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芽芋高产栽培技术试验总结

时间:2022-07-23 07:45:00

红芽芋高产栽培技术试验总结

红芽芋属天南星草本植物红芋,在大田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生产上都用无性繁殖。供繁殖用的球茎称为种芋。近几年,大田县种植面积在666.67hm2左右,生产上管理较为粗放,在种芋的选择上不够规范,产量一般900~1000kg/667m2,为提高红芽芋的产量,本试验选择对产量影响较大的3个因素(种植密度、施肥量、种芋大小),通过正交试验,从而获得最优栽培技术组合,为大田县红芽芋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3种不同质量的红芽芋种,分别为25~35g/个、45~55g/个、60~80g/个,肥料用尿素(三明产含氮量46%)、钙镁磷(湖北产P2O5含量12%)、氯化钾(加拿大产K2O含量60%)。

1.2 试验设计

选择3个因素(种植密度、种芋大小、施肥量),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选用L9(34)正交表。试验方案见表1。试验9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每小区面积60m2(6m×10m)。

1.3 试验地慨况

试验地选择在海拔640m的万湖村,灰黄泥田,肥力中等。行距统一选用畦带沟1m,单行种植,株距依密度不同而异。

1.4 肥料配比及田间管理

氮磷钾比例为1:0.5:1。磷肥全部基施,氮肥分3次使用,即1次基肥2次追肥,用量分别占30%、40%、30%;钾肥分2次使用,即1次基肥1次追肥,用量分别占40%、60%。第1次追肥于4叶1心结合松土施用,第2次追肥于6叶1心中耕培土施用。生长期间用吡虫啉药剂治蚜虫2次。

1.5 生育期

1月25日育苗,2 月30日移栽,每穴种1株,8月20日挖掘收获,小区单独称重计产。全生长期217d。

2 结果与分析

2.1 直观分析

2.1.1 不同种植密度产量:从表2中得知,667m2种2000穴产量最高,达1235.8 kg,比667m2种植1700穴1201.7kg、2300穴1197.6kg的处理分别增产3.2%、2.8%。

2.1.2 不同施肥水平产量:从表2中可得出,667m2施纯氮13k量最高,为1269.5kg,比施纯氮10kg(产量1237.3kg)、7kg(产量1128.3kg),分别增产2.6%、12.5%。说明施肥量增加,产量提高。

2.1.3 不同种芋质量产量表现:从表2中可得出,穴用65~60g种芋产量最高,667m2产量1325.5kg,比穴用45~55g(667m2产量1196.2kg)、25~35g种芋(667m2产量1113.5kg),分别增产10.8%和19.1%。说明种芋大,前期生长势好,产量高。

2.2 方差分析

2.2.1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2.2.2 种芋大小(质量)、施氮量不同水平间产量差异极显著。采用新复极差测验进行多重比较。施氮量13kg比施氮量10kg和7kg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施氮量10kg与7kg差异达显著水平,种芋大小,处理水平3较处理水平2和1,处理水平2比处理水平1差异均达极显著。

2.2.3 各水平组合间的比较。从表2中看出,处理5产量最好,该水平组合为最佳处理。

3 结论

在本试验设计水平条件下,种芋大小是影响产量主要因素,其次是施肥量,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不大,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为次要因素。最优水平处理组合为667m2种2000穴、种芋60~65g/个、667m2施纯氮10kg。(收稿:2012-08-16)

上一篇:池塘主养黄颡鱼鱼种高产试验报告 下一篇:浅析苔藓的山水盆景景观营造