业的业主随意、超剂量、违规使用抗生素、激素、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物质,动物未能消耗完的各种生长(促长)激素就无形转化到人身上,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四)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管理缺位。我县食品生产和经营单位点多面广,规模小,工艺落后,生活区和生产区混淆一起。豆制品、卤制品、月饼等制作间无必备的加工设备,室内光线黑暗,卫生环境差。成品间无纱门、无纱窗、无纱罩等防蝇、防尘、防鼠和消毒、通风、换气、防霉等必备硬件设施。大多数经营者不具备相应的食品生产加工专业知识和安全知识。

(五)食品流通环节不容乐观。一是食用油参杂现象存在。消费者反映,不少经营者在外地采购无质量保证的调和油,勾兑到芝麻油等价格高的食用油中,以劣充优、以次充好,以低价油冒充高价油。二是进货渠道有问题。许多卤制品店、餐饮业在进原材料时,让一些“关系户”将粮食、乳制品、肉、禽、蛋、菜、调料、酒类等直接送货上门。视察时发现餐饮店所使用的酱油、食醋均无QS质量安全认证。三是“三无”食品多。不少不法商贩向农村交通不便乡村出售即将过期变质或伪劣价廉食品。学校周边小商店和流动摊点向学生贩卖各种各样“三无”、假冒伪劣食品和糖精加色素兑纯净水用一次性塑料杯装的饮料。

(六)餐饮消费环节令人担忧。一是食品流动经营隐患多。街道边、路口处、医院门前、学校周围的流动食品加工小摊多数无任何有效证件和餐具消毒设备,环境脏乱差,生食和熟食无任何防蝇、防尘措施,食品易受交叉污染。二是饮食安全防范意识低。多数餐饮从业人员卫生习惯差、操作随意性,有的不经意拿公用抹布去擦拭油腻的托盘,上完卫生间不洗手,炒菜时用手抓菜尝咸淡;有的从业人员不穿工作服,不戴卫生口罩,一边收银一边制作食品。三是卫生条件差。餐饮店、夜市大排档、农家乐、小吃店无原料粗加工间、无专用餐具消毒池、无从业人员更衣室,无专门洗碗、洗菜、洗手池,切配、炒菜、餐具清洗和煤炭炉子都在一间操作室,厨房、仓库和就餐区不分。

三、加强餐饮消费食品安全的建议意见

(一)巩固创建成果,推进工作再上台阶。要充分发挥餐饮消费食品安全先进县创建工作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加快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监管信息化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我县食品安全水平。要以争创活动为抓手和载体,建立完善餐饮消费安全保障体系、问题追溯体系和安全应急体系,落实餐饮消费安全责任制,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制售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和添加非食用物质或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切实保障公众餐饮消费安全。

(二)提升安全意识,强化宣传教育培训。一是广泛宣传。加大对执行《食品安全法》和创建先进县活动好典型、好经验、好作法的宣传力度。利用电视、报刊、标语、宣传册和举办假冒伪劣商品展等载体,采取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厂矿等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二是加强培训。每年分期分批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餐饮业业主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增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法制观念。三是正确引导。各新闻媒体加强法律与知识的宣传,引导消费者改变不良消费习惯,提高辨别“三无”饮食、假冒伪劣食品和依法维权能力。

(三)加大监管力度,规范食品市场秩序。牢固树立“大安全”、“长安全”观念,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每年围绕农村集贸市场、街道路口、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以餐饮业、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县城和农村聚餐为主要对象,针对粮、油、肉及肉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调味品、酒、饮料、儿童食品等重点品种下重手、出重拳进行整治,采取横到边、纵到底、拉网排查式的专项治理整顿活动,从严打击食品生产、经营的黑窝点、小作坊、无证摊贩,坚持处罚与教育、整治与规范、打击与严管相结合的办法,依法追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经营、餐饮业等违法行为,定期在媒体上、公共信息专栏和网络上公示曝光不合格食品、有食品质量问题的生产企业(小作坊)和经销商,通过关门取缔一批、停业整顿一批、舆论曝光一批的举措,起到典型示范和警示作用,确保群众安全消费、放心消费。

(四)创新监管方式,构建群防网络体系。建立健全群众举报投诉制度,畅通举报投诉信息通道,广泛接受群众对食品安全的监督。充分发挥已建立的部门网络、12315举报网等网络作用,构建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乡镇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由“三员”构成,实现监管有网络支撑。建立外来食品、安全食品网上备案制度,运用现代技术推动食品安全。不断延伸食品安全监管链条,在社区、农村广泛建立消费维权监督点,聘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社会食品安全监督员,形成“食品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法制体系、监管执法网络体系、监管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五)理顺监管体制,构建长效监管网络。一是完善监管机构。组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公室”,明确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内设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各乡镇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分支机构,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二是落实监管职责。按照一个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尽量做到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不越位、不缺位、不失位,逐步形成各负其责、管理规范、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反应敏捷、无缝对接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

(六)改善监管条件,夯实提高履职能力。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加大监管员、信息员、监督员队伍建设力度。各职能部门对在工作岗位上不作为、乱作为的人员予以严肃处理,对作风消极怠慢、群众口碑差的人员要予以诫勉谈话,努力塑造风清气正、尽心履职、高效廉洁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二是增加投入。建议将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加大检测仪器装备、设施设备的投入,大力改善检验检测手段和执法条件。三是加快启动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加强对生猪定点屠宰工作的管理。四是整合资源,提高检测水平。要加强达标,取得上级有关机构的资格认证,为维护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各部门要做到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共同筑牢我县食品安全监管的“防护墙”。

上一篇:道路交通安全管治情况报告 下一篇:关于地质灾害预防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